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20课堂刘师爽小组

目 录

1、调查背景以及意义
  1.1调查背景
1.1.1《白蛇传》的传说概况
1.1.2《白蛇传》的源起记载
1.1.3《白蛇传》的流传历史
   1.2调查意义
   1.3调查范围
2、调查方法与思维
2.1调查流程
2.2调查方法
   2.2.1资料搜集
   2.2.2问卷调查法
   2.2.3访谈法
   2.2.4论坛定期讨论法
3、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3.1访谈记录整理与分析
   3.1.1访谈主题:戏剧《白蛇传》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剧中白素贞的形象
   3.1.2访谈内容
   3.1.3分析和评价
3.2调查问卷整理与分析
   3.2.1问卷发放情况
   3.2.2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3.2.3问卷结果分析和评价
4、组员风采之田野调查感想
4.1民间文学感想——戴晓彤
4.2活动感想——赵嘉钰
4.3与《白蛇传》亲密接触——陆肖李
4.4感想——吴思梦
4.5从兴趣出发——陈梓偲
4.6西湖断桥柳飞烟——王梦楠
4.7民间文学调查研究感想——李潆萱
4.8民间文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莫小凤
4.9活动感想——王艺
4.10调查研究活动薄感——刘师爽
5、选题论文展示
6、参考文献
6.1文献书籍类
6.2网络资源类
7、附录
7.1任务分工表
7.2调查问卷

