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二分会场】口述史方法、记忆理论与民俗学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梁珊珊在作报告

消失的“胥山”

摘 要:胥山为嘉兴市区境内广袤的平原上唯一一座自然形成的山丘,在历史上曾作为嘉兴最为鲜明的地标之一,围绕嘉兴胥山,形成过一个兼具诗文和传说的文化圈。1969年,嘉兴市政府协商决定对胥山石料进行开采,胥山逐渐成为一个蓄水的石潭。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胥山的重建几次重提而终于未能实施,而破坏和污染却至今未能止步。城镇化的大潮中,对胥山的诗文犹在,而胥山,则再难觅其踪。
关键词:胥山;城镇化;重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上海大学的黄景春老师过来串门了,并且对各位的论文提问

TOP

黄景春老师:为什么胥山要加上引号?文章中的大传统和小传统分别指的是什么?

梁珊珊:胥山不只是一个山,它本身是个文化符号。大传统是山本身的文化传统,小传统代指的是经济发展

王晓葵老师:山在与不在在文化符号的构建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文章中应该指出来,当传统风物变作一个文化符号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原来的那个胥山已经是找不到了,因为语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文章中并没有对这个关系作出区分。

TOP





来自辽宁大学的梁聪聪在做演讲

公共食堂的日常生活实践研究

摘 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公共食堂的建立,不仅提供一日三餐,而且是政治教育和文化学习的中心场所,成为巩固人民公社的主要阵地。公共食堂也是集体化生活方式的核心与先导,进而强势改变了民众婚丧、节日节气时期的饮食习惯。本文从口述史角度,研究公共食堂的具体运作及其对于民众日常生活实践与当今饮食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公共食堂;日常生活实践;社会转型;口述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王晓葵老师:文章说的事情很多研究其实都已经说过了,作者研究的独特性在哪里?

TOP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沈燕在作报告

“两家并一家”之传宗接代的另类解读
——阴间与阳间的连结

摘 要:“两家并一家”这一婚姻形式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于传宗接代的需要。本文以浙江省德清县一个小村的“两家并一家”为例,用村民们日常生活中与祖先的往来,来解释他们重视传宗接代背后的处世哲学。“两家并一家”使传宗接代成为可能,也支撑起阴间与阳间的连结,继而维持着村民们原来的世界秩序。
关键词:两家并一家;传宗接代;祖先

[ 本帖最后由 蓝色爱德华 于 2016-11-6 11:4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王晓葵老师:传统时间的文化逻辑与当下生存的冲突,其实是个很有张力的题目,希望沈燕同学幸福(全场大笑中 )在日本的传统是要在家里供养30多年到50年才能成为祖灵,在中国原来也有类似的传统。

TOP

黄景春老师:文章涉及到了独女户的家庭祭祀问题和家庭建构的问题。

王晓葵老师:儒家为我们设定了一个信仰平衡的机制,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治”与“孝”的平衡,这或许是我们一个无可避免的选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