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二分会场|神话主义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祝鹏程:祛魅型传承:从神话主义看新媒体时代的神话讲述

神话主义为学者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神话传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传统的神话传承人相比,在神话主义的相关实践中,新式的神话传承人对经典神话的态度不再那么虔诚,甚至常常对神话展开解构性的改编与挪用。这种传承可以被命名为“祛魅型传承”。祛魅型传承对当代神话讲述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当代神话呈现出一些新的倾向,即由一种独立的体裁变成特定群体日常交流的表达资源,并以传统为取向综合性地传承,但这种传承、传播仍然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传统神话传播的影响尚属有限。面对神话主义,学者需要充分袪关注魅型传承人的主体意识与诉求,并吸收文化研究的方法,以此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TOP

张世萍:从神话碎片到神话思维——对“神话主义”研究范畴的讨论

本文运用“神话主义”这一概念来概括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对神话或神话素材的利用状况。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出发,以影视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讨近30年来国产影视作品中神话主义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对文本的分析,探讨“神话主义”的研究范畴。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从“民俗主义”概念的兴起谈起,对民俗主义和神话主义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大致梳理;明确本文的研究立场和理论来源。第二章则关注影视作品中对神话元素改编和利用的方法;以表格的形式对近三十年来国产影视作品中神话主义的表现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影视作品文本中表现出的“展现”与“重构”两种对神话素材利用的方式。第三章是基于第二章分析的反思,神话思维与神话文本是一则完整神话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神话思维纳入“神话主义”的研究范畴势在必行,如何界定“神话思维”这一概念,将是避免泛神话论的关键。

TOP

高 健:佤族司岗里神话的仪式空间与仪式再造

在佤族内部,许多仪式都与司岗里神话相关,但是佤族历史上没有形成一个全民族性的仪式,究其原因,大致与佤族历史上的猎头习俗、地理环境、政治处境等因素相关,致使佤族内部一直处于一种区隔的状态。当我们将研究视阈朝向当下,却发现佤族正致力于打造全民性的仪式。佤族的司岗里神话与仪式一直处于动态互动的状态,而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我们对神话的研究也要适当摆脱纯宗教的阐释维度、适当转向传播的研究视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上半场论文宣读结束,施爱东教授点评

施爱东老师点评《神话主义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当代中国的神话主义·总论〉》 与《祛魅型传承:从神话主义看新媒体时代的神话讲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下半场论文宣读结束,各位老师热烈讨论

施爱东老师、陈连山老师和袁学骏老师对本场的五篇文章进行了评议,对“神话主义”、“祛魅型传承人”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讨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张 多:神话主义视角下的景观:红河哈尼族神话景观的田野研究

本文从景观的视角关注在遗产旅游语境中出现的神话主义现象。遗产化的社区已经成为哀牢山哈尼族现实的生活现场。在梯田遗产的塑造中,神话作为重要的叙事资源,被挪用为旅游景观中的新叙述、新符号。在神话景观的视角下,口头传统被赋形,成为遗产时代的表述资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