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讲座预告】10.8. 刘宗迪:对民间文艺学研究中实证主义倾向的反思

【讲座预告】10.8. 刘宗迪:对民间文艺学研究中实证主义倾向的反思

【标题】超越语境,回到文学———对民间文艺学研究中实证主义倾向的反思
【时间】2015年10月8日(周四)15:10-17:00
【地点】北京大学中文系(北大人文学苑六号楼)地下B124会议室
【主讲人】刘宗迪(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内容简介:
受实证主义及其真理观的影响,民间文学研究为了追求所谓本真性,认为只有回到语境和表演本身,才能知道演述的本来样子,也才能理解故事真实的意义,90年代以降,我们学科一直是将此一取向当成“正能量”来弘扬的。但是,文学之作为文学,故事之作为故事,就是因为它具有超越有限的时空语境而永久流传的能力,在传播中它虽然会变,会被加工改造,但同一性却得以保存,文学之作为文学,就是在于其文本具有不会被时间和流传所磨损的同一性(另一方面则是不被有限语境限制而自由流动和理解的灵动性),而文学的价值正在于它这种超越时空而传达永恒的智慧、道德、教诲(所谓真理的本来意义)的价值,民间文学也因此才有进入文学殿堂的资格。美学上把这种超越时空而保存意义的文本称为“作品”。民间文学研究的语境化倾向,初衷是要发现真正的民间文学及其意义,却因此而恰恰失落了民间文学及其意义,归根结底是为现代学术的实证主义偏见所误。民间文学要重新找回自我,重归文学主位,必须回到作品,必须清算实证主义和语境论,而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人文学术赖以成立的一系列基本假设。

主讲人简介:
刘宗迪,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神话学、民间文学、民俗学方面的研究,近期研究方向为比较神话学、中国传统岁时节日制度、《山海经》。主要著述有:《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商务印书馆,2006年);《古典的草根》(三联书店,2010年);《七夕》(三联书店,2013年)。

[ 本帖最后由 朱佳艺 于 2015-10-11 10:17 编辑 ]
我愿为你唱首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