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8组辜学超组讨论帖

荆州的关公传说

民间传说是关羽文化在大众文化领域最普遍、最活跃的反映。特别是《三国演义》问世后,各式各样的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闾巷茶肆走俏的话题。

    在关羽家乡山西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一带,民间传说的关羽故事主要是讲述关羽的身世、为什么要“亡命奔涿郡”等等,也就是关羽与刘备、张飞相遇之前在家乡的故事。荆州的关羽传说故事,主要反映关羽镇守荆州期间的传闻往事。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阶段,故事传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是关羽传说故事在各地的基本特点。

    荆州的关羽传说故事丰富多彩,现见诸于文字的有四十来则,在荆州众多三国传说故事中要算数量最多,流传也最广泛。有的是对小说、典籍、史书的发挥,有的是对关羽守荆州、失荆州这段历史的追念,有的是根据当地风物名胜所作的联想,主要都表示对这位三国荆州守将的怀恋。

    对于关羽在荆州的传说,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关羽筑城的故事。相传原先荆州城为关羽所筑,因为关羽受命镇守荆州时,面临孙权、曹操势力的夹击,需要加强荆州的防守,于是调集十万人马昼夜筑城,很快就把荆州城筑起了。传说当时镇守芦苇荡的张飞挑着一满担土连夜赶来相助,等他急急匆匆赶到东门外,城已筑起,张飞喜不自禁,把一担土倒在地上,成为荆州城的名胜之一“张飞一担土”。这“张飞一担土”,又名“画扇峰”,状如画扇一样的小山。关羽筑荆州城未见史书,但《水经注》等典籍载,荆州“旧城为关羽所筑”。说关羽北攻曹仁,闻荆州城为吕蒙所袭,遂叹道:“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这个记载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人们把这个记载与当地风物连在一起开展想象,把关羽筑城的故事编得活灵活现。

    荆州的关羽传说故事,大多跟关羽在军事方面的行动有关。如荆州城西北约三公里处有座高10余米的土台,相传是关羽练兵作战时的“点将台”,人们据此演绎出关羽操练人马与曹魏方面作战的故事,听来娓娓动人。“点将台”附近的“拍马山”,传说也因关羽在此操练军马而得名。附近还有一个土丘叫“摩旗台”,据说是关羽练兵时插旗帜的地方。如今荆州古城大北门外有条古街叫做“得胜街”,从前是连接荆襄古道出入荆州城必经之地。传说关羽北攻襄樊水淹七军打了大胜仗,喜讯传来,人们十分高兴,于是将这条街命名为“得胜街”。

    在民间传说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也赋予了传奇的色彩。荆州城西北20多公里处有座著名的山岭冈地,叫做八岭山。八岭山麓有一口山泉,泉口呈马蹄状,泉水十分清凉,久旱不枯,久雨不溢,常年可饮,此泉名为“马刨泉”,相传是关羽赤兔马用前蹄刨出的。说是当初关羽受命率部去当阳长坂救援又一次被曹军围困的刘备,时值酷暑,士兵们口渴难忍,附近又找不到水源。关羽平时十分爱护士卒,见状甚为着急,不住地挥鞭作叹。赤兔马心领神会,咆哮着使劲用前蹄刨地,把泉水给刨了出来。众将士饮后精神大振,一举击败曹军救出了刘备。清道光年间,在泉口边建有一块石碑,上刻“马刨泉碑记”,备细记述此事。

    民间传说给关羽那把青龙偃月刀也赋予了神话的色彩。八岭山本是状似游龙的山冈,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丘,这些山丘实际都是些土丘。其中有个最大的山丘顶部是块平地,叫做“平头冢”。据说当初关羽在此手舞大刀演武,奋起神威一刀向这个大山丘劈去,竟把这个大山丘的“头颅”给劈掉了,于是从此成了平头冢。诸如此类的故事,人们可以一连说上好几个。如今,在荆州关庙陈列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那大刀异常沉重,你使尽力气也提不起来,如果你能把它提起,据说就会得到关神爷的赐赏,保佑你一生平安。赤兔马身旁有口石马槽,长为3米,宽为1米,相传是关羽专给赤兔马配备的食槽。从前的《荆州府志》还记载,用这口石马槽喂马,马皆嘶鸣不敢近前。真是爱屋及乌,连石马槽也变得神奇了。

    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给荆州城内外一些地名增添了文化的韵味。至今,一些地名的背后都藏有关羽故事的传说。如城东百里长湖南岸的关咀口,本是长湖岸边的渡口,传说因关羽在此视察水军而得名;南门关庙东侧一条街巷叫做关带巷,因为关庙的所在地原为关羽在荆州的府邸,是关府一带的街巷。还有偃月堤、铜铃冈、系马山、洗马池等等,都是关羽故事传说的产物。

    在众多关羽故事传说中,也有跟关羽失荆州一事相关的传说。如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的由来。这称之为山的三处地方,其实都不是山,只是城垣内侧的土堆,其作用是保护城坦内坡。荆州城城坦外侧是砖墙,内侧均为土坡。城内原有“三山不见山”之说,因为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确实都不是山。这三山不见山,名声却颇大,其原因是都跟关羽失荆州有关。相传当东吴袭取荆州时,守城将士合力据守,日夜巡视城头,为防吴兵入侵累得满头大汗,曾经借着星光松开衣甲,稍作休息,后闻南郡太守麋芳准备开城投降,众将士气愤地卸下衣甲,正欲去跟麋芳论理,不想吴兵已经入城,于是把衣甲全都掷在地上,以示对变节投降者的抗议。后来,人们就把这三处地方分别叫做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以不忘这段历史。清代改掷甲山为余烈山,以喻关羽“死有余烈”,并在余烈山建有关羽祠庙,纪念关羽。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那怎样去辨别呢?

TOP

回复 30# 的帖子

说的好详细

TOP

关公如今被奉为武圣,也就是习武之人的始祖,就像是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一样,这是千百年来民间文化的流传所致,这其中有百姓自身的需要,也有社会的必然性。

TOP

关公网

TOP

世界关公文化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