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110第四组李新宇

我觉得古代社会是男权主导的,男性虽然在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等方面享有特权,但同时他们也受封建文化和制度的束缚,思想受“克己复礼、中庸谦和、忠君孝父”等道德桎梏颇深,特别是民间的男子要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想要出人头地也更加困难,难免希望有仙女下凡神助自己,或是温柔贤淑的大小姐助自己飞黄腾达,获得事业与爱情的双收。而相较于上层社会女性普遍依赖于家族势力或男性,民间的女性相对自力更生,男耕女织,她们也为家庭作出了贡献,因此在家庭的地位也较高,民间传说中也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不仅赋予其勤劳善良的品质,并想象她们来自仙界或官家,给男性带来财富地位和爱情。

TOP

话说,我们组怎么又开了个新帖?不是应该在上次中秋那个主题帖里继续讨论这个神话传说主题吗?不然好多个不好找也!

TOP

喝一碗孟婆汤,走一回奈何桥

传说阴间有一种汤叫“孟婆汤”

喝下去能够叫人忘掉尘世间的苦与愁,哀与乐

人死了出了鬼门关,

便是奈何桥。前生再怎么深恋,

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不乱丝毫

心静如镜,心沉如石,

来生再续前缘

桥这边寂寂无声,

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

桥那边哀哀苍天,因为心动,

忘不掉的牵牵缠缠

奈何桥上,

守桥的婆婆姓孟,她早熬好了汤药

只要喝了她的汤药,

前世今生的宿怨便会忘的干干净净,

来世重新为人,这汤就叫孟婆汤

遥远的铃声轻颤,

在天边渺茫的响起

再沉落……

那是奈何桥上,

亡魂不舍昼夜的歌声……奈何桥上,孟婆婆悠悠端起碗

来者形形色色,

有木然,有平静,有狰狞,有恐惧……

半推半就,颤颤微微……

端汤一饮而尽

终究没人逃的脱

终究要喝得一点不少,一点不多……

孟婆悠悠端碗汤,

孟婆悠悠收汤碗…… 沧海一粟

大风大浪已是过眼云烟……

偶尔觉得有许多今生从未做过

却似曾相识的事情……

没有什么矢石不移

世间最残酷的事是等待……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等到昙花再开

等到风景看透

饮尽孟婆汤的刹那

没有和着泪水吞咽……

这一生,牵她的手,

爱了,就牢牢的,牢牢的贴近

不要在茫茫人海中丢了彼此……

TOP

相传阴间有一条路叫黄泉路,路旁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叫孟婆的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死去的人忘了一切,而三生石记载着那人的前世今生。死去的鬼魂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仰头喝杯忘川水煮,便走向轮回转世。"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TOP

有关爱情的传说,选择不喝孟婆汤,只为等候早已将自己遗忘的爱人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人死后先到鬼门关,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大片大片的彼岸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黄泉路因其花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彼岸花,是开在黄泉路上的花。由于花和叶盛开在不同的两个季节,因而花开时看不到叶,有叶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过了那条盛开着彼岸花的黄泉路,就到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波涛翻滚......
忘川河旁边有个三生石,石身上的字鲜红如血,上面刻着四个字"早登彼岸"。你可以在石头上刻下你今生你最爱的人和来世你想等待的人的名字。过河后 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 ,来生你若再次过桥时,可以在三生石上找到你前世今生和来世,还有你最爱的人的名字。

忘川河上有一座唯一的桥叫做奈何桥。 奈何桥尽头有个望乡台,望乡台是最后遥望家乡和亲人的地方。在忘记今生一切的记忆前,在脱胎换骨重新做另一个人之前,你可以在这里,最后望一眼你的爱恨情仇,你的魂牵梦绕,你今生的最爱的人,你来世还想等待的人。

望乡台旁边有个孟婆,手里提着一桶孟婆汤,每个人都要走上奈何桥,孟婆都要问你是否喝碗孟婆汤。孟婆汤是用忘川水熬成,也叫忘情水,喝下去就会忘记今生今世。一生的爱恨情仇,一世的浮沉得失都会随着这碗孟婆汤忘记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形同陌路,相见不识......

不是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喝下孟婆汤。 因为这一生,总会有爱过的人不想忘却。为了来生再见今生的最爱,你可以不喝孟婆汤,那便须跳入忘川河,受尽折磨,等上千年才能投胎。但是,千年里你在河里受尽折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你的爱人一次次过桥却无法相见,千年之后,他(她)已不记得你,你可能也已不是他(她)的最爱......

