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过一遍。资料很充实。特别对延安派的补充很详实。不过貌似延安派在民俗学界内部还是很边缘化,我个人以为也是和学科建设路径有关系,即49年后的民间文学是依附意识形态和国家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延安派的影响可想而知。但90年代后,民俗学与国际接轨,且延安派的老一代基本在大学体制外,似乎主要在出版社和文联系统,没有在大学形成师承体系。随着体制扭转,民间文学被边缘化,或者如该书所说成了民俗学的依附,延安派在民间文学的精神一脉自然也就被边缘化或者被迫转换话语。这可能也是民间文学内部缺乏强烈反弹的重要原因?该书特意指出,钟敬文的意见还是主导了80年代以后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学科关系。可见钟敬文和延安派在大学体制内话语权是不成比例的,尽管官方可能更信任延安派,但由于人事安排,在大学里没有有分量的延安派代表来削弱钟敬文的话语权。至于背后形成的原因,有待学界内部的人来调查。这应该也是很有趣的知识社会学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