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60课堂 民间文学 朱晓蝶 第一小组

已经远去的我家的中秋

        其实,在外公、外婆和爷爷逐渐离世的节奏里,过节的氛围在我们家也变得愈来愈淡起来,总觉得老一辈不在了,过节也没有意思,散落在天南海北的亲戚们也不会再为了团聚,专门在传统的中秋节从各处飞回老宅,大家只有在长假期凑在一起,中秋的三天休假显然不足够。
       还是想想小时候的中秋节吧……
       小时候过中秋节,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食物,晚餐餐桌上必有的醉蟹和子姜炒鸭,秋天了,蟹最肥美,错过了这一季的蟹那就最可惜了,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只要在家,早秋,螃蟹是我家餐桌上是不是就可以看见的主食材,中秋的团圆夜,少了蟹,有点不对自家的味道了。由夏入秋,子姜在市面还有的时候,抓紧时间买来,和鸭子之间翻炒,香味是揭开了秋的味道;咬一片被切薄的姜片,肉嫩嫩的,微微的辣气冲上全身,这顿饭,好满足。小时候的中秋节留下的印象是“香”。
       夜饭后的赏月是重头戏,看那水果供盘就知道了——云片糕、月饼、柚子、葡萄、柿子、雪梨。
       老宅是平房,大人们磕自家晒干的南瓜子聊天,小孩也就围绕在大人们旁边嚷着吃水果。中秋节是壮族沙田柚子收获季节,习俗是有这样的:有的人将细香插在柚子上,烧柚子香;还有用长竿举过屋檐,表示对月恭敬。我们家恰好也不讲究,只是囫囵地将水果咽了,只有吃进去才是实在,没太多深究。水果都是应季的果品,因此,突出的都在鲜字,一个晚上就可以吃遍应季的水果。小时候的中秋节留下的印象是“鲜”。
       大人们也不厌其烦的讲着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有时候还让我们自己对着月亮自己编,我总是沉默的那个,因为我觉得好像我在凝视着月亮的时候,月亮也在跟我说话,谁愿意错过机会放弃和天上的人说话呢?小时候的我,自然是不能的。
       中秋的真正庆祝其实只是从下午到晚上,只有家人在下午逐渐赶到老宅聚在一起的时候,才刚刚开始,现在没人守着老宅,今年我也在外地,中秋节真的好像只是用来回忆,不是用来度过的了。



[ 本帖最后由 王汝婷 于 2013-9-23 22:17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