打印

民间文学240常慧颖小组

黄鹤楼小组研究报告

黄鹤楼小组研究报告
(参考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简略版黄鹤楼小组研究报告

黄鹤楼小组研究报告
课题:黄鹤楼文化中的名人情结之探讨
研究方法:文献法、田野调查法(访谈和问卷调查)


正文:

所谓黄鹤楼的名人情结,指的就是在众多关于黄鹤楼的故事传说、诗词文赋当中,主人公或创作者往往是大家熟悉的著名人物,黄鹤楼的形象因为这些名人的存在得到强化,大众也由于名人的关系而对黄鹤楼更加崇敬。当然,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名人本身,而是名人身份背后象征的文化。因为名人是其所处时代的历史缩影和文化符号,名景往往源于名人的存在,所以说,黄鹤楼千年多来“乱世则废,治世则兴”的原因就在于黄鹤楼的名人情结始终存于人们的心中。

一、历史文化语境下的黄鹤楼名人情结
      
历史名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并无其人,但却家喻户晓,如吕洞宾,此类主要是探究吕洞宾传说与黄鹤楼道教色彩的关系;二是人是真人,事非真事,如班固、孔明,这类名人大多属于“箭垛”式人物;三是真人真事,例如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王羲之“一字鹅”等,这些历代著名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文艺珍宝是黄鹤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下文就依据这三大类来具体分析黄鹤楼的名人情结的产生、表现和意义。
(一)吕洞宾崇拜——中国文化的仙道信仰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的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北朝任昉所著《新述异记》里。关于黄鹤楼,仙踪传闻、跨鹤之仙传说何其多,而吕洞宾独占鳌头,从民间对吕洞宾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道教名仙的崇拜,可以看到,道教的神仙信仰随着道教的发展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中,人们渴望长生成仙,渴望拜托人间的灾难疾苦,突破时空束缚,寻求一种普遍性和永恒性的情感归宿。以吕洞宾为代表的仙道名人传说就为黄鹤楼增添了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神异色彩,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命的向往,这是黄鹤楼胜于滕王阁、岳阳楼之所在。

(二)、道德与智慧的象征
     黄鹤楼名人传说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为依托,通过编创、传播他们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喜恶爱憎和对美好品质的颂扬。从这些并非史实的名人传说当中,我们可以窥见编创者和传播者的名人情结。因为一方面人们喜欢用历史名人的传说来表达自己的文化道德倾向,同时,又可以借名扬物,物以名显;另一方面,名人是人们崇敬、膜拜、学习、追求的对象,黄鹤楼因为这些名人的传说而达到了具有了为世人尊崇的高知名度。人们在参观黄鹤楼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对先人智慧的崇仰,同时受到美好道德的熏陶。

(三)、文人流韵——名家名作中的黄鹤楼
在那些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和文人墨客的奇闻异事里,包含了历史文化名人个人的气质、人格和精神。人们来到黄鹤楼,就是来瞻仰、来实现心中对名人崇敬的愿望。带着自己和名人们相似或不相似的心境,登上不同作品中描述的同一座楼,望向同一面奔腾不止的大江,体会名人曾经有过的情感,在这样的文艺欣赏和历史情怀交融的时刻,和历史文化名人们达到心灵共鸣。甚至可以说,一个游客他慕名来参观黄鹤楼,他可能不懂得这里是吕洞宾升仙的地方,不懂得这座楼“是神匠鲁班造的”,但他会想,我要去看看崔颢吟咏过的黄鹤楼,去登上那座李白赞叹过的黄鹤楼!这就是名人情结。

二、现实生活中的黄鹤楼名人情结
   黄鹤楼文化的名人情结并不仅仅只是在书籍文献中可考,为了进一步探求现实生活语境中人们对黄鹤楼文化的体认,我们小组进行了田野调查方式,包括对到黄鹤楼景区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和景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交流。

  
小结:
通览问卷,可以看到游客多外省人,是慕名而来的。他们从报刊、书籍、网络等媒体上知悉黄鹤楼的传说,心生好感,游览此地,希望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积淀。
然而由于黄鹤楼多次毁坏,重建楼颇失形神,相当的游客对此感到失望。抱着感受文化的愿望而来,却没能体验到古人遗风。所以人们心目中对于黄鹤楼文化有史以来的名人情结还是有的,但是却在处于一种可能淡化的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相关名人传说的传承力度不够。如调查,明显流传的只有“李白崔颢”的故事,想必得益于语文课本的《登黄鹤楼》。其余传说可以说是渐归尘土。同时大众媒体显然在流传时缺乏力度,徒然一个标题怎能让人记住?何况处于当今文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二、许多人仅仅停留在快餐式消费的低层面,面对真正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点,可能也没多少人会主动体认景点真正的文化意义。三、黄鹤楼的旅游开发策略不够完善。尽管黄鹤楼公园内有很多关于名人传说的建筑,但是对于缺乏导游、独自参观的游客来说,是难以对黄鹤楼的名人传说、诗词文化有较为深刻、完善的了解和体认的。古建筑文化想要保留风骨,真正担当文化积淀的角色,起到教化作用,的确不是易事。毕竟古今心境不同,建筑保存艰难。正因如此,传承好诸如名人传说的精神财富,才可保留根基文化。

