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经验】民俗学缺位与当代中国的情感弱化

回复 3# 的帖子

同意红娟的观点,现在的情感并非是弱化了,而且我认为楼主所说的的被败坏的传统的情感可能只是一个理想型,是我们从遗留下来的文字和儒家传统里找到的理想型。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败坏,而是无法言明何为败坏,因为人群及其居住、生活方式等的改变,传统的情感框架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现实。我们找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型。

而且即使在传统的理想型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礼,而非情感,我们如何能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里看出情感,所谓“孝悌”更多是行为规范,传统的情感被框定在礼的框架里,通过礼来表达,直接的表达会被认为是不合礼数。而现代的情感只能用“奔者不禁”这种状态来表达,更为直接,更为外显,而传统的情感表达框架不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所表现积聚出来的社会情感状态就是混乱的,
就民俗学来说,当我们纠结在如何保留“传统”的时候,却将人们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丰富的情感表达置于度外,这应该才是脉位之所在。

[ 本帖最后由 王立阳 于 2014-3-16 12:31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