他们都说,你我永不相见,生生相错,却不知,这是你我永生的相守。
我们曾是三生石上的旧精魂,千年相伴,看尽人间尘缘,悲欢离合,生死轮回。
那日,佛说你们需入红尘。我向佛问我们的姻缘,佛闭目,“一生只得一面之缘。”
我问佛:
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
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
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
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
前世一千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
可是当真?
佛笑而不语。
我落于忘川彼岸,生在三途河畔,这里阴郁而凄冷。
只有一座桥,和桥上那个年年岁岁都守着一锅汤的老人。
形形色色的人从我身边走过,走上那桥,喝下那碗中的汤,又匆匆走下桥去。
一些人走过的时候,我会听到缠绵的呜咽,生生世世的承诺,
我恻然,而那桥上的老人却似什么也听不到,依旧平常的乘着汤,送于上桥的人。
日子久了,我才知道这桥叫做奈何桥,这老人,唤做孟婆。
我问孟婆,那响起的是什么声音?
孟婆说,那是铭心刻骨的爱,铭心刻骨的恨,是人世间最没用的旦旦信誓。
原来,孟婆那碗中的汤,叫做孟婆汤,是可以忘记前世的,
上桥的人喝下去,便会将这时间一切的恩怨情愁统统忘记……然后等待下一次的轮回。
我问孟婆,他是不是也会忘了我?孟婆不语。
我问孟婆,我什么时候会开花。孟婆说,到了开花之时便会开了。
我盼望着花开,盼望绽放最美的容颜,盼望着和他一生一次的想见。
孟婆看着我,叹一声,又要是秋彼岸了!
我疑惑。
于是,我知道了,春分前后三天叫做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做秋彼岸,是上坟的日子。
秋彼岸初来的时候,我惊异的发现自己绽放出白色的花朵,如霜,似雪,扑满了整个三途河岸。
孟婆说,有了彼岸花,这黄泉接引路不再孤单了。
彼岸花?她说的是我么?不,我叫曼珠,不叫彼岸。
一年一年,我在每个秋彼岸的时候准时绽开,一片片的。我终没有看到他来。
他终究还是来了,在我还没来得及绽放的时候,匆匆的来了。
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我拼命的叫他,沙华!沙华!
他似全然失去听觉,就这样匆匆走过,让我连他青衫的角也触碰不到。
我哭泣。孟婆冷冷的说,他不叫沙华!
不,他是我的沙华,三生石上的沙华。
在泪再也无法流出的时候,我开始沉默。
每年秋彼岸的时候,我依旧静默的开放,送过一个一个来来去去的亡魂。
一千年里,我看着他在我身边匆匆的过,没有停留,也没有看我一眼。
这一千年里,他却从没在我盛开的时候到来。
又一千年的时间在一开一落中开始,又走向结束,他变幻着身姿走上奈何桥,端起孟婆的汤。
我的泪,流了又流,我的心,碎了又碎,我呼唤他:沙华,我是你的曼珠,你不记得了么?!
终于,在一个秋彼岸的时候,在我绽放了白色的花朵的时候,
他来了,带着满身的风尘,一脸的憔悴,来到我的身边。
我曾以为他又会匆匆的过,匆匆的喝下那让他把我越忘越远的孟婆汤。
然而,他走过我身边的时候,竟然放慢了脚步,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

只那一望,心中干涸的泪又如泉水般涌出;
只那一望,便将心中数千年的积郁化作泪水;
只那一望,万般的幽怨都如云散。
那个秋彼岸的时候,我开得格外鲜纯。
又是数千年的等待,数千年的一年一见,
他每次回头的一望,都让我心里裂开一道深深的痕,一年一年……
不记得

TOP

清朝王有光在 《吴下谚联 孟婆汤》中记载

人死去第一处是孟婆庄。诸役卒押从墙外经过 ,赴内案完结。
生前功过, 注入轮回册内, 转世投胎, 仍从此庄行过。
有老妪留进, 生阶入室, 皆朱栏石砌, 画栋雕梁, 珠帘半捲, 玉案中陈。
妪呼女孩, 屏内步入三姝: 盂姜、孟庸、孟戈, 皆红裙翠袖, 妙常笄, 金缕衣, 低唤郎君, 拂席令之坐。
小鬟端茶,三姝纤指,捧既送至, 手鐶丁丁然, 香气袭人, 势难袖手。
才接杯便目眩神移, 消渴殊甚, 不觉一饮而尽。
到底有浑泥一匙许, 抬眼看时, 妪及三姝皆僅立骷髅, 花层雕墙, 多变成荒郊, 生前事一切不能记忆。
一经堕地, 即是懵慊小孩矣。

