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花鼓戏
随州花鼓戏早期叫“地花鼓”、“花鼓子”、“花鼓戏”,系随州地方剧种,距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其演唱声腔分为 “蛮调”、“奤调”、“梁山调”、“彩调”四大调式。主要活动在随州地区和相邻的钟祥、京山、枣阳、襄樊、应山及河南省桐柏县、信阳等地。
基本介绍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花鼓戏鼎盛时期,有近三十个职业和半职业戏班,演唱艺人达300余人。解放后,成立专业剧团1个、业余剧团4个,演出剧目有200多个(本),常演剧目有100多个(本),其中《打裁缝》、《雪梅观画》、《血汗衫》等在随州地区及相邻县市颇具影响。花鼓戏代表人物有郁大块、罗银、杜永义、李福元、刘凤梅等。演出剧目以创作、改编、移植为主,内容以爱情戏为主,兼演一些清官戏。服饰衣箱沿用京剧的规制,分大衣箱、小衣箱、盔帽箱三种。伴奏乐器以大筒为主,配锣鼓、云板、唢呐、笙等,表演手段丰富多样,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改革开放后,随州花鼓剧团创作编演的《翠平卖猪》、《千古绝响》、《古墓花魂》、《大鹏歌》等剧目分别在省、地文艺调演中获奖,其中《大鹏歌》荣获随州市人民政府的嘉奖,1986年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戏曲电影片对外公开发行放映。传统剧目
随州花鼓戏现有传统剧目约217个,创作改编现代剧目约50个(本),上演剧目多属家庭小戏,且以爱情戏为主,兼演一些清官戏。其中“蛮调”135个(本),主要有:《打红梅》、《大清官》、《恨小脚》、《兰丝带》、《三请樊梨花》等。
“奤调”23个(本),演出剧目有:《打蛮船》、《站花墙》、《拦马》、《放绵羊》等。
“梁山调”32个(本),主要有:《刘海砍樵》、《下扬州》、《打芦花》、《吴广大拜年》、《借妻》等。
“彩调”38个(本),主要有:《大观灯》、《卖杂货》、《小放牛》、《陈瞎子捉奸》、《绣香袋》等。
基本剧目为“四奤”、“四蛮”、“四调”、“五赠”、“四楼”、“三辞”、“三反”、“二画”等。
建国后,特别是一九五六年建立专业花鼓剧团后,所上演的剧目大大丰富,体裁进一步拓宽。一是整理编演了《吴三保游春》、《贾士道游西湖》、《赵五娘吃糠》等十余个传统剧目;二是移植上演了《秦香莲》、《借亲配》、《宝莲灯》、《四下河南》、《孟丽君》等数十个优秀传统剧目;三是移植上演了《刘介梅》、《刘胡兰》、《红珊瑚》、《三里湾》、《双飞燕》、《救救她》、《心中的太阳》等四十多台现代戏;四是创作演出了《山村锣鼓》、《铁牛飞奔》、《翠平卖猪》、《古墓花魂》、《大鹏歌》等十多个大小剧目。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