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60 民间文学 阮彬 第三组

中国各地冥婚的形态存在着差异,有冥婚、冥配、鬼婚、幽婚、阴婚、娶骨尸、娶鬼妻、丧娶妇、配骨、鬼媒等的习俗.因这种习俗以让死者结婚为特色,故而自古以来就引人注目.这种习俗不仅见于中国,而且还遍布于东亚各地.

TOP

冥婚的形态在中国各地存在差异,有冥婚、冥配、鬼婚、幽婚、阴婚、娶骨尸、娶鬼妻、丧娶妇、配骨、鬼媒等的习俗.因这种习俗以让死者结婚为特色,故而自古以来就引人注目.这种习俗不仅见于中国,而且还遍布于东亚各地.

TOP

《京华烟云》中的中秋  ——开蟹宴姚府庆中秋
 中秋节是一年的大节,傅先生应邀来姚家吃饭,也是立夫母子在姚家住的最后一个晚上。姚先生买了两大篓子最好的螃蟹。持蟹赏菊度中秋,是中国的老风俗。

  姚先生出主意把饭桌摆在石板铺地的院子里,更适于赏月,可是珊瑚说天气已经转凉,并且有点儿潮湿,何况螃蟹又是寒性儿,最好在屋里吃,要看月亮的话,可以拉开窗帘儿。结果桌子上摆的是温过的酒,每人面前一小盘姜醋酱酒油调好的佐料儿,这种热性的佐料正好和螃蟹的寒性儿互相抵消。

  全家人人都喜爱的一餐,没有胜过一桌螃蟹席的了,每逢吃螃蟹,总是热热闹闹的。一点儿不错,螃蟹是讲究美食的人最贪最迷的东西,香味,形状,颜色,都异乎寻常。在中秋,螃蟹正肥,这一年,夏季虽然多雨,对螃蟹这一道美味并没有害处。但是另有一种令人兴奋的理由就是吃螃蟹不同于吃别的饭那样由仆人伺候,由仆人端送,而是每个人都得自己忙,自己动。吃螃蟹本身倒还不如准备吃时,那份儿忙乱热闹有趣,经过自己一阵子忙乱,就使每一口螃蟹吃到嘴里越发觉得味美。有人吃得快,有人吃得慢。有人爱吃蟹黄,有人爱吃蟹肉,有人不嫌费事爱慢慢吃螃蟹腿。就和打牌一样——各人的脾气都受到试验。有人把肉吃得很干净,有人狼吞虎咽,不细分别。这种饭吃完,总是狼藉不堪,蟹壳儿蟹腿在桌子中间堆得高高的。

  大家都落座之后,一个直径一尺大的绿盘子,上面放满漂亮的螃蟹,端到桌子上来。全桌的人都惊呼了一声“啊!”傅先生和姚先生都卷起袖子。傅先生叫立夫卷起两只袖子来,立夫说:“咱们比孔夫子的办法还好,因为他老人家只有右边的袖子是短的呀。”

  莫愁说:“那是因为孔夫子只是写作的缘故。他若吃螃蟹,他也会把两个袖子弄短的。”

  人人都大笑。傅先生说:“这就证明孔夫子从来不吃螃蟹。”

  木兰说:“我可以证明他也吃螃蟹。”

  “你怎么证明?”

  “您记得孔子总是爱吃姜。那他就有爱吃螃蟹的嫌疑。”

  立夫说:“你虽信口胡诌,倒也满有趣味。”

  木兰接着说:“等一等。我还没说完。千字文第一句‘天地元黄’,元黄就指说的是蟹黄的颜色。这就证明自有天地以来,就有蟹黄。像孔子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吃螃蟹?”

  于是大家笑得越发响亮。珊瑚笑得很厉害,竟把蟹黄抹到脸了。

  莫愁问:“要照你这么说,为什么《论语》上没有记下来?”木兰说:“孔子的弟子也不能把件件事情都记下来。也许记下来的被秦始皇焚书给烧毁了。在读古书之时,应当运用想象力。”说完挑了一只螃蟹腿,又接着说:“我想孔夫子的太太必须给她丈夫做一件专穿来吃螃蟹的衣裳,因为他在家有一件家里穿的袍子,这件袍子一只袖子长,一只袖子短。这种丈夫多么难伺候!做圣人妻子好难哪!”

