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4年长江非遗学社寒假调查——荆州磨鹰风筝

    调查报告已经做了较多的讲述,我对于磨鹰风筝和孙老师的介绍也就不多做赘述了,就谈谈调查那天我自己的真实感受吧。
    见到孙老师之前,从赵馆长和杨社长那里了解到,孙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会制作、放飞风筝,还会弹奏吉他,组建了一支乐队。这就让我联想到了我的一位朋友,虽然还没有达到孙老师程度,但在我朋友圈子里也算是一个角了。
    在孙老师夫人的引导下,我们到了孙老师的家,听师母说老师正在阁楼上制作风筝,我们便也去楼上看看老师的工作间。进入工作间,发现孙老师正在刨竹子制作风筝的骨架,环顾四周,可以这么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和家里用来制作捕鱼网兜的房间布置类似。
孙老师一转身,可以这么说,我联想到了我的二伯,换句话说粗粗一看,很有亲和力,在之后不管在具体讲解磨鹰风筝还是向我们展示自己的吉他才艺,无不显露着这一点。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着他的女人。而孙老师的夫人,李老师,正是这样的一个女人。李老师在我们的调查采访中总是会谦虚地说自己做的只是绵薄之力,为孙老师风筝制作绘上第一笔。可是我们看得出,每一只风筝的绘制是那么的逼真,线条是那么的流畅,可见李老师的功力不浅,同时也显示出李老师对孙老师的帮助有很多。但其中更多的是她对家庭的付出:操持家务,为孙老师做好后勤工作。
    选择孙老师,就选择了默默付出,选择了淡泊名利。此生有如此贤内助,足矣!
    不管是孙老师的人生态度,还是他们夫妻两人培养的浓厚情谊,都是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
    所以我们在这条非遗的这条路上,不仅要不断学习、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体悟到这些民间艺术家的人格精神,并吸收内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创造辉煌!

TOP

调查后续

今年放假回家的路上,在金凤广场看到有人放磨鹰,很激动,不过定睛一看不是孙老师,有点小失望。想到孙老师曾说过:“我们作为非遗的传承人,要做的不仅是自己传承、发展非遗,更重要的是宣传、扩散非遗,让更多的人认识非遗、了解非遗,最后爱上非遗。”看着那个摇曳在广场上的中年人,我深深地体悟到了这一点。

TOP

111号,我非遗学社受荆州新城国际新年活动策划团队邀请,参与本次活动,并担负教、剪新年剪纸的任务。为锻炼能力,我社团挑选出剪纸达人袁飘、史禹、陈红静三人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前我们了解到,本次举办的新年活动是为了展示中国民俗文化、增加节日气氛和展现社区文化,同时提高项目知名度。另外,本次活动以包饺子、写春联、剪窗花贯穿全程,给全家一个很好的齐聚一堂、放松娱乐的机会。亲子齐动手包饺捏面人,爷爷奶奶在一旁写春联剪窗花。可以看出,活动后,家长和孩子都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民俗文化魅力。
活动开始一周前,几位社员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并在10号晚上交付活动策划的负责人。有袁飘的“年年有余”、“喜庆灯笼高高挂”,史禹的钟馗捉鬼系列以及陈红静的“雄鹰展翅”、奔马系列等共计15幅作品。另外,在准备阶段,社团负责人之一还与活动负责人多次沟通,确定活动所需的工具、材料和现场要注意的事项。应活动方要求,三位社员需要在现场完成近40幅的作品,以满足社区住户欢庆春节需要。
活动开始后不久,经由活动主持人的介绍,很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剪纸活动区参观,其中就有很多想学剪纸的孩子。为了避免他们使用刻刀时伤到自己,社员们手把手教他们简单的窗花剪纸。当然了,还有很多住户看到现场剪纸很是兴奋,于是争先恐后要求我们多剪些生肖类。其实也理解他们总是以一种“索求”的姿态来向我们“要”剪纸,对此,几个社员也反映他们既高兴又无奈,会有一种没落感和无力感。但是,换个角度看,就像磨鹰风筝传承人孙宏成老师说的,这不也是一种宣传剪纸这项民间艺术的大好机会吗?
但其中还是有三位住户让我们产生一种由衷的高兴。一位是等待并注视着自己要的剪纸作品完成的少妇。
另外两位是一对母女,她们在一旁关注我们手头的剪纸完成进度,同时自己玩得也是不亦乐乎,特别是那个小朋友剪出了许多抽象的“骆驼”、“蛇”、“马”。这不仅对于他们是一种乐趣,对我们的这些社员也是一种鼓励和尊重。一天下来,完成了单马4幅、万马奔腾22幅、龙图案8幅等近40幅的作品,很多都是完成后立马被住户和工作人员抢光。看到自己的作品这么受人喜爱,三位社员都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进行剪纸作业,发挥创新精神,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另外他们也表示很享受今天整场活动的过程,特别是下午的那对母女,在他们向社员们学习剪纸的同时,社员们也学习到了如何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小朋友交往。
最后,几位社员都表示希望今后能有像这样的更多的机会,看着玻璃窗上贴着的剪纸和裱起来的剪纸作品,真的很自豪和骄傲。其实在我们自己享受剪纸的过程时,的的确确也向社会大众传播了剪纸文化,让他们感受到剪纸的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