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宗喀:吐蕃特高原新石器与青铜器时代延续至今的重要传统及其现代性探微
报告题目:吐蕃特高原新石器与青铜时代延续至今的一些重要传统及其现代性探微
主 讲 人: 宗喀·漾正冈布 教授
时 间:2016年10月27日 19:30
地 点: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公教楼101
欢迎各位参加~
主讲人简介
宗喀·漾正冈布(Yongdrol Tsongkha),文学学士(1985)、历史学硕士(1988)、医学博士(1995)。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2004.8-)、博士生导师(2004.10-)、兰州大学藏缅-阿尔泰研究所所长(2005.10-)、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资深研究员(2003.3-)等。曾任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研究院(OI)及沃夫森学院访问学者、成员(2014.3-2015.9)、牛津辩论社(OU)成员(2015-2016))-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欧亚腹地研究系(CES)和人类学系助(副)教授(1999-2003)、加州州立汉伯大学(HSU)地理学系与宗教研究系2004和2005年度联合西藏研究项目特聘专家和该校“西藏地理与宗教”项目首席田野顾问和暑期田野指导教师、美国政府合同公司McNEIL Technologies, Inc 语言研究中心顾问(2002-200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5-2000)等。
宗喀教授在藏蒙医学、藏区考古、历史语言学(汉藏印欧语词) 、藏缅-阿尔泰地名、吐蕃上古与中古史、藏区生态文化、汉藏边区社区、欧亚宏观历史、藏区考察家及考察文本、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和卓越田野工作。由此有机会被遴选到世界各地重要的学术机构和会议做学术演讲。 仅近10年到包括牛津、剑桥、伦敦、哈佛、哥伦比亚、美国会图书馆、弗吉尼亚、多伦多、康奈尔、夏威夷、早稻田等在内的60余家世界各地的重要教育和学术机构讲学,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数十个正规国际会议上做主旨发言,与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分享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心得。
藏区考古方面于1992年呼和浩特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证实青藏高原东北缘甘青新石器时古遗物中被考古学家们普遍认为是“意外创伤”的带孔颅骨为同期欧洲与北非史前文化中常见的“穿颅术”(craniotomy);因为过去科学史家们一般认为中国和大部分亚洲地区在史前时期无此种穿颅术,因此项研究被公认是改写了世界早期医学史的一项重要内容。1993-1995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首次讨论了从史前延续迄今的吐蕃特”屈肢葬”、“蛙纹”与“鲁”(klu)信仰等。 2006-2010年,宗喀教授学术团队对都兰吐蕃墓葬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其中与博士生合作完成《都兰热水河南岸吐蕃三号墓葬出土藏文碑刻考释》一文(该文正式发表于中国考古类权威期刊《文物》2012年9期),利用墓葬出土的藏文碑刻,参以古藏文木牍、敦煌古藏文写卷,第一次揭示了柴达木一座墓主人的身份及其家世渊源,对于分布整个柴达木和阿尔金山地区吐蕃墓的研究方面是一个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