  傅先生说:“说正经的,我想考考你。你说‘元黄’就是蟹黄的典故,出自何书?”

  木兰立刻回答说:“《红楼梦》上薛宝钗的咏螃蟹诗,有这样的句子:

  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木兰的母亲说:“木兰,你别忘记吃,你的话说得太多了。”

  谁都看得出来,木兰的脸有一点儿发红,比平常话说得多。

  木兰又说:“还早呢。我妹妹吃一个螃蟹的工夫儿,我可以吃下三个呢。”

  莫愁说:“你不算是吃螃蟹。你吃螃蟹像吃白菜豆腐那样乱吞。”

  莫愁这时还没吃完一个螃蟹,倒真是吃螃蟹的内行。她把螃蟹的每一部分都吃得干干净净,所以她那盘子里都是一块块薄薄的,白白的,像玻璃,又像透明的贝壳儿一样。

  现在一个丫鬟端来一个热气腾腾的新菜,把螃蟹壳儿收拾下去。莫愁说:“等一等,剩下的腿还够我嚼十几分钟呢。”

  姚先生说:“不要舍不得那些腿。让丫鬟和用人拿去吃吧。”

  珊瑚说:“我给他每个人都留了两个呢。”

  现在木兰才开始真正大吃起来。

  她先喝了一杯酒,随后喝了第二杯,话又多起来。她再要喝第三杯时,姚先生说:“你今天晚上兴致这么好!别喝了。”木兰说:“我很好哇。”她喝完第三杯。她酒量不坏,不过她闹闹嚷嚷,已经有点儿醉,嘴里随便说话,说傻话,也会说出有才气的妙语警句。她说:“若夫螃蟹之为物也,非常物可比。若夫螃蟹之为物也,非常物可比。”

  立夫和木兰互相举杯敬酒。幸福与忧愁,快乐与痛苦竟如此之相似,那天晚上,谁也不敢说木兰是快乐,还是伤心。

  不久之后,大家离席洗手,用的是野菊叶子泡的水,全桌子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了素淡的白米稀粥,咸蛋,腌咸菜。

  席将散时,傅先生说:“现在学校不教学生作诗,非常遗憾。不然,这种时光,一边儿吃螃蟹一边儿作诗,才真是一大快事。”

  珊瑚说:“我有一个主意。咱们来玩儿‘折桂传杯’吧。前天曼娘送来了桂花。这个游戏是把一枝子桂花围着桌子传,同时一个人打小鼓儿。到鼓声一停,桂花在谁手里,谁就得喝一口酒,说一个笑话儿。”

  于是开始玩这个游戏,由阿非打鼓。第一次鼓声停时,桂花在傅先生手里,他得说个故事。他开口道:“从前有一个教书的,没有学生找他去念书,他决定做医生。因为他念过点儿医书,就开始为人看病。不幸第一个病人吃了他的药,就一命呜呼。病人的家属要去告他庸医杀人,后来医生愿出丧葬费,事情就算了结。因为他穷,出不起钱雇承办埋葬的,只好由他太太,他儿子,把死尸送往坟地。死人有两百斤重,他太太要在路上停下来歇息一下儿。在她太太立起身来再抬死尸之前,叹了一口气,向丈夫说道:‘老头子,下次你出诊的时候儿,找个身子瘦点儿的病人吧。’”

  大家哄然大笑,于是游戏又接下去。第二次鼓声停时,桂枝正好在木兰手里。她吃了好多橙子,仍然觉得酒后的精神焕发。她开始说:“从前有一大队螃蟹兵,龙王爷要他们把守海口。螃蟹将军天天在海边沙滩上把这群螃蟹兵勤加操练,人都可以看得见那些小螃蟹演习列阵交战。一个大蛇精在海里造了反,这时正好赶上螃蟹将军生了病,龙王爷派珍珠仙母去领兵。她就浮出水面儿,站在海里一大块石头上,脸向沙滩下命令,叫螃蟹兵站立成排。螃蟹兵都从窟窿里钻出来,站好了排。举目右看,站得齐齐整整,珍珠仙母大为吃惊。她喊口令:‘向前走!’螃蟹兵不能向前往海里走,却向沙滩右边儿走去。珍珠仙母弄得毫无办法,就是不能让他们往前走下海去。于是她问一个螃蟹军官如何是好。军官请准代为发号施令。他说:‘向左转,向前走!’看哪!螃蟹兵一直往前,走向海水里。珍珠仙母大惑不解,求螃蟹军官说明缘故。螃蟹军官回答道:‘他们都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呀。’”

