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大家还可以谈谈自己对于这个课题的想法、课题的价值和意义,自己找到的资料等等,都可以分享上来和大家交流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洁mmm 于 2014-11-11 21:40 发表
民间叙事主题中的婚恋主题展示了社会心理结构需求,婚姻是人类延续的根本需求,婚姻是构成民间叙事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力,我认为董永故事的变化也与这种婚恋主题离不开,出于人们对美好爱情、婚姻生活的赞美,孝子感 ...
这个观点很好,而且在今天的影视剧中,董永故事中的婚恋主题被拉长、放大,董永的孝行也不再成为他获得奖赏的主要原因,慢慢成为塑造他他良好形象的一部分。

TOP

我个人觉得“孝”在当代社会的处境有些尴尬,一方面好像被忽略,作为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被束之高阁;一方面又好像被夸张,宣传过度。前段时间安徽省六安市在路边设立的广告牌上有“埋儿奉母”的情节,引起了各方争议。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2 00:23 发表
我觉得在我们的研究中,除了对董永“卖身葬父”这一孝举作出解释外,还是应该由此牵涉或者说引申到我们对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因为毕竟在当代,由于时代的巨变,卖身葬父这样的举动已经并不多见了,我们的关注点更多 ...
赞同,卓璇这个点我觉得很好,周五讨论时要拿出来大家再细致一下。另外,我觉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宣扬“孝”文化的总是统治阶层,古代有很明显的“忠君”诉求,而今天则是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宣扬道德新风尚。可是今天的孝更多被用来“消费”,为地方提高知名度,其中的混杂因素更为复杂

TOP

我还有一个想法:董永因孝行感天受到奖赏,天帝派织女下来相助。将此作为孝行故事来颂扬,其中的功利心理比彩衣娱亲等故事要重得多啊。上层似乎在利用民众的这一心理,强化他们关于善有善报、奖惩分明的意识。这样的话孝行很容易演变成作秀的工具,用以实现某些人的目的。如古代的举孝廉,他们的孝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还是为了赚取政治资本呢

TOP

回复 29# 的帖子

嗯,一心想着消极因素容易走火入魔

TOP

在整理董永故事的各种版本时,我发现有一个比较特别,发上来给大家看一下
早以,咱博兴陈户村儿西南角儿有个大孝子,叫董永。
董永家里很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靠要饭过日子。有一年,董永他爹一下子得了重病,又没有钱扎裹,连冻带饿就死了,死了以后,又没有钱葬,董永就把自家卖了,给他爹下的葬。
董永卖身葬父,卖到哪里呢?就是咱博兴南里锦秋湖边傅家庄傅员外家里。傅员外家没有小厮,光一个十六七的女儿。这傅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丫头子陪着成天在后花园里绣楼上念书、写字儿、绣花儿。
有一天董永干完活,划着船玩儿,没寻思划到男人不能去的后花园里,可把他吓坏了,正巧儿,傅小姐从绣楼上看见他了。他早就听说董永是个好小伙子。这回儿一看还真不错,就有了爱慕之心。傅小姐见董永看着绣楼发呆,就在手绢儿上写了一首诗,包上石头,澎地一声拽到船边的水里呢。董永一愣,赶快捞上来一看,上头写着一首诗:“手拿石头击中流,一声震破湖中秋;千条万线终成眷,万颗明珠我不收。”动用看完时,羞得红了脸,心里真高兴。他见水边有棵老槐树,就摘了些槐叶,写上字,使荷包包起来,放在水里,顺水流漂过去。傅小姐看见了,叫丫头子捞上来,把树叶儿上的字连起来,也是一首诗:“茶饭虽香也无味儿,一片相思随流水;千条万线结成眷,槐叶石头当红媒。”打那,他俩就不断用槐叶石头表达心意。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老槐树当媒人的事儿。
过了一年,傅员外给女儿找婆家,多么好的主儿她都不应。傅员外也看出女儿那意思来了,觉得董永老实,脾气儿好,又是个大孝子,就招了他当养老女婿。又待了一年,傅小姐生了个胖小厮,小两口儿恩恩爱爱,孝顺父母,日子过得可好了。
《惠民县志》

TOP

在这个故事里,织女变成员外家的小姐,助织还债变成了招赘为婿,从根本上说,改变董永困境的不再是天帝而是傅员外,得到奖赏的原因也不单纯是因为孝,还有他和小姐私相授受、情投意合,行赏者的身份变化了,这值得去思考一下。大家对此对此有没有些想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饶阳 于 2014-11-12 00:33 发表
而董永的孝与一般意义上的孝却是有所不同的,穷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由于穷,董永和其父母一直面临着生存问题,而此时董永的孝,最多的表现其实是让父母活下去。而现代的我们已经不再把生存问题看做主要问题了,更多 ...
我赞同饶阳的说法,我们的思路也要做调整,不仅仅是发现其中的消极因素,更准确地说,是通过董永故事找到适合我们民族的、符合当代社会环境的、可行的尽孝方式,这是我们课题的一个研究价值

TOP

回复 44# 的帖子

我觉得有一个“孝行大过一切”的感觉,孝作为考量一个人的标准在古代的评价体系中显得很重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洁mmm 于 2014-11-14 12:39 发表
现在影视剧中也多强调董永行孝后得到的美满爱情,与最初卖身救父的联系已经相当淡化。
嗯,市民意识兴起,市民文化繁荣,自然故事的重点就放在了民间永远抱有极大兴趣的婚恋主题上。而且,民间文学逐渐成熟,董永故事情节需要丰富,自然要在爱情主题上做文章。另外,从侄女重返天庭到两人幸福生活,这种结局的变化也说明底层人民对于俗世生活的幸福有了更完整的定义,即不仅仅是不用负债,生活温饱,而是家庭美满,生活富足。

TOP

这一次大家的讨论很积极,也很有效。我归纳了一下大家的观点,觉得我们的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探寻董永行孝背后所隐藏的的集体无意识
第二:对董永故事中行孝受赏情节进行分析
第三:通过反思董永故事和实地调查思考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行孝和宣扬孝文化?

TOP

关于第一点,思考点较多,父权社会和封建社会下人们的个人意识淡薄、死重于生、父大于天以及牺牲传统等,都需要结合故事、历史环境、人性心理和原初观念进行分析

TOP

关于第二点,要着重把握行孝和受赏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注意行孝受赏情节在不同故事版本中的变化,从变化中发现背后的市民意识

TOP

关于第三点,要注重把握孝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要结合我们实地调查的成果。在调查中,我们会以孝感为实地调查点,调查当地人和外地人对于董永故事的了解程度、对于董永卖身葬父事件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于当代社会“孝”的理解,另外我们还会考察当地政府为宣传董永故事和孝文化所做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成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