TOP

关于孟婆身份的三种假说

孟婆其人大致有风神、幽冥之神和民间女子的说法, 这些说法代表了来自文人、宗教和民间三种渠道。

一说孟婆为风神:
北齐李陶酴问陆士秀曰:“ 江南有孟婆, 是何神也? ”
士秀曰:“《山海经》: 帝女游于江, 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其帝女, 故称孟婆。”
在宋代时, 江南俗称风神为孟婆。宋徽宗《月下海棠》词中有:“ 孟婆好做些方便,吹个船儿倒转。"
明代杨慎《词品  孟婆》:“ 俗谓风曰孟婆。”
《康熙字典》解释说:“孟婆, 宋汴京勾栏语, 谓风也。
” 清褚人获《坚辄集》卷二中提到“ 古称风神为孟婆。”
从史料记载来看孟婆的风神说法至少
可以追溯到南北朝, 且是江南的风神。

二说孟婆是幽冥之神:
《玉历宝钞》记载是:孟婆神, 生于前汉, 幼读儒书, 后诵佛经。
凡有过去之事不思, 未来之事不想, 在世惟劝人戒杀吃素。
年至八十一岁, 鹤发童颜, 终是处女, 只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称之曰: 盂婆阿奶。
入山修真, 直至后汉,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 妄认前生眷属, 好行智术, 露泄阴机。
是以上天枚命盂氏女为幽冥之神… …

三说孟婆为民间女子:
民间传说孟婆出生在杨柳堆烟的江南, 是一位容颜出众、柔情似水的美女子, 她因煲汤的绝活而闻名遐迩。
她的美貌和靓汤引起了当时皇帝的食色之欲。皇帝强留她于宫中, 孟婆百般推却未果, 负冤而死。
孟婆到冥界时, 冥帝正为一个棘手的难题所困惑: 人在阴阳两界生死轮回, 本应两不相犯,
但世间之人太专注于感情, 爱恨情仇如藕断丝连般地纠缠于阴阳两界, 人死成鬼却难断前缘,
或妄认前世眷属, 或牢记前生宿怨, 寻机报恩复仇, 以至阴阳两界秩序混乱, 因果难循。
阎王念孟婆煲汤有术又兼为人正直, 敕命她为忘川女神, 筑造“ 醞忘台”,
专营迷魂汤以涤除亡魂记忆。

TOP

清人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卷五载:“宣府都指挥胡婿有妾,死后,八十里外民产一女,生便言‘我胡指挥二室也。’……因呼之‘前世娘’。女言幽冥间与世所传无异,又言:‘死者须饮迷魂汤,我方饮时,为一犬过,路而失汤,遂不饮而过,是以记忆了了。’” 《长海爷》中写道“长海爷记得前世的事,因为阎王爷那里很挤,他没赶上喝迷魂汤便转世投胎。”这两个故事都是前世免喝孟婆汤的例子,表明了孟婆汤并非是毫无例外的。

TOP

孟婆传说与遗忘逻辑和轮回转世观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古代民间的传说中难免有迷信的成分在,也容易陷入神秘主义的怪圈之中,此外这个传说某种程度上有历史循环论的味道,这与马克思哲学主张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是螺旋上升的过程的观点相违背。我们应当看到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孟婆传说虽然能为死亡主题提供一定的解释,但是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理性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TOP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孟婆传说中,死亡成为一种合乎逻辑规律的回归的开始,它不是终结而意味着新的开始。这种美妙、完美的逻辑将人从理性的现实的甚至是苦难的社会,引渡到非理性的美妙的精神世界,进而从客观解决自身矛盾引渡到主观调整解决自身矛盾。人类自身运用主观能动性解决现世的痛苦,获得一种解脱和超越。这是古人的观念,但是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虽然不能完全否定灵魂的存在性,但很少人真的愿意相信孟婆和阴间世界的存在了,孟婆故事仿佛只是个谈资而非人们的信仰,这也是这个传说为什么渐渐失去其依存的现实根基的根本原因吧。因此我们还需要挖掘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发挥它在今天可有的价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