  每个人立刻明白,大笑起来,因为英文叫蟹行文字,是横着写的。

  下一次鼓停止时,桂枝是在珊瑚手里,珊瑚说:“我没有笑话说。”

  大家乱喊道:“谁也不能不说。只要说得惹人笑就可以。”

  珊瑚说:“说个绕口令儿可以吗?”大家答应了。于是珊瑚说:

  山前有个崔粗腿,

  山后有个粗腿崔。

  二人山前来比腿。

  也不知崔粗腿的腿比粗腿崔的腿粗,

  还是粗腿崔的腿比崔粗腿的腿粗。

  所有他们,自红玉,环儿到姚太太,甚至冯舅爷都想把这个绕口令说熟说快。只有小阿非和红玉说得好,姚太太把崔粗腿和粗腿崔说乱了。

  珊瑚说:“你看,还是两个孩子说得好。”

  姚先生正在来回溜达,停在窗前说道:“你们看,月亮有两圈儿晕。”

  珊瑚说:“咱们都忘记看月亮了。”于是大家都往外看,只见月亮周围有一堆白的云彩,靠近中间有两圈月晕。

  傅先生说:“这是国家不幸的预兆。一个朝代的末期,总有异象出现。这不是个太平时代,只是不知道有什么事发生罢了。”

  姚先生说:“天下纷纷,来自人心。”于是引证了山上关口旁亭子墙上的一首诗:

  天平地平

  人心不平

  人心能平

  天下太平

  大家又说了一会子话儿,然后就回房睡觉了。

TOP

回复 35# 的帖子

上次看到同学提到这本小说中的中秋节,最近刚好在看这本小说,复制过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好热闹的中秋佳节,但同时也带点淡淡的惆怅。

TOP

回复 14# 的帖子

我家乡我没听到过诶,但以前看到过一本关于这刚面的小说,好像叫《古墓小新娘》

TOP

据研究资料显示,在中国的宋代,冥婚最为盛行。据康誉之《昨梦录》记载,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说亲,然后进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后,就各替鬼魂做冥衣,举行合婚祭,将男、女骨合葬。

TOP

回复 41# 的帖子

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中国的宋代,冥婚最为盛行呢?

TOP

回复 29# 的帖子

恩恩,这种习俗不仅在中国有,还遍布东亚各地,不知道这种习俗的发源地是哪呢,会是中国流传到东亚的吗?

TOP

电影《红河谷》中有珠穆朗玛女神的传说,刚在网上查了一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不大相同的珠峰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眷念人间山水美色的五位女神降临在人间,分别掌管着人间的福禄寿、农田、财宝、畜牧和容颜。在这五姐妹中,以三姐珠穆朗玛最为美丽。她不但容貌出众、心地善良,并且她又有着极强的个性,不愿让人接近。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发怒,有时甚至会报复那些冒犯了她的人类。她居住的地方,靠着一个浩渺无边的古海。海边的山上,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森林,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各种果子,还有许多山禽野兽来玩耍。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美丽富绕的地方。
    不知何年何月,突然来了一群山妖水怪,它们兴风作浪,霸占森林,践踏花草,捕杀鸟兽。顿时,搅得鸟兽哭泣,花草枯萎,天地失色。惊动了女神珠穆朗玛,她用无比高强的法力,把山妖水怪镇压在了一座雪山底下。让山野重新恢复了宁静与祥和。她又带来了一群神牛和一双双鸳鸯。并亲手开凿了几处蓝色的冰湖。然后,拖着疲倦的身躯,隐入云雾之中,化作高山,俯瞰着蔚蓝色的大海和绿茵茵的草原。人们为了永久地纪念她,把她变化成的高山称为“第三女神”——即现在的珠穆朗玛峰。
    后来,每当天气晴朗之时,人们便会在珠峰顶上看到那漂浮着的云彩,像一面旗帜似的,在风中飘扬。有人会说,那些奇异美丽的云彩,便是那丧生在山妖水怪魔掌之下的万物的灵魂,它们感激珠穆朗玛的拯救之恩,于是从此化作云彩守护着这位伟大的女神。

