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结婚证亮相唐山茅以升作证婚人
定西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2月16日 来源: 定西日报
一对1945年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证婚的结婚证春节期间亮相河北唐山。该证书收藏者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黄志强认为,由茅以升作证婚人的结婚证书是一个时代婚俗发展变化的缩影,能保存到现在十分难得。
记者看到,这对1945年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作证婚人的结婚证书,尺寸为51X37.5厘米,一张保存的基本完好,另一张有些破损。证书四周装饰有由白头翁、鸳鸯、蝴蝶、燕子和花卉组成的彩色图案,上下有“结婚证书”和“同心永爱”红色的字样,中间有“百年好合”的浅粉红色字样。
婚俗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对结婚证书的收藏者黄志强看来,婚俗是中国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到了19世纪末,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西方结婚礼仪的逐渐渗入,以海外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开放的人士开始参照中西礼法,创造出了一套中国式的“文明婚礼”仪式。这种新式婚礼,改变了旧式婚礼中的许多陋习,给社会带来新的风尚。
“文明婚礼”提倡自由恋爱。结婚的男女双方不必到算命先生那里合婚,也不需要什么龙凤帖,而是买来两张印好的结婚证书,提前填上新郎、新娘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及相关人士的姓名。举行婚礼时,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和男、女双方主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用印。礼成之后,新郎、新娘与来宾合影留念,婚宴酒席丰俭自主安排。
证婚人是“文明婚礼”的重要角色,由男女双方共同邀请,大多是在社会上有地位的知名人士或在民众中有威望的长者。证婚人是结婚典礼的主持人;主婚人则是新郎、新娘双方的家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