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40课堂孙修远小组——归元寺

240课堂孙修远小组——归元寺

归元寺小组讨论区

[ 本帖最后由 蔡思聪 于 2014-12-6 22:55 编辑 ]

TOP

体验数罗汉

作为调查组的一名成员,我亲身体验了一下数罗汉的乐趣。我采取的是随机开始的方式,数到第三百一十一个罗汉,叫会法藏尊者。牌子上写的是:法相所现正面静坐,左手扶膝,右手平胸作手印,宽额着匝,美须浓眉亮目,刚毅而慈悲。附有一诗云:自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人。勿求朝思暮里获,暂养红鲤在池塘。

TOP

体验数罗汉

按照禅寺里师傅的说法,每个罗汉修行的法门不同,于是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得不同。这些罗汉所附的小诗很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比如,我数到的这个罗汉所附的诗,前两句就是化用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TOP

疑问

在罗汉堂里,我们发现几乎每个罗汉神情、动作等都不尽相同。有的嬉闹,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吃呀咧嘴,有得怒目而视,有的怡然闲适。那么塑造罗汉的人是依据什么来塑形?那些面目邪恶的罗汉是依旧存有恶年修行不到么?

TOP

部分解答

罗汉堂的志愿者阿姨说,这些罗汉还存有人的性情,并没有完全修炼成佛。不同的罗汉映射着人世间人心的百态,是人自身的写照。但是罗汉堂的师傅告诉我们,不同形态只能说他们的性情不同,并没有善恶之分,每个罗汉修行的法门不同而已。那么,罗汉在他的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两人的说法是否正确?
我查询了百度百科关于罗汉的定义如下: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 伟大的佛陀 得法 弟—子 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可见阿姨的说法有不当之处,罗汉应当是六根清净者。心中应当是没有恶的?
经书里记载的梵志诽谤象舍利弗尊者的故事可以很明白的说明罗汉的性质:
尔时,象舍利弗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梵志便生斯念:“此诸释种子,无处不有,无处不遍,又遏绝我等所行咒术。吾今当向城中人民说此沙门瑕愆。”

尔时,此梵志语城中人民曰:“汝等诸人颇见象舍利弗乎?昔日自称言是阿罗汉,中还舍法服,习白衣行,与五欲相娱乐。今复更作沙门,家家乞食,佯现贞廉,观诸妇人,兴欲情想,还至园中,思惟女色,不去心首。亦如乏驴,不任负驮,寂然卧住;此释种子亦复如是,佯现乞食,观诸女色,思惟校计。”

尔时,象舍利弗闻此梵志有恶声响,便生此念:“此人极为愚痴,兴嫉妒心;见他得利养,起悭嫉心;若己得利养,便怀欢喜,至白衣家主行诽谤。吾今当制令不为恶,无令此人受罪无量。”

尔时,象舍利弗飞在空中,告梵志曰:“无眼无巧便,兴意谤梵行,自造无益事,久受地狱苦。”

尔时,象舍利弗说此偈已,便自退还,还归所在。

是时,城中人民闻梵志诽谤,又闻象舍利弗说偈,各生斯念:“若当如梵志语者,然后现神足难及;又我等见还舍法服,习白衣行。”

是时,众多人民各各相将至象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人民问象舍利弗曰:“颇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耶?

象舍利弗报曰:“无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

是时,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阿罗汉颇由本缘而犯戒乎?”

象舍利弗报言:“已得阿罗汉,终不犯戒。”

诸人民复白言:“在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戒乎?”

象舍利弗报言:“有,若住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禁戒。”

时,诸人民复言:“尊者先已是阿罗汉,复舍法服,习白衣行,于五欲自相娱乐;今复出家学道,本先有神足,今何故乃尔?”

尔时,象舍利弗便说此偈:“游于世俗禅,至竟不解脱,不得灭尽迹,复习于五欲。无薪火不燃,无根枝不生,石女无有胎,罗汉不受漏。”

尔时,诸人民复问象舍利弗曰:“尊先非罗汉乎?”

