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博罗畲语调查与《畲语课本》的编撰

博罗畲语调查与《畲语课本》的编撰




新闻一(摘自2015年1月31日《惠州日报》)

雷金球致力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他从事教育工作18年,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注重学习调研,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博罗横河嶂背畲族希望小学校长雷金球在三尺讲台上绽放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风采。
      
历经3年完成畲语教材编写

畲族是广东省境内4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全国的畲族人口有70多万,但真正会讲畲语的只有不足千人,其中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能讲畲语的人口最为集中、人数最多。如今在嶂背畲族村,虽然不少村民会讲畲族话,但不常说,许多年轻的畲族青年已逐渐不会唱畲歌、讲畲语,传统的畲族母语——— 畲语正面临消失的危机。

畲族人民在融入当地生活、文化,属于正常现象,但不能忽略了畲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雷金球说,他在2012年当选市人大代表后提出了有关建议。建议提出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很重视,分别从市和县级财政拨款18万元专项经费,为横河嶂背畲族希望小学聘请一名畲族教师。从2012年开始,该校每周开设一节畲汉双语教学课,从2014年春季开始新增为每周开设两节双语教学课。

为了更好地开展畲族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该校还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合作编写畲语教材。经过3年多的努力,已完成包括《畲语拼音方案》、《畲语规范词表》及畲族语言和文化教材 《畲语》(初级)、《畲语》(中级)的编订工作,预计今年可用于课堂教学。

建畲族特色文化产业

雷金球说,要让畲族群众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提高他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渐在畲族村开展畲族传统文化的展示、表演活动,培养畲族文化代表作和传承人,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文化。在此基础上,把畲族文化逐渐打造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产业,使畲族民众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直接受益。
(本报记者田海波 通讯员郭 敏臧 博)



新闻二(摘自2015年10月20日博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发文)


博罗县举行畲族双语教学汇报会暨《畲语课本》第一册首发式

10月19日,在博罗县横河镇文化中心举行畲族双语教学汇报会暨《畲语课本》第一册首发式。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范俊军教授,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曾莹,惠州市民族宗教局、横河镇政府、县教育局、县民宗局领导以及横河镇嶂背村委干部、嶂背耀伟小学教师代表、增城区吓水畲族村民代表参加了此次汇报会。

会上,范俊军教授指出畲族是广东省境内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全国的畲族人口有70多万,但真正较完整保留畲族传统民族语言,只有广东省博罗、惠东、增城、海丰等4个县市。其中,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能讲畲语的人口最为集中、人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畲语是畲族文化的精粹,一旦离开了畲语,许多畲族文化就很难传承下来。目前,畲语的使用群体也因此逐步缩小并濒临消失,因此畲语的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要。

嶂背耀伟小学雷校长介绍,2011年学校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基地,开展畲族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范俊军教授及其团队深入嶂背畲族村田间地头,走进村民日常生活,收集编撰教材的相关材料,包括有当地特色的传统环境知识词汇、日常会话、民间口传文学、声音、动作或声音动作相结合的传统艺术,以及口语习惯等口传文化、本民族的节日、习俗、禁忌、宗教信仰、服饰、建筑、造型艺术等传统知识。并将这些材料建成畲语资料库,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并制定畲语拼音,使之为双语教学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范教授及其团队收集并整理了畲语传统词汇3000多条,日常用句1000多句,并收录了一批传说、故事。目前,已编订《畲语拼音方案》和《畲语规范词表》,畲族语言和文化教材《畲语》(初级、中级)正在编订中。2012年,学校招聘了一名畲族教师,现在每周开设一节汉语和畲语双语教学课,效果良好。

最后,大家观看了汉畲双语教学课的视频,畲族教师还用畲语演唱畲族山歌《感谢》。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范俊军教授,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曾莹向嶂背小学发放了《畲语课本》第一册。









[ 本帖最后由 田隅人 于 2015-10-23 20:20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