TOP

在电影《红河谷》中,只有嘎玛马堆巴星升起雪山顶的时候才能下河洗澡,平时下水冒犯神灵,会降下灾祸,雪儿达娃不知情,而遭到格桑的责怪。简要介绍一下嘎玛堆巴星。

"嘎玛堆巴"为藏语,汉语意思是沐浴节,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一般在藏历7月6日开始,历时7天。秋日的青藏高原,风和日丽,当"嘎玛堆巴"星升起时,人们若用这时的河水洗澡,可以祛百病,全年身体康健,吉祥如意;洗脸可以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人们在水中嬉戏累了便坐在河畔喝着滚烫的酥油茶,饮着清凉的青稞酒,啃着羊肉和牛肉。吃饱喝足后,大家便拨响古老的六弦琴,唱起深情的歌,围着火堆跳起"堆谐"和"锅庄"舞,直至启明星升起于东山之巅。就这样欢乐地度过整整七个昼夜,等"嘎玛堆巴"星慢慢消失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回家的时刻。这就是神奇的"沐浴节",是藏族人民时刻盼望的节日。连续7个夜晚的沐浴,涤去身上的污垢,增强皮肤的抵抗能力,对于西藏居民来说,大有益处。

TOP

在网上查阅了一个关于嘎玛堆巴星的故事传说。

相传,远古时的青藏高原有一位神医深受藏民爱戴,并被人们尊为"门拉",即药神。当药神返回天庭后不久,一场无比凶残的瘟疫,肆虐在雅鲁藏布江两岸。草原上到处横陈着黧黑的尸体,帐篷里时时传出病患痛苦的呻吟。藏民们高高举起双手,向着天空苦苦哀告:"药神啊!门拉啊!请睁开慧眼,看看我们的悲惨境况吧!请重返人间,救助被瘟疫和恶疾残害的生灵吧!"在天国乐园中的药神闻此,心急如焚,急忙赶到天神之王旺波杰青那里,陈述人间苦状,请求重返雪域。神王旺波杰青说:"人有人的法律,神有神的规矩,你已去过一次人间,理应不能再去。姑念你心诚意坚,而且医术高妙,限你7天7夜时间,解救藏民,扫除瘟疫,如果超过期限,那么天上的惩罚可是无情的。"药神门拉便把自己化作一颗星辰,让自己的医术、药物以及一颗爱民之心,统统化作光芒射向雪域高原。也就是在这个夜晚,拉萨有位病得奄奄一息的姑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药神门拉正站在城东南的宝瓶山之巅,将神药撒向人间。神药撒在山上,山上长满药草;神药撒向江河,河水变成药水。于是她挣扎着爬到河边,将全身浸泡在拉萨河里。很快,奇迹出现了,那使她痛苦不堪的疾病,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她那虚弱无力的身躯,一下子变得精神抖擞;她那黧黑干瘪的皮肤,一下子变得白皙光洁;她那暗淡无光的眼睛,一下子变得炯炯有神。于是所有的病人都奔向附近的江河湖渠,奋力洗濯自己的身躯。果然瘟疫退去,痛苦消除。得到解脱的人们,争相向药神门拉欢呼膜拜,恳求他年年光照人寰,医治众生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创伤。从此,这颗药神化作的星辰便被人们称作"嘎玛堆巴"星,每年初秋时分都会出现在宝瓶山顶的天空,7天后才恋恋不舍地消隐。

TOP

看了电影《红河谷》后,对藏族的神话故事(如珠穆朗玛女神和雪上女神)、生活文化习俗(结婚要经过头人允许、朝拜,僧人举行的一些活动)和他们生活中使用的一些物品(乌朵、酥油桶、片头片尾阿妈手中不停转动的东西等)都非常感兴趣,大家一起来查阅资料,研究研究这些藏民俗文化吧