(二)访谈实录整理

采访者甲,即黄鹤楼小组成员
被采访者 乙,即黄鹤楼奇石馆一监督人员
时间:2014年12月5日
地点:黄鹤楼公园奇石馆

甲:现在有很多游客都来黄鹤楼参观,您觉得他们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乙: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黄鹤楼是一个名胜古迹,然后也是很有名的江南名楼之首的一个楼。享有盛誉的一个景区嘛。
甲:人们都说它是天下第一大楼,您觉得为什么它会比其他那些楼更吸引人呢?也就是它比其他楼更有优势的地方在哪里呢?
乙:嗯,我们这个黄鹤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楼,它是公元223年建的,虽然现在它是重建的,但它的历史是最久的。
甲:还有吗?
乙:还有一个就是它的规模是最大的,跟其他名楼比起来,它的占地面积最大。
甲:您认为名人传说对黄鹤楼的历史地位有什么影响吗?
乙:像李白和崔颢他们那些诗人本身有很大的名气,那些传说为黄鹤楼提升了知名度,所以我觉得黄鹤楼的很多名气也是传说中的那些名人带来的。
甲:您觉得黄鹤楼有什么精神文化内涵吗?
乙:首先它这么多年以来已经成了武汉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可以说它是武汉的象征了;其次,从它是有一种道教的宗教文化意义的,在建楼的时候,附近有一位老道人炼丹的故事,就是传播道教的文化,所以道教文化自黄鹤楼建成以来就与黄鹤楼融合在一起了。
甲:关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问题有些争论,您能谈谈吗?
乙:每个地方的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所以为了自己家乡发展的更好,都会去争取一些东西,所以都说自己家乡的楼是第一大楼。其实不光是江南三大名楼这样,大多数景区所在的省市的人们都是这样的。











参考书籍和文献:
[1]冯天瑜主编:《黄鹤楼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军事哨楼游宴场所城市地标_黄鹤楼历史文化意蕴探寻》_梅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14年 第53卷第6期
[3]《文化资本视域下的黄鹤楼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_马培红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 第26卷第5期
[4]《旅游业中的历史文化名人效应》_赖伟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 第20卷第6期
[5]《名人效应与乐山旅游的发展》_陈果卿  《郭沫若学刊》1999年第2期
[6]《黄鹤楼传说研究》_韦姣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 2014年
[7]《黄鹤楼传说的_神仙情结》_刘守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33卷第5期
[8]《黄鹤楼文化的审美特质》_邵荣霞 《长江文化彩廊》
[9]《广告中的名人效应心理学分析》_张彦军 《兰州学刊》2003年第5期
[10]《黄鹤楼的传说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_姚伟钧 《武汉文博》2011年第4期

TOP

为什么我感觉岳阳楼的调查有一点点不一样啊?

TOP

我们当初的选题不是跟名人情结有关吗?所以展示的时候是要围绕这个来的吧?

TOP

回复 40# 的帖子

我觉得10分钟的时间里演话剧和诗朗诵都不太行得通诶。。。。。

TOP

展示内容:三大楼的建楼传说(可以简单说一下)、名人情结解释、名人情结在名楼传说的表现、名人情结在人们生活的其他方面的表现

TOP

回复 55# 的帖子

"营销资源"相当于他们的宣传基础吗?

TOP

回复 68# 的帖子

我觉得名人情结表现得最明显的地方就在于那些名人传说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TOP

回复 74# 的帖子

我们不需要对名人情结做个理论点儿的解释吗?

TOP

要弄个什么活动的话,可以弄个小短剧。
甲:这周周末去哪儿玩儿啊?
乙:当然是xxx楼了。
甲:为什么?
乙:因为我想去感受一下xxx当年站在那儿是什么样的心情。
、、、、、、
甲:xxx楼好玩吗?
乙:别提了。
甲:咋了?
乙:、、、、、、、、

TOP

回复 84# 的帖子

就是ppt展示的内容应该要提到它吧?

TOP

回复 93# 的帖子

这作业不是可以为反思提供事实例证吗?

TOP

回复 93# 的帖子

哪里有跑题了呢?

TOP

除了已定的人,其余的自选吗?

TOP

讲稿整理和展示不是同一个人吗?自己整理的才好讲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