象舍利弗报曰:“我先非罗汉也。诸居士当知:五通与六通,各各差别,今当说十一通。夫五通仙人欲爱已尽,若生上界,复来堕欲界。六通阿罗汉如来弟子者,得漏尽通,即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时,诸人民复白言:“我等观察象舍利弗所说,世间无有阿罗汉舍法服,习白衣行。”

时,象舍利弗报曰:“如是,如汝所言,无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者。有十一法阿罗汉所不习者。

云何为十一?漏尽阿罗汉终不舍法服,习白衣行;漏尽阿罗汉终不习不净行;漏尽阿罗汉终不杀生;漏尽阿罗汉终不盗;漏尽阿罗汉食终不留遗余;漏尽阿罗汉终不妄语;漏尽阿罗汉终不群类相佐;漏尽阿罗汉终不吐恶言;漏尽阿罗汉终不有狐疑;漏尽阿罗汉终不恐惧;漏尽阿罗汉终不受余师,又不更受胞胎。是谓,诸贤士,漏尽阿罗汉终不处十一之地。

尔时,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我等闻尊者所说,观外道异学,如观空瓶而无所有。今察内法如似蜜瓶,靡不甘美,今如来正法亦复如是。今彼梵志受罪无量。”

尔时,象舍利弗飞在虚空,结跏趺坐,便说此偈:“不解彼此要,习于外道术,彼此而斗乱,智者所不行。”

尔时,拘留沙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所说过多,实为难及。犹盲者得眼,耳聋者得听;今尊者所说亦复如是,无数方便而说法教。我等今日自归如来法及比丘僧,惟愿尊者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复杀生!”

尔时,象舍利弗与诸人民说微妙之法,令发欢喜之心,各从座起,礼足而去。

尔时,尊者阿难闻梵志谤象舍利弗,然无所至,尚不能熟视象舍利弗,况与共论?即往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如来。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夫论平等阿罗汉,当说象舍利弗是也。所以然者?今象舍利弗已成阿罗汉,昔所传罗汉名者今日已获,世俗五通非真实行,后必还失;六通者是真实行。所以然者?此象舍利弗先有五通,今获六通。汝亦当学及象舍利弗。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小乘阿含部 第0539部 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TOP

回复 298# 的帖子

芳菲的故事好像是从寺庙的官方网站上找来的吧,可见佛的一切都是从善而来,为普度众生而来

TOP

几个寺庙的其它故事

归元寺不仅是佛门圣地,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还收藏了很多古代、近代名书奇画、碑拓木刻、治印墨宝,其中血刺经书是藏经阁的宝中之宝。相传血刺经书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是荣妙和尚。

TOP

几个寺庙的其它故事

荣妙在娘的肚子里就与佛有缘。娘怀他的时候,突然喜欢吃素菜蔬菜,见荤就想呕吐,当时的左邻右居都觉得奇怪。
  荣妙出生后,儿时就喜欢学着和尚的样子念念叨叨,偶尔,有云游化斋单飘只杖的和尚到村子,荣妙总是痴迷地跟着他跑半天,直到天黑才回家。
  母亲认为他年幼好奇,并没有在意。
  长大成人后,荣妙依然性喜茹斋,向往深山古寺,还买些关于佛教方面的经书,到晚上便在床头颂佛经。母亲苦劝几次,但荣妙依然故我,对母亲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通向佛道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加。
一次,荣妙生病,浑身高烧不止,在床上梦呓,梦呓的语言如同和尚念经,母亲在床边守了三天三夜。病好了,荣妙说他梦见了佛祖释迦牟尼,决定削发为僧,普渡众生。
  母亲几乎哭成了泪人,后来暗自思忖儿子荣妙出生后的行为举止,及怀他过程中的反常饮食,恍然大悟,认定儿子前世与佛有缘。所以当荣妙意志坚定立志遁迹空门时,她也就顺其意愿让他出家。
  年轻的荣妙背着包裹出村口时,回头望了自己生活的小山村,见母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山头上目送自己。当母亲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时,荣妙心头感到一种莫明其妙的失落和歉意,然而他学佛之心X坚。
  路上,荣妙遇到一老宿,经指点前往云华山参见主持,以求开示。由于荣妙悟性极高,很快得到主持的赏识。
  后来荣妙和尚四处云游,参禅,总也挥不去母亲那雕塑般守望的身影,冥冥中有一种感应,他突然怀念起故乡,怀念山村里的母亲,决定回家乡看望。