TOP

电影《红河谷》中藏民俗文化研究

   电影《红河谷》虽以战争爱情为主体,古老的藏民族文化为载体,但在影片中古老的东方文化的运用为其增添了神秘、神圣的色彩,也让影片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藏民族的生活习俗与神话传奇的运用让电影更具深刻内涵,电影如史诗般美丽感人,让影片更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神话传说
   阿妈和雪儿达娃两个相搀扶的身影缓缓映入我们眼帘,同时,阿妈苍老的声音响起“在很久以前,女神珠穆朗玛梳妆不小心把波西掉下来了,落在草原上,她下凡来寻找,遇到放牛的小伙子……姑娘走过的地方,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波西也化为美丽的湖……小伙子日日在湖边盼望着珠穆朗玛女神下凡,不久变成 了石头,文成公主经过,将它刻成了石狮子”,美丽却又凄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影片的神秘凄凉色彩,这里有一种坚守,有一种信念,也融入了关于人类对自然之物如湖泊,水草来源的具有哲理性的思考。影片的结尾又为我们讲述了雪山女神的故事,在遭受战争的摧残后,幸存的阿妈牵着孙子嘎嘎的手,同样的声音响起“雪山女神刚出生时是一个贝壳,过了很久,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神,她有十个姐妹,生下的孩子中,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最小的一个叫雅鲁藏布江……”,中国大地上的壮丽河川在神话故事中有传奇的来源。这些神话中透漏出质朴纯真藏族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逐,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创造出如此感人的神话。影片首尾都采用神话元素,昭示着藏族人民坚定的信仰,战争可以消灭人类,但永远消灭不了他们的文化,只要有人幸存,这些故事将一代又代地流传下去,文化的血液就像那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永远流淌在人民感情躯体中,这就是神话的力量。

TOP

(二)藏文化习俗
   影片的开头,为我们展示一出祈雨的藏族仪式,“吾神圣河,百年大旱,万民将绝,特献童女二人,救黎民于朝夕”原始还带点野蛮残忍的祭祀仪式,一方面用童女献祭显得很愚昧无知,另一方面又说明这片土地的原始,与西方文明的截然不同;还有嘎玛堆巴星升起雪山顶的时候,才能下河洗澡,平时下水会冒犯神灵,降下灾祸,,雪儿达娃因不知情,而被格桑责怪,后又在湖边的狮子旁虔诚地祈求神灵的原谅,这包含着藏族人坚定的信仰,对神灵的敬畏。影片中有几次朝拜的影像,人们虔诚的跪拜着,一切力量都无法阻挡圣徒对于神的崇拜,五体投地,用自身的身体完成这个古朴而神圣的仪式。嘎嘎用牛粪糊墙,丹珠敬酒唱歌等等的生活习俗让藏文化更加具有独特魅力,影片结尾琼斯终于看见了梦寐以求的圣山,他扔下了那把罪恶的枪,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忏悔和敬重,为什么一定要一种文明去毁灭另一种文明,这使影片对于战争的反思更加富有力度,也使这种反思归隐于宗教文化的神秘气息中,从而在更高的层次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TOP

  影片中使用的道具很多是藏族所独有的,如一般人都大至了解的哈达,雪儿的哥哥要带雪儿走时,向头人敬献哈达,这是代表有事相求之意;雪儿和她的哥哥准备离开格桑家时,也是手捧哈达告别的,哈达是作为临别的赠品表达情感的。在本片的高潮部分,当格桑手捧洁白的哈达,满心喜悦地迎向那个昔日的朋友罗可曼时,却不料等待他的会是一整支侵略的军队,白色的哈达面对的却是成排的刺刀与炮口。一边是纯洁的热情飘逸,一边是罪恶的蓄势待发,善意的礼节却迎来罪恶的侵略,一声炮响,代表着友谊的哈达浸染着族人的鲜血,这种强烈的对比背后包含的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达,这是两种文明的冲突,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炮火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文化传统的毁灭和颠覆。还有出现在阿妈手中的转经筒,片头片尾都出现了它小巧而精致的造型,它一圈一圈的转动着,就如在那里生活的藏民一年又一年,不管岁月如何转动,他们的古老的传说、敬奉的神灵、古朴神圣的朝拜还是依旧进行着,不会因外界力量而摧毁。
  
    文化的力量在影片中不可忽视, 它坚定而温和的存在着,影片对民俗文化进行了拓展和升华,而那些不为我们熟知的带有浓厚藏族宗教色彩的民风民俗也让影片更具独特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