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来看一篇关于转基因的权威论文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0:40 发表
转基因是现代遗传学的专用名词。

可是,从逻辑上说,转基因无处不在。

任何一个男人的精子与一个女人的卵子相结合,都是一次转基因。
就是这个男人把他的部分基因成份转移到了这个女人的基因组里面,
生产了 ...
施老师最后一贴让我们恍然大悟,一切都源于一个字“转”,科学界对转基因是当做很正常的一个生物现象研究的,只是利用之造福人类。而媒体和谣言中的转基因相当于“基因变异”,也就是说民众误解中的转基因食品的含义是“反正是不好的东西”,因为民众不知道什么叫转基因,当一个学术词汇变成大众语汇的时候,我们还敢肯定它的含义能保持不变吗。

这就和“原生态”的争论是一样的,文化学界对原生态也是当做很正常的一个文化现象来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文化发展的原初形态和发展过程。而原生态一旦运用到某一种行动理念中,原生态的含义便相当于“好的文化形态”或“不好的文化形态”,褒义的原生态等于所谓“纯洁干净”的未经过加工包装的艺术形式,贬义的原生态等于固守传统,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所以在基层文化单位,包括某些高层次媒体,知名社会人士,精英知识分子眼里,“原生态”的含义早已失去了它应有的“原生形态”,原生态一词就像经过“转基因”加工一样,内涵外延变得异常丰富,于是在使用这个词汇的时候人们很难达成统一。这本身也是每个人在接受某一词汇时首先给这个词汇预设了一个条件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时,当“转基因”、“原生态”这一简单的词汇成为一种观念,内化成民众心中的某一套行为法则(“法”),便具有了民俗学意义上的行为约束力和规范力,也可称之“文化驱动力”(cultural imperatives),它自动地促使着人们去接受某种观念行为,同时去抵制另一些观念行为。

也可以说,对转基因或者原生态的误解(理解)并非只是谣言的结果(当然谣言的产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促动因素),而是每一个个体在接受事物(词汇)时所产生的“个体意志”、“个体意念”能动作用的结果,当很多个体意志融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规模效应”,亦即一种社会现象,一部分接受,一部分人抵制。然后又在新一轮的互动作用中中和某些意志和意念,完成一种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构建”。

我觉得这个是不是可以从语言学、传播学的角度切入然后谈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生成。当然谣言是很明显的一个环节,也很典型。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

参考当年社会对袁农平先生试验杂交水稻的争议。。。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杂交水稻”曾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词汇

有一次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袁先生亲自诉说当年社会的疑惑。可以想象,上世纪种田的人文化程度肯定不及今天,大半是小学水平和文盲,让他们去理解什么是“杂交”?不好意思,他们只能和“杂种”联系起来。(没有丝毫侮辱的含义)

所以这个词汇当年也是具有褒义贬义不同理解的事物,争议当然不是这个词汇,因为如果在农学界,水稻研究哪里,这个词是完全不具有争议的。但是一个新的词汇及其所指代的事物要真的能从学术文本上一直深入民众心中,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很难想象。且重点是这个词汇及其指代的事物与个体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当初杂交水稻在媒体宣传上不用这个词,换成“好水稻”(尽管这有欺骗不知真相的老百姓的嫌疑,但仅仅一个比方,并没有故意蒙骗侮辱百姓的意思),没准不会产生争议和困惑。转基因食品如果换成另一个词汇,没准争议会少一些。

不过这种分析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误认为民众对转基因或杂交稻的抵触是语言意义上的,其实,今天对转基因的理解远远不是杂交水稻那个时候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今天对转基因的抵触是对转基因“原生含义”的困惑,很多人能明白转基因是怎么回事,很了解“转”的含义,不过就是不知道结果怎样,因为科学研究还无法证明结果,亦即今天的争议是对“未知”的争议,对现状和未来综合思考的结果。

从而也可以证明一种生活观念生活行为(文化模式)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中有个体认知,有社会互动,有转变,有妥协,有中和,有对立。

但无论如何,可以说都是学术词汇到大众语汇转换生成的结果。

照此推论,对非遗的争议也是如此。打破一元,形成争议,不断转换,不断生成,造成多元。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2:39 发表


土家DD举一反三,
令人刮目相看。
很有做学问的潜质。

我相信若干年后,
我们的后代看我们今天的“转基因恐惧症”,
会像我们看父辈的“杂交恐惧症”一样可笑,
而我们的父辈们,却认为他们父 ...
嗯~三次事件,综合起来看确实有文章可做。感谢老师指教,!

