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 龙凤书
名录名称:龙凤书
编号:Ⅰ-1
名录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襄阳市襄城区
名录简介:
在赤山法华院北山坡上,有两棵松树,恰似龙飞凤舞,其形栩栩如生。在偌大的松林间别具一番景致,人们都叫它龙风树。
说起龙凤树,那还得从大唐说起。公元824年,武宁军节度使王智兴升至徐泗观察使。正好这一年皇帝过生日,他借机奏请要在泗州设置戒坛,大力兴建禅院寺庙,赐福天下百姓。于是委派手下得力干将张保皋到离泗州千余里的赤山建造起一座容纳近三十名寺僧的法华院。
赤山浦是唐朝对外开放的最大港口之一,赤山法华院开光以后,笃信佛教的香客络绎不绝。因为张保皋出生新罗(今韩国),赤山一带又是新罗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因而居住此地的新罗人纷纷前来行香拜佛,一时寺院内祥辉缭绕,瑞蔼氤氲。
一日,新罗商贾龙凯和冯平分别带着各自的孩儿来到赤山法华院,他们来此目的一是行香,二是拜谒张保皋。不巧张保皋外出有事,一时回不来,他们一行只好在赤山寺庄住下。
龙凯和冯平因何来拜谒张保皋呢?说来话长,一次,他俩乘船来赤山浦收购丝绸,突遭一群海盗抢劫,海盗将他俩装进麻袋,扔进海中。此时恰巧张保皋巡查至此,众海盗一哄而散。张保皋见海中漂着两个鼓鼓的麻袋,便让军卒打捞上来,军卒将打捞上的麻袋打开,见两人已是气息奄奄,张保皋见状,知是海盗所为,即传令封锁赤山浦各出口,捉拿盗匪,并令军卒抢救龙凯和冯平。
龙凯和冯平得救后,回到新罗,念念不忘张保皋的救命之恩,这次专程携孩子前来拜谒张保皋。他们漂洋过海,精疲力尽,在寺房里睡下后,龙凯之子龙生约上冯平之女冯凤,沿着一线小路绕山而上,两小初到异国他乡,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他俩端坐红门石前,更觉有步上仙台心旷神怡之乐。但见:叠嶂层峦重叠出,奇石触天出奇幻。崖前苍松古柏翠,峰后鹰雕复盘旋。更有溪琴弹不绝,蜿蜒折弯曲缠绵。云漫雾游谷壑动,百卉盛绽芳弥漫。莺歌燕舞娇歌脆。逶迤曲径通九天。
两小凝眸此景,浮想翩翩,心中隐隐生出流连忘返之意。暗思:假如能扎根此处,纵死九泉也心甘。龙生说:“小妹,如果上天有灵,下世能转生的话,我将扎根赤山,愿做赤山一沙一石。”冯凤说:“小哥,如果苍天有情,来世安排我做赤山一草一木,那便是我的渴盼。”
次日,龙凯和冯平一行四人见了张保皋,他们双膝跪地,叩首齐道:“张大人平息海盗,拯救下人,功德齐天,我等没齿不忘,今特来赤山拜谒。”接着三拜九叩,泪水滚落……
张保皋见此,急忙躬身扶起他们,他俩泪水涟连地说:“张大叔,听父亲说,是你救了他们,你的大恩大德,我们会永远记住。”张保皋闻此,双手扶起两小,深情地说:“这没什么,你们长大后,也要匡扶正义,做一名济贫扶难的正人君子。”龙凯和冯平也叮嘱两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俩尚年幼,要牢记张大叔的教诲,年年来法华院行香拜佛,以保佑平安福禄终生……
转眼数日即逝。两小不得不随从父亲告别赤山。临走时,他们依依不舍,三步一回首,难以割舍与赤山的眷恋之情,化作了惜别的泪水,汇入了见证世世代代友好和平的黄海之中。
后闻唐武宗灭佛,赤山法华院被拆除,两小在新罗向赤山方向跪拜,泪水潸然,他俩矢志不移地对上苍表示,假如能重建赤山法华院,假如能再转世为人,定将植根赤山,魂落法华院。
也许是天意吧,公元21世纪八十年代末为弘扬中、韩友谊,发展国际贸易往来,当地政府重建了法华院,这喜讯不翼而飞,龙生和冯凤的幽灵欣喜若狂,千年的夙愿终于成为现实,他俩化做两粒饱鼓鼓的松籽被两只天鸟衔落,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飘然落于赤山北岭。不久,人们在不觉间突然发现一片翠绿的松林中,南北对立地崛起一株似龙、一株如凤的龙凤树。
有诗为证:
山风徐徐拂清泉,涟漪层层叠翠卷。云游峰峦绵绵情,雾漫壑谷依依恋。
青龙腾云歌悠悠,翠凤开屏舞翩翩。良缘呈祥山水画,高悬峭崖垂幽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