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演讲人是韩国比较民俗学会会长罗承晚先生,以下为演讲细节:
中文翻译: 黄今姬女士
首先对韩国民俗学相关团体进行介绍,然后论述韩国民俗学的研究动向。现在活跃的学会有韩国民俗学会,比较民俗学会,实践民俗学会,韩国民谣学会等。除了代表的韩国民俗学会之外,还有各种分支学会。其中研究口头文学的分支学会比较活跃,还有一些协会组成韩国民俗学会代表联合会进行活动。
下面介绍传统民俗学研究动向。分三个方向进行:一.传统民俗自身的研究,研究传统民俗的结构、形式和意义;二.结合民众生活进行研究的倾向;三.关于活用传统民俗的研究,主要指利用民俗恢复地区的节日、习俗等进行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众生活史得到关注。金泰坤、李相日提出韩国民俗学是民间的学问,应该研究民间日常生活。林在海在《民俗文化论》中认识到民众和民众文化是民俗学的主要概念。罗承斌认为民众是民俗的主体,应该对其有更广泛的认识,而民俗学应该成为研究民众生活的学问。我关注都市里的民俗共同体进行调查研究,这是正在成长的小共同体网络,为韩国民众生活做出贡献。
第三个介绍的是国界的超越。试图越过国界,把亚洲作为民俗共同体来把把握,这是韩国民俗学的主要贡献。通过民俗文化的窗口来认识亚洲,就可以设定一个作为丰富多彩文化空间的民俗文化的亚洲。例如可以想象龙王的国度、妈祖的国度。通过这些来抵抗国家暴力和不平等,歌颂平等与共生的民谣共同体之间的活动,也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架构了指向幸福人生的亚洲群斗民谣共同体网络。此时,想象中的亚洲与以国界为准划分警戒线的亚洲截然不同。以各自的民俗文化为界限,描绘的亚洲共同体是亚洲民俗文化的并集。我觉得通过这些可以重新认识亚洲。
下面就是全球化时代韩国民俗学的定位。林在海主张民俗学者如果只是依赖对国外民俗学的引用,那只不过是国外学界的殖民学问。因此,要具有批判这种学问殖民化并与之抵抗的创造问题意识,并凭此调查分析自身区域的民俗,导出更高水准的新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力更生的国产学问的身份确保其独创性和身份特征,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讨论韩国社会的民俗现象,并开创新的学说,就是韩国民俗学的世界化。
民俗学作为一种人文学,其目标是人类的解放,是追求幸福人生的学问,因此,民俗学只有引导人类自由的生活步入特定的方向,或对统治和压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权力和财力的横向进行揭露和批判,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文学。
韩国民俗学的学问特征就是多样性。文化民族主义民俗学的倾向具有多样性,强调传统民俗并从中发现民族文化的身份。民众主义民俗学倾向于把民众生活史作为民俗学的主题,研究存在于现在时空中的民众的生活。这两种倾向互相交集,建构韩国民俗学这片森林。
赵世瑜老师点评:
非常感谢罗承晚先生。沟通、对话的重要性。
多样的文化现象因为什么形成相对的整体或网络关系,其背后机制如何?
如罗先生所言,应超越多样性的探索,升华到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整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