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或称天,天帝等,中文本意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是自然化的最高的神。上帝,又称天、帝、天帝、天主、昊天上帝等,早期亦称皇天或皇天上帝,部分文献又称“太一”等。“帝”后来通常用来指帝王、君主、天子。“天”是最通常的说法,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中的“天”。春秋战国之时,思想进步,人文理性精神勃发,季梁曰:“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神为人创,民为神主,则上古神秘观念渐消,“上帝”之概念渐由自然之“天”取代,天为道德民意之化身,这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信仰的一个基础,而“敬天祭祖”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中国民间神话信仰和主流文化儒家信仰中的天、上帝、天帝、昊天上帝,在道教神话中演化为玉皇大帝。在民间信仰及《西游记》等中玉帝则被认为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皇天上帝。
上帝一词首先出现于儒家经典--五经,这五部经书都提到了该词,其中最早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除此之外,四书等其他的儒家经典以及各史书中也提到了上帝,有时也称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国的原初神话和宗教体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着“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帝”,或者“天”,“太一”。北京天坛祈年殿即为历代君主祭祀上帝之处,内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中国古代上帝信仰起源,一是对“天”(天空、宇宙)的崇拜,一是对北极星(北辰、帝星)的崇拜。原祭祀昊天上帝,昊天上帝又曰皇天上帝,而在《尚书.吕刑》中皇帝即黄帝,也就是皇天上帝,黄帝本为独尊之上帝--皇天上帝,及五德终始说出,以五色配五方而有五方天帝,黄帝乃与青赤白黑四帝并立而为中央之帝,以其往日独尊之久,故于五帝中声望为最高,黄帝乃所谓天地人三界万神之宗,宇宙永恒的最高统治者,其他四帝辅助黄帝各管一方。故战国秦汉又祀五帝,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中央黄帝(轩辕氏),其佐后土,其精麒麟,乘《坤》《艮》执绳而制四方。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本于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灵。东汉大儒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宋朝理学派大儒朱熹认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体的不同称呼,心学派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早期的上帝,带有浓厚人格神色彩,如《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后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仅被视为哲学上的无形无名的“本体”,称为“理”。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则为道教所继承,发展为“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于代表“天”的“玉帝”,后迫于民间及官方压力又解释:“ 盖玉清为教门之尊,昊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 ”),民间信仰和道教是有所不同的,认为玉帝才是“道”的化身,乃宇宙人三界最高神,太上老君只是道祖,元始天尊盘古是上帝儿子,如来佛是佛祖,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都是上帝的臣下,相当于凡间皇帝的“国师”,都是为上帝服务的,王母娘娘则为天界第一夫人--玉帝元妃、天后娘娘。
[ 本帖最后由 日剑 于 2013-9-25 23:1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