TOP

OTHER STORIES

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拉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谁呀?”
  “妈,是我。”过了很久门才打开,荣妙看到母亲已衰老得如同燃尽的蜡烛,病得已气若游丝。母亲见到荣妙后,流着老泪端详着他,然后,微笑地闭上了眼睛。荣妙心碎肠断,长久的跪在母亲的床前。
  一刹那间,他突然明白慈祥的母亲了,那是对自己刻骨铭心的牵挂,顿悟母亲永远是佛。
  母亲葬事办完后,他独自一人在山上设供守灵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回到寺庙。
  主持问荣妙:“生原不来,死亦不去,即今无往,且道汝母在何处?”荣妙灵光一闪,答曰:“月落不离天。”言意母亲虽死,但永远不会从自己的心中消逝。母亲永远都是伟大的,在你失意忧伤甚至绝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母亲,尽管她不能点拨你什么,但在你无助无奈之时,她的微笑会如佛光一样为你映出一片光明,使你对人生萌生希望。不管你是怎样的卑微和落魄,母亲永远是你爱的港湾,如佛教中的普度众生的“度”。
  荣妙后来转寺至武昌宝通寺。
  他要把怀念母亲的拳拳之心,化作恒久的力量。每天,荣妙鸡叫头遍就起床,用针刺破手指,血殷殷地流出,他忍痛用碗接住,然后,调上金粉,开始誉写《华严经》,以表达儿子的孝心。经过12年的朝朝暮暮,一部血染的《华严经》终于完成,经书共八十卷,每卷一册,用防腐的樟木箱储存。
  完成《华严经》后,他又誉写《法华经》,计七卷,每卷一册。荣妙的心血之作,倾注了对母亲的虔诚之心,是用毕生的精力来弘扬佛的经典。经文用生命书写,端庄秀劲,血迹殷红,每一个字泣血而成。血刺经书最初存放在武昌宝通寺,后被归元寺藏经阁收藏。

TOP

OTHERS

归元寺山门北边围墙,有一龟碑亭嵌在墙间。龟足蹲地,龟首昂翘背驮敕碑,为负重致远、吉祥如意、长寿延年、永垂千古的象征。这里还有一段传奇。
  归元寺咸丰年间毁于一旦,经过同治年间的筹措,到光绪时开工复建。这期间,放生池里的乌龟,不念善人救命之恩,也不愿在池里益寿延命,躁动不安,乘夜间无人之机,爬了出来,在山门前稻田里乱爬乱啃,不知糟蹋了多少庄稼。僧人大早下田劳作,见了乌龟,便捉回放生池。到了第二天下田,还是爬满了乌龟。天天捉回,夜夜爬出,僧人毫无办法。

TOP

OTHERS

 到了光绪十五年,皇上敕赐了《归元寺藏经阁记》,由吴大X撰、杨守敬额、吴传荣书,请石匠刻了一块青石碑。敕碑如何处置,僧人们议论纷纷,田头僧对方丈建议:“天底万物都得黄帝管,何不让皇上日夜守住放生池乌龟,省得它们总是爬出去害人!”这个建议说的方丈一时摸不住头,急问:“此话怎讲?”田头故作神秘:“田头见了敕赐碑,觉得这碑就是皇上,把碑树在放生池边,看乌龟怕不怕……”方丈打断田头的话:“藏经阁的碑岂能放在放生池边?”田头没辙了,在一旁的首座道:“方丈,田头师的话提醒了老衲,把敕碑驮在石龟上,可否一试?”
  方丈采纳田头、首座建议,请来石匠,錾了一只伸颈蹲地的大石龟,把敕碑压在石龟背上。龟碑亭竣工落成,归元寺的和尚以及施主、工匠在龟碑亭前举行如轨如仪的开光仪式。从此,放生池的乌龟不再爬到稻田里作孽了。