TOP

论文

《白蛇传》中白素贞形象在影视剧中的演变及思考
    探究《白蛇传》中白素贞在影视剧中的形象,我们首先要以史实为依据来探究这一形象的历史演绎,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学术界对于白蛇传的最初版本一般持以下两种观点:一是唐代《太平广记》当中收录的《白蛇记》;二是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唐代《太平广记》讲述了两个关于白蛇妖女害人的故事,而宋代《西湖三塔记》也讲述的是白蛇害人的故事。另外,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上也有很多跟蛇相关的故事,比如大家熟知的女娲便是蛇。出于对蛇的敬畏,在中华民族也形成了一定的蛇图腾。民俗中端午喝雄黄酒,小孩要在胳膊和脚踝上系上花绳子来驱蛇。可见,蛇在人们的心目中多是以恶的形象出现的,与此相关的蛇传说中,也以蛇妖害人的故事居多。在民间传说的一步步改变的过程中,白蛇由最初的害人变成了具有美好品质的象征,在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有了彻底的转变。白娘子不但貌美,心灵也美,也不害人性命反而一往情深。冯梦龙的话本一出,人们在冯梦龙白蛇传故事的基础上又不断演绎,增加了端午、盗草、水斗、断桥、得第、佛圆等情节,奠定了后世白蛇故事的基调。
    蛇的传说纷繁复杂,蛇妖的好坏各有演绎,那么《白蛇传》的真正源头在哪里呢?是综合了各种蛇的传说还是从一个源头进行不断的加工,流传而最终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较为成熟的《白蛇传》呢?顾佳希的《从〈夷坚志〉看早期白蛇故事》一文给出了解答。顾佳希认为“应该分别给下列三类故事以比较明确的界说:即蛇的故事,白蛇故事,《白蛇传》故事。在他的分类中,“‘蛇的故事’包括了一切凡是讲述到蛇的行为的民间故事”。而“《白蛇传》故事”是“发生在杭州西湖边的一个爱情传说”,并且从严格上说“是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相结合的产物”。至于“白蛇故事”则是“《白蛇传》尚未成形之前已在人民中间口耳相传的一批民间故事。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比较合情合理的也符合学术界的普遍看法。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至今仍然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不同地区的《白蛇传》在情节上或多或少的呈现地方色彩,白蛇的形象也各有不同。随着影视业的发展,《白蛇传》这个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被不断地搬上荧屏。影视剧中的白蛇传受到地域,受众和市场等的限制,在故事呈现上也是多姿多彩。据不完全统计,《白蛇传》的影视版本达20多种。1926年,上海天一电影公司出品了《义妖白蛇传》并在1927年出品《士林祭塔》。由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扮演白娘子,吴素馨扮演小青。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影视形式出现的《白蛇传》题材故事,也是可查的最早的白蛇传影视版本。1956年山口淑子(李香兰)扮演的日本电影《白夫人の妖恋》,主题思想是最接近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尽管二者在表面上的具体情节似乎存在很大的差异性。1958年上映日本东映动画改编同名动画电影《白蛇传》。除此之外,在可查的影视作品中还有1962年邵氏出品由岳峰执导的林黛版电影《白蛇传》,这部作品堪称当时的一部经典,以及1975年台湾地区的影片《白蛇大闹天宫》,1978年 林青霞版《真白蛇传》,1992年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以及刘涛版《白蛇传》,左小青版《观白娘子》,黄圣依版《白蛇传说》,刘诗诗版《白蛇后传》,粤语版《灯草和尚之白蛇前传》等等。这些故事都是以《白蛇传》为原型,但是对于白蛇的形象塑造又各有不同。首先,从地域来说,这些不同版本的白蛇传演绎中就包括日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几个地方。台湾的《白蛇大闹天宫》突出了武打场面,也将白素贞刚烈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粤语版《灯草和尚之白蛇前传》讲述宗教时常教人为善,而佛教更劝人不要杀生,有轮回之说,主要以“ 许仙救白蛇”这一段为故事起点,白蛇形象中妖的特征更加浓厚。而大陆版本的白蛇传多体现白素贞温柔的女性美。从角色诠释上来看,不同版本的白素贞形象又各有不同。最为大众熟知,在今天依然被奉为经典是的赵雅芝版白素贞。赵雅芝版白素贞高贵,温柔,典雅,敢爱敢恨,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女性美。赵雅芝版白素贞在很多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其中的一段台词来说“风雨湖中识郎面,我爱你深情眷眷风度翩翩,我爱你常把娘亲念,我爱你自食其力不受人怜......端阳酒后你命悬一线,我为你仙山盗草受尽了颠连。纵然是异类我待你的恩情非浅,腹内还有你许门的香烟......妻盼你回家你不转,哪一夜不等你到五更天。可怜我枕上泪珠都湿遍,可怜我鸳鸯梦醒只把愁添。寻你来到金山寺院,只为夫妻再团圆”,其中白娘子的真情流露让很多人为之动容,勇敢,执着,真情,真性,她很好的诠释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作为妖的一面也体现在她的救死扶伤,怜爱苍生。主要是用自己的法术来救助百姓,从这个角度来看,倒更像是民间的“豪侠”而并非一个“妖”了。刘涛版白素贞身上更多的体现了温柔的一面,与赵雅芝相比更加具有娇羞和小家碧玉的气质。她的身上同时兼顾了人性和妖性,并且作为妖的一面时时通过蛇形显现的方式来出现。此外,在文化多元的今天,《白蛇传》的多元故事主题也得到不同呈现。比如1975年台湾版《白蛇大闹天宫》侧重体现白素贞形象中的反抗与斗争精神,2011黄圣依版《白蛇传说》侧重体现对于人性本质的理解,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突出伟大的爱情。但是所有的故事都是以大众熟知的《白蛇传》故事为基本框架,尤其是借伞,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等情节更是被引用于影视作品中。
    为了进一步了解白素贞形象在民间的影响力,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剧院访谈两项活动。在问卷调查活动中,我们以校内学生和校外工作人士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
在关于《白蛇传》最喜爱的人物调查中,有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白素贞。对校内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关于《白蛇传》传说是从何时开始流传于世大部分人选择了“宋代”,选“明清”的不足30%,这说明大家对其真正的起源情况和发展历史了解得还不够,基本知识点亟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76%的人是从《新白娘子传奇》(赵雅芝版)得知这个故事的;而白素贞给大家留下的普遍印象是美丽大方和贤良淑德;对于白素贞的态度,很少有同学选择“讨厌”,这也许是一种必然。而其他的态度和看法则就比较复杂,尽管“喜欢”占的比重较大,可是其他态度的比例也不容忽视。而在校外工作人员的调查结果中,前几项调查结果大致相同,只在比例上有所出入和不同,而白素贞给大家留下的普遍印象除了美丽大方和贤良淑德,男职员更倾向于用“敢爱敢恨”来定义白娘子。在谈及最适合扮演白素贞的女演员时,大家无一例外选择了赵雅芝,正如在《还珠格格》中,赵薇塑造的小燕子形象深入人心,成为难以磨灭的经典,后来的版本都无法超越,赵雅芝塑造的白素贞,也是作为经典印刻在人们的心中。可喜的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落的当下,大家对《白蛇传》的喜爱程度丝毫不减,不仅在问卷调查中是如此,在剧院访谈中,售票人员也表示,《白蛇传》的上座率一直都不错,1984年观众达7亿多人次,创建国以来戏曲电影观众上座率的最高纪录。
    白素贞形象传递出来的“美”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宛如一个活菩萨,将中华民族传统女性的优良美德发扬光大。今天,白蛇故事已成为民间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还影响到整个中华文化圈,在朝鲜古典戏曲中就有蛇变少女的《仙姬》,越南的戏曲嘲剧中也有《白蛇传》,日本歌舞伎有《蛇妻》和《蛇别》,日本现代小说家林房雄的《白夫人的妖恋》等,台湾拍摄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更成为白蛇故事的经典版本,长演不息。《白蛇传》在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演绎出了诸多不同的版本,在整个流传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文化是活的文化,要激发民俗文化的生命力,就要让文化在现实里流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为之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让人民的智慧随着优秀文化的传承而衍生出无穷的生命力。不同版本的戏剧影视作品将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以生动具体可感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赋予了民间文学新的生机,使得“乡间小调”荣登“大雅之堂”。这不仅肯定和彰显了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也对民间文学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的,在不同版本的戏剧影视作品中”白蛇“这一故事的主人公形象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影视艺术作品中白蛇形象的探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深入理解这样一个传统民间故事,也有利于我们了解民间文学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的更迭和变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