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介绍了玉泉寺的关公传说。其中参考了一些佛寺内部编印的资料。所以说还算比较有参考价值的。
玉泉寺坐落于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的东麓,始建于东汉末年,至今已逾千余载,素有“荆楚丛林之冠”的美誉,并名列“天下丛林四绝”[ “天下丛林四绝”指湖北当阳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南京栖霞寺,山东大灵岩寺。据马鹏翔《一寺而兼两祖庭--论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8卷第三期,2006年5月。]之一。玉泉寺之所以名噪四海,与关公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小关庙幽情思古
如今到玉泉寺,仍能感受到浓烈的关公文化气息。玉泉寺所处的当阳市,乃闻名遐迩的三国古战场。在玉泉寺的周边,就有着长坂坡、麦城、仲宣楼、关陵庙等三国胜迹。值得说明的是,历史上关陵庙曾经由玉泉寺僧人来管理,因此关陵庙的建筑风格深受佛寺建筑的影响。而当今的玉泉寺内,也有不少关公文化的遗迹,显示出关公文化对它经久不衰的影响。
玉泉寺北侧显烈山下坐落着一座显烈祠,为了把它与同位于当阳的关陵庙相区别,我们也将它称作“小关庙”。显烈祠祠堂前有一副对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据清代蔡毓荣《重建湖北当阳县显烈祠记》记载,显烈祠“金碧轮奂,视昔有加,侯之赫声濯灵,俨然如在,将使人人知所观感,而激发于忠义”。至今观之,显烈祠仍古风未尽,鼎然庙貌。在显烈祠前有一泓珍珠泉水,为中国三大间歇名泉之一,宋朝苏轼称之为“漱玉喷珠”,明朝袁宏道赞之为“珠泉跳玉”。游人若临岸静观,则清碧如玉,泡如珍珠,若击掌跺石,则泉沸水涌,迭如贯珠,其水质甘冽醇香。这是“玉泉八景”之一,据传说这里的泉眼便是当年关公坐骑赤兔马踩踏而成。泉南山脚竖有明万历所立石望表,上刻“汉云长显圣处”;望表西有清阮元念唐碑书“最先显圣之地”石碑一通。这些便是关公留在玉泉寺的历史记忆。笔者游历玉泉寺时,曾发思古之幽情,赋诗两首:
一
三楚名山刹,玉泉弘法场。炷香飘佛殿,只鸟噪禅堂。
智者缘阶绿,关公罅石霜。林深不觉秀,钟磬入山凉。
二
雾锁深山里,伽蓝祠庙知。萧萧人去后,寂寂鸟啼时。
幻影三分策,浮云九战师。魂归佛门下,应笑世人痴。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
二、美髯公魂归佛门
玉泉寺是佛教关公文化的渊源地。当阳是关羽兵败麦城之地。据《三国志 蜀书》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兵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在当阳市至今还有一个临沮公园。另据《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治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间,传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侯为孙权所袭,西保麦城及此。”[ 阮恩光,王柏心《当阳县志 方舆志下 疆域》,清同治五年刻本。]关羽的这段败走麦城的经历便为后世附会他皈依佛门提供了依据。关于关羽皈依佛门之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有着特别精彩的描写。
“却说关公一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麈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这段精彩的小说家之言对关公皈依之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介绍,我便不赘述。到了后来,佛教天台宗的开山鼻祖智者大师又曾经来到玉泉寺,于是玉泉寺又产生了关公伽蓝与智者大师的故事。据门人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记载:“既慧日已明,福庭将建,于当阳县玉泉山,而立精舍。蒙敕赐额,号为“一音”,重改为“玉泉”。其地本来荒险,神兽蛇暴,谚云“三毒之薮”,践者寒心。创寺其间,决无忧虑。”[ 门人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http://www.jingtu.org/ttjg/biezhuan.htm]另外我在湖北武汉市新洲道观河报恩寺倡印的《历代高僧传》中也找到了相似记载。民间传说则越来越神。据《玉泉寺志 营建志》载,
“开皇初年,智者自开皇归荆州,登纪南山望沮漳,山色堆蓝,紫云如盖,遂策杖孤征,欲赴清溪建道场,嫌地隘。步至金龙池,有大乔木,婆娑偃盖,如庵之状。师枎坐入定,见一人前致敬曰:‘子即关某,死有余烈,故王此山。师何枉法足?’师曰:‘欲于此地建道场’。而神曰;‘此处一舍山,如覆船,其土深厚。弟子愿与子平建寺,愿安禅七日以须其成。’师既出定,见湫潭千丈化为平址,栋宇焕丽,巧夺人目。关公即受五戒,膜拜称弟子。事出神异,奏上,隋主敕赐玉泉寺额。”[ 李元才《玉泉寺志》,见杜洁祥《中国佛寺史志汇刊》,台北,丹青图书,1985年版。]
关公受戒的这段故事在唐代董挺《重修玉泉关庙记》和元代释虚谷《钟铭》均有记载。可见流传之广。在此亦不赘述。
三、忠义节万古千秋
在当阳玉泉寺,由于种种历史传说的影响,再加上关羽本身忠孝节义的可贵品质,关公文化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北宋以后,关羽被历代褒封,地位不断上升。历代住持玉泉寺的方丈也是名僧,就笔者所知,现任玉泉寺方丈宽详法师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前任玉泉寺方丈明玉法师是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这大多是拜于关公所赐。下表显示出宋以来关公历代受封情况,关公地位便可见一斑。
宋以来关公历代受封表[ 王辉刚,《当阳玉泉寺与关公信仰探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第34卷,第5卷。]
且举武汉市卓刀泉寺一例,来证明佛教关公文化的影响。当玉泉寺的关公信仰普及开来时,自然其它的寺庙也会群起而效之。卓刀泉寺便是以关公文化为主的一个寺庙。卓刀泉寺位于洪山区伏虎山西麓,卓刀泉这个名字便是从关公而来。据古卓刀泉寺石碑上所刻《卓刀泉记》记载:“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 转引自董玉梅,刘建林《千年古刹 卓刀泉寺》,《湖北画报(湖北旅游)》2008年第二期。]关公卓刀之后,这个地方也有了一些奇幻的色彩。后来到了宋代,关公信仰进一步升级,于是根据关公传说,在此建寺,称“御泉寺”,明代时始改为卓刀泉寺。后来卓刀泉寺几经毁建,目前所见到的建筑大体是清末咸丰年间重建的。如今到卓刀泉寺,便会发现关圣桥、关圣殿等关公文化的产物。可以说,卓刀泉寺作为一个寺庙,是以关公文化为主题的。近期,洪山区民间宗教旅游局不断完善卓刀泉寺的旅游规划,而最大规模的主题就是关公文化区的建设。据媒体报道:“关公文化区以山门至大雄宝殿为中轴,主要分布于中轴线左侧。项目包括原有的关公桥及从前至后依次新建的春秋书院、群英台、五虎上将群像、三国书画社、关圣殿关公画廊、刀马台、结义亭、桃园阁及工艺馆等附属建筑和雕像。”[ 《卓刀泉地区将成为关公文化旅游区》,《长江商报》,2011年10月21日。]而这一切的渊源,正是关公在玉泉寺的皈依与受戒。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在历史的发展中,玉泉寺与关公文化实在密不可分。最终玉泉寺成就了关公,关公也成就了玉泉寺。二者糅合在了一起,成为中华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