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四小组袁昌敏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中青报对于非遗的评价 引起很多思考

“我国从5年前引入“非遗”概念,短短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达近87万项,成为拥有世界级“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与“非遗”数量“大跃进式”的增长速度相对应的是,大量“非遗”正从我们的生活里悄然消失。”(《中国青年报》2010年6月13日)

TOP

绝非一个尴尬所能概括得了的“消失的非遗”

“非遗”保护热潮掀起的20年,也正是“非遗”消失最快的20年。用官方的解释则是:“非遗”的传承链条正在中断:60年间,传统剧种损失了三分之一;消失的舞蹈类遗产超过20多年前统计总量的三成。

TOP

引用:
原帖由 卞仕傲 于 2014-12-4 21:57 发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找到《贱三爷》这本书和相对应的动画片啊,求共享啊
没有。网络上都没有。因为根本就还没有制作出来,种种原因,沈远义老师采访视频有具体讲到这个问题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袁昌敏 于 2014-12-17 09:57 发表
“非遗”保护热潮掀起的20年,也正是“非遗”消失最快的20年。用官方的解释则是:“非遗”的传承链条正在中断:60年间,传统剧种损失了三分之一;消失的舞蹈类遗产超过20多年前统计总量的三成。
这其实也是我们这次“贱三爷”实地调研的最大感悟。“贱三爷”故事传说据说只有60,70岁的老人才知道,但我们去调查采访的时候,发现几乎都没有有一个老人可以复述一个故事,甚至知道原来他还有故事。我们采访到的年龄最高的奶奶,在汉阳生活了70几年,都不知道原来贱三爷有故事。而小孩,年轻人或30几岁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贱三爷”这三个字。在我们调研之前所搜集到的资料里面,我们知道,沈远义老师当时为“贱三爷”申遗的原因除了重视其自身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问“贱三爷”正名,希望通过非遗,可以让广大民众了解到贱三爷的闪光点,让大家可以看到贱三爷好的一面,而不仅仅只是作为“汉阳来的贱三爷”骂人。但是,现实是。。。。

TOP

国际民俗学家乌丙安说非遗

国际民俗学家乌丙安说:“当我们对‘非遗’的保护尚未做到家时,就将其推向市场开发利用,实际等于把原生态的‘非遗’撕成碎片,各取所需。”------“各取所需”而不是注重保护造成了“非遗”的过度功利化和病态。

[ 本帖最后由 袁昌敏 于 2014-12-17 10:21 编辑 ]

TOP

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价值是精神性,它是地方记忆,是民族之根。因此,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正视“非遗”的道路,正视“非遗热”背后的价值迷失和保护迷途。这对于理科生来说,似乎是几乎不可能接触到的话题。但作为文科生的我们,在学习民间文学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虽然我们也无法为其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了,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只是把它当作要完成的课程作业匆匆结束就OK了,而是真正地站在一个中国文化传承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个问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习棠棠 于 2014-12-11 21:43 发表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申遗主要是以知识分子或者专门研究这一方面的人为中心而平民老百姓大多不会主动的关注。而传自民间的文化必须得到民间大众的重视和认可,只有当平民大众关注多了民间的文化遗产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否 ...
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这其实也是非遗传承链条断裂的问题,“非遗”本应是长远的保护工作,但却因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大量短视行为和政绩陷阱、实用主义思维等而异化成了“短期工程”甚至是“利益工程”,最终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边缘化、濒危化,丧失了其固有的文化品质和本真性价值。

TOP

引用:
原帖由 习棠棠 于 2014-12-11 21:33 发表

是的,这种问题确实值得深思。现在大家都只知道“贱三爷”是武汉骂人的话,而武汉现在建设文明城市,认为“贱三爷”是骂人的脏话,大家都不再提了,现在贱三爷故事传承上面出现了危机。我在网上搜资料也很少有有关 ...
对。其实网络电视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就像这次我们实地调研,就有几位受访者表示,他们之前对于“贱三爷”其实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这是骂人的话,但是又一次在武汉每天18:00的方言节目《阿星说笑》中看到主持人在谈论“贱三爷”,才知道原来“贱三爷”也是“好”的,不仅仅是骂人的。所以,电视节目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平台,但可惜涉及地太少。

TOP

引用:
原帖由 习棠棠 于 2014-12-11 21:39 发表
哇,原来贱三爷还有这样的来历,长见识了。所以贱三爷的故事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啦,后来的贱三爷的故事,只是借了贱三爷的名号而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反映当时的商业经济的发展的了,所以现在贱三爷变成了骂 ...
但是,从一个人物故事演变为民众口中的“武汉口语”(骂人的词)。故事变为词语,我在想这是不是我们之前所学的民间文学传承变异性啊?这变得未免也太。。。

TOP

会不会是因为现今社会发展的原因啊。。社会发展要求人们追求实用性。所以对比热干面-----每天都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非遗”,几乎每一个武汉人都知道,是物质性的,继承断裂几乎不可能,而像汉剧,汉绣,贱三爷人物故事传说等等这些文化层面的精神性的相对来说就很困难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袁昌敏 于 2014-12-17 10:54 发表
会不会是因为现今社会发展的原因啊。。社会发展要求人们追求实用性。所以对比热干面-----每天都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非遗”,几乎每一个武汉人都知道,是物质性的,继承断裂几乎不可能,而像汉剧,汉绣,贱三爷人物故 ...
这让我想到以前高中些作文最经常用到的词“畸形发展”只重视物质而忽略精神

TOP

我们实地调研的时候,问到“现在还会经常提到贱三爷吗?”   大家的反映一致都是否定,而且原因惊奇相同------现在社会文明了,进步了,就很少讲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袁昌敏 于 2014-12-17 10:59 发表
我们实地调研的时候,问到“现在还会经常提到贱三爷吗?”   大家的反映一致都是否定,而且原因惊奇相同------现在社会文明了,进步了,就很少讲了。
可是,像所谓的国骂,在全国,无论农村城市,无论哪个民族,好像生命力都很旺盛,一直都有活力啊 。。。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城‘无音 于 2014-12-17 10:57 发表
回到故事的发源地去调查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没有得到意料之中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其原因。
    首先,贱三爷的故事是有其固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根据相关资料,贱三爷这一人物应是诞生于明中叶,这一点从其故 ...
关键是,我们大多数对于“文化”的概念和定义没有清楚的认知。就像我之前学习文化概论之前,我对“什么是文化”是模糊不清的,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认为只有像书本记录的才叫文化。而且在社会中,不是有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吗?大家心中的文化都是很“狭隘”的,所以也就不觉得像“贱三爷”这样的人物故事传说是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的文化,反而认为不再讲到贱三爷就是一种进步就是一种文明。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城‘无音 于 2014-12-17 10:57 发表
回到故事的发源地去调查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没有得到意料之中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其原因。
    首先,贱三爷的故事是有其固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根据相关资料,贱三爷这一人物应是诞生于明中叶,这一点从其故 ...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 而现今,当时的民间故事的社会环境基础早已消失不见,没有了商人也没有了财主,更没有受到商人和财主压迫的人,因此对贱三爷故事的关注程度低下是自然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