TOP

OTHERS3

 汉阳府城西五里有座二龙山,山上有座翠微峰,山清水秀。明朝万历年间,有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葵园,是个十分幽静、清雅的处所。可是到了崇祯末年,天灾人祸,连绵不断,葵园也就落败了。附近老白姓饿死的,打仗打死的,不计其数,尸首无人过问,丢得漫山遍野。有一天,白光和他的弟弟主峰两位和尚云游经过此地,见尸骨散地,惨不忍赌,就在葵园南墙盖了一间草庵住下来。兄弟俩一边行医救人,一边收殓骨殖。这些行好积德的事慢慢地传开了,老百姓都说翠微庵的白光和尚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
  有位富商遭兵祸,被砍断了手指,慕白光合适的名声,就到翠微庵来,祈求白光长老医治他受伤的手。白光和尚身逢乱世,为了救人,学得一手好医术,各种医道无不精通,称得上是华佗再世,扁鹊重生。白光见商人血淋淋的手,立刻查看伤情,炮制药料,把商人断下的手指硬是又给安活了。富商感激地五体投地,千谢万谢。白光和尚扶起商人说道:“手指本是你身上的,现在让他回归原位,我佛慈悲,这叫做归本归元啊!”

TOP

OTHERS3

这位富商为了报答白光的恩德,就许下愿,要为白光修建庙宇。这天,他问白光打算把庙宇建在哪里,多大的规模?白光没有做声,看见一位渔翁背网过来,便向渔翁借了渔网,登上二龙山,将渔网理顺猛地向上一抛,半空中渔网张开,又徐徐下落,越来越大,将五十来亩的葵园盖住,这时他才开口说道:“施主,就此一地!”富商就出钱替他买下这葵园的地界。白光、主峰又到处化缘,过了几年,积得一笔巨款,聘请能工巧匠,挑选上等材料,把寺院盖成了。
  寺院落成的那天,施主们请白光和尚题寺名,白光想,我这半生,身入禅门,收尸骨,接断指,施医舍药,都是本着“归本归元”的佛旨。想罢,就摆出沙盘,用他的禅杖,在沙上写下了“归元禅寺”四个大字。就用这四个字做成大匾,悬在寺的门额上。听说白光和尚留恋出家前在吴氏宗祠门前得到的启示,就来到索河,建了座莲池庵住下来,一心修行,直到圆寂。归元禅寺是他的弟弟主峰和尚当得第一任方丈。
  顺治初年,清廷的定南王孔庆德部奉圣旨进军湖广,讨伐南明。大军过境,到达汉阳府辖之地,有一支骑兵驻扎在城北的龟山脚下。一煞黑,西天祥光冲天,骑营协领惊喜不已,换上便装,单人单骑,向汉阳西郊驰去。到达西郊二龙山翠微峰下,木鱼声声,夜风习习,荒郊野外,十分苍凉。协领下蹬牵马,循着木鱼声信步而行。不会儿,在清冷的月光下,但见一篱笆园子里满是葵花,迎光绽放,金黄耀眼。这种向日葵向月开放奇观,让这戎马武夫又惊喜不已。木鱼声不断船只,协领沿着篱笆边走边看。不会儿,一座草庵出现在协统面前。