我也觉得资料搜集很重要,材料占有的多少决定了论文的可信度。最近我比较关注 “非物业型社区的垃圾处理问题”,很多人通过书写咒语来遏制垃圾乱倒得行为,在我们学校周边很常见,而且网上也有很多资料,我也像施老师说的建一个文件夹,随时可拿出来用。

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做标记,写纸条,上论坛,搞收藏。一是尽量多收藏东西,而是做好标记,便于检索三次事件,综合起来看确实有文章可做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2:48 发表
假如我们不考虑技术因素,
只从基因重组的原理上来说。

性交是杂交的一种。
杂交是转基因的一种。

就像高丙中说的“双名制”,
其实就是政府部门常见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只不过高丙中把它引入民俗 ...
要了解丙中老师的“双名制”参考那本书?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1 00:34 发表

我不了解丙中有没有读过詹姆斯.沃森的《神的标准化: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960-1960)》,
但你可以找找《中国大众宗教》中的这篇文章来读一下,
两篇论文的内在理路是一样的。
了解!谢谢老师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本来想转载一则新闻的,但是好像ZJY已经成了敏感词汇了。。。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12年05月22日 17: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5)
1



  营养与变异 致富与返贫
  ——对“神秘”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
  关注转基因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转基因问题采访中,科学家和传播专家多次强调,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或许,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转基因安全,只能是一个需要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
  “转基因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成单个核苷酸,不再含有遗传信息”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改善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和增加营养成分,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过有人担心这种改变会使农作物变得不安全,担心有遗传变异,您怎么看?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物质交流只能在同一个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其次,传统育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选择,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可以准确预期。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它只会改变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而并不是改变作物的遗传规律。
  与人类种植、培育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有人质疑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个,而转基因的性质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所有这些基因进入人体后,都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遗传信息。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它们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也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科技日报:转基因改变粮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或加工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值等,这种改变是否也是安全的,要多长时间来检验?
  朱祯: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这种蛋白质是致敏物或毒素,会在人体中急性发作,否则就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出现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会有问题的情况。
  “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抗除草剂品种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
  科技日报:转基因种子是否会严重依赖除草剂,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哪些进展和研究?因为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出现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如果出现,要如何应对?
  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该特性是为了适应杀灭杂草的需求。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减少水土流失,是大豆生产提升的突破口。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对除草剂的依赖。目前,商品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Roundup Ready,第二类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抗草铵膦大豆品种 Liberty Link。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
  抗药性杂草的产生,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选择压就会加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解决途径包括,一是培育和推广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Dicamba、2,4-D,HPPD抑制类除草剂等;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以避免和灭除抗性杂草。
  “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
  科技日报: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会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会不会使阿根廷的农民更加贫困?
  万建民:所谓的“阿根廷播种转基因大豆的教训”源自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恩道尔所推出的《粮食危机》一书中,关于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的说法,他们认为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大规模的森林为大豆田让路,传统的作物为大豆让路,机器替代人工,农民一贫如洗。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09年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出口额为157.89亿美元,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最为迅速。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阿根廷的农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十几年的种植和收获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哪些技术增加产量?气候对转基因农作物影响有多大?
  万建民: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在水稻中克隆的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能使水稻植株产生茎秆粗壮、穗粒数增加,小区产量增加10%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害虫或者杂草,间接地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广泛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实现了密植,大豆产量提高9%左右。
  作物产量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只要上升一度将使粮食减产10%。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抗逆新品种是重要措施之一。(记者 马爱平)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12年05月22日 17: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5)
1