TOP

OTHERS3

协统在庵前婆娑罗树下栓好马,来了个月下敲门。无人开门,只听得诵经:
  觉海性澄圆,园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无。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友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毕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协统是学佛之人,知事诵《楞严经》之文殊师利面佛偈语,便伫立门前,月下听经。有个把时辰,庵内诵玩经了,传出声来:“让将军久候,恕罪恕罪!”何等高僧,不见不闻,知来者何人!协统莫名惊诧,不知如何答话,此时三门已开:“山僧迎来将军!”左一个将军,右一个将军,协统窃喜,幸遇高人了,便匍匐顶礼与两位僧人前。僧人谦和,一左一右,将协统搀起,请坐品茶。左边是按庵主,右边是侍者。
  “幸会大师,因缘殊胜。恳请慈悲,说法开示。”
  “空空无物,色色虚容。月月葵光,光光兴隆!”庵主说了开示。协统一时难以参透这一“空色月光”偈,便直截了当问道:“末将为西征先锋,长沙即将恶战,是吉是凶,请大师卜算卜算!”
  “释门弟子,秉承佛说,不齿卜术。我等出家之徒,无能此道,请将军海涵!”侍者说了实话。
  “阿弥陀佛!”
  协统豁然,算命测字、问卦抽签,得找道人,修佛之人何苦又去迷信卜卦呢?于是转换话题,与两位僧人畅谈明清交替之大是非、大局势。越谈越投机,越谈越醒悟。末了,庵主道:  “孔郡王西征,乃社稷一统之大业。顺乎民心者,所向披靡,将军先锋,跃马长沙,定然旗开得胜!我佛慈悲,但愿涂炭生灵的争夺,早日结束,与民生息。”
  协统下坐,向佛叩拜,莫莫许愿:班师之后,解甲皈佛,普兴庙宇,遍塑金身,以忏刀刃之劫。愿毕告辞曰:“恩师不可云游迁单,住持此庵,等弟子凯旋。到时我解甲皈依,倾我所有,为恩师兴建道场。”
  “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庵主、侍者不是别人,正是白光、主峰昆主祖,协统也不是别人,正是大施主吕克孝。
  光阴似箭,又到葵花盛开的季节。白光、主峰早课毕,但见吕克孝跪在佛前,忙道:“将军请起!”
  “吕某已获皇上恩准,解甲为民了。今特来皈依和尚,恳请大师为吕某打皈依!”
  “阿弥陀佛!”
  白光如法如律,为吕克孝打皈依毕,落座叙话。吕克孝道:“此次征战,虽获胜凯旋,但也是九死一生。血流漂杵,尸横遍野,沙场惨烈,目不忍睹。我心想佛,放下屠刀,为兴佛法,殚尽全力!”
  “善哉,皈依佛法僧!善哉,归本归元!”

TOP

OTHERS3

吕克孝出身行伍,言必行,行必果,忙问白光、主峰道场选址何处。白光答道:“此处有勒马回头之势,正合施主解甲皈佛、归本归元之缘!”说着,白光、主峰、吕克孝步出庵堂,  沿着葵园篱笆南行。吕克孝道说:“二龙山陵忒大,师傅欲选何处?”白光未搭腔,把袈裟从身上解下,理顺周边以后,随手抛出。吕克孝仰望上苍,但见百衲红袈裟,由小变大,升上天空,闪闪发光。在葵园上空盘旋良久,越旋越大。忽地,白光袈裟落下,把葵园盖得严严实实,又忽地,盖园袈裟上升,变小,披在白光肩上,白光合十:“施主,就此一地!”
  吕克孝重金购得葵园,行道先行善,便建普同塔,以收殓尸骨。




清朝顺治年间,白光、主峰师兄弟化缘得到笔巨款,买下汉阳翠微峰脚下的王氏葵园,准备兴建寺院。汉阳东门有个奸狡成性、人称铁钉耙的营造作坊头,包揽了这笔生意,雇了好几十个木匠。
  东山的领作张老大,西山的领作李老幺,各领了一帮木匠师傅,一起勤勤恳恳地干了三年零三个月,殿堂寮舍都建得差不多了,耙老板动了心思,想打发一些工匠走路,又不愿意担恶名,便跟两位领作说:“建梵刹不比寻常,往下的活路,都归功夫活了,马虎不得,只能让高手上,请各位师傅把‘马’泡到放生池里,谁的‘马眼’不进水,谁就留下。”张老大和李老幺知道耙老板这是过河拆桥出难题,就哈哈一笑,说:“行啊!”立刻叫师傅们把“马”丢到水里。
  师傅们虽然把“马”赶下水,心里很纳闷。张老大对大家说:“耙老板让‘马’泡起来,是考我们的手艺高低哩!等着‘马眼’泡湿吧。”大家心里有了数,等就等,便痛痛快快玩了两天!到了第三天,耙老板叫人把“马”捞上来,拆开一看,“马眼”全都干绷绷得,一点湿气儿都没,耙老板吓蒙了,这两天大家一点活都没有干,还得照付工钱不说,两帮木匠一个也不能辞掉,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