  营养与变异 致富与返贫
  ——对“神秘”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
  关注转基因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转基因问题采访中,科学家和传播专家多次强调,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或许,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转基因安全,只能是一个需要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
  “转基因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成单个核苷酸,不再含有遗传信息”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改善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和增加营养成分,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过有人担心这种改变会使农作物变得不安全,担心有遗传变异,您怎么看?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物质交流只能在同一个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其次,传统育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选择,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可以准确预期。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它只会改变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而并不是改变作物的遗传规律。
  与人类种植、培育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有人质疑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个,而转基因的性质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所有这些基因进入人体后,都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遗传信息。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它们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也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科技日报:转基因改变粮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或加工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值等,这种改变是否也是安全的,要多长时间来检验?
  朱祯: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这种蛋白质是致敏物或毒素,会在人体中急性发作,否则就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出现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会有问题的情况。
  “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抗除草剂品种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
  科技日报:转基因种子是否会严重依赖除草剂,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哪些进展和研究?因为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出现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如果出现,要如何应对?
  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该特性是为了适应杀灭杂草的需求。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减少水土流失,是大豆生产提升的突破口。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对除草剂的依赖。目前,商品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Roundup Ready,第二类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抗草铵膦大豆品种 Liberty Link。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
  抗药性杂草的产生,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选择压就会加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解决途径包括,一是培育和推广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Dicamba、2,4-D,HPPD抑制类除草剂等;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以避免和灭除抗性杂草。
  “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
  科技日报: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会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会不会使阿根廷的农民更加贫困?
  万建民:所谓的“阿根廷播种转基因大豆的教训”源自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恩道尔所推出的《粮食危机》一书中,关于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的说法,他们认为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大规模的森林为大豆田让路,传统的作物为大豆让路,机器替代人工,农民一贫如洗。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09年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出口额为157.89亿美元,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最为迅速。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阿根廷的农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十几年的种植和收获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哪些技术增加产量?气候对转基因农作物影响有多大?
  万建民: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在水稻中克隆的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能使水稻植株产生茎秆粗壮、穗粒数增加,小区产量增加10%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害虫或者杂草,间接地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广泛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实现了密植,大豆产量提高9%左右。
  作物产量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只要上升一度将使粮食减产10%。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抗逆新品种是重要措施之一。(记者 马爱平)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12年05月22日 17: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5)1  营养与变异 致富与返贫

  ——对“神秘”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

  关注转基因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转基因问题采访中,科学家和传播专家多次强调,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或许,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转基因安全,只能是一个需要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

  “转基因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成单个核苷酸,不再含有遗传信息”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改善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和增加营养成分,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过有人担心这种改变会使农作物变得不安全,担心有遗传变异,您怎么看?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物质交流只能在同一个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其次,传统育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选择,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可以准确预期。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它只会改变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而并不是改变作物的遗传规律。

  与人类种植、培育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有人质疑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个,而转基因的性质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所有这些基因进入人体后,都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遗传信息。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它们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也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科技日报:转基因改变粮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或加工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值等,这种改变是否也是安全的,要多长时间来检验?

  朱祯: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这种蛋白质是致敏物或毒素,会在人体中急性发作,否则就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出现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会有问题的情况。

  “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抗除草剂品种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

  科技日报:转基因种子是否会严重依赖除草剂,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哪些进展和研究?因为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出现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如果出现,要如何应对?

  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该特性是为了适应杀灭杂草的需求。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减少水土流失,是大豆生产提升的突破口。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对除草剂的依赖。目前,商品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Roundup Ready,第二类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抗草铵膦大豆品种 Liberty Link。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

  抗药性杂草的产生,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选择压就会加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解决途径包括,一是培育和推广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Dicamba、2,4-D,HPPD抑制类除草剂等;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以避免和灭除抗性杂草。

  “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

  科技日报: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会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会不会使阿根廷的农民更加贫困?

  万建民:所谓的“阿根廷播种转基因大豆的教训”源自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恩道尔所推出的《粮食危机》一书中,关于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的说法,他们认为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大规模的森林为大豆田让路,传统的作物为大豆让路,机器替代人工,农民一贫如洗。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09年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出口额为157.89亿美元,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最为迅速。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阿根廷的农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十几年的种植和收获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哪些技术增加产量?气候对转基因农作物影响有多大?

  万建民: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在水稻中克隆的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能使水稻植株产生茎秆粗壮、穗粒数增加,小区产量增加10%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害虫或者杂草,间接地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广泛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实现了密植,大豆产量提高9%左右。

  作物产量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只要上升一度将使粮食减产10%。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抗逆新品种是重要措施之一。(记者 马爱平)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