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青海纪行:风物、歌诗与学术(之一)

“我关心的是,坦纳所言的历史人类学,跟我所受的华南学派历史人类学之间的关联。”

华南学派 是不是人类学成功进行本土研究的一个典型例子?  民俗学应该向华南学派学习什么呢?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10-8-27 19:51 发表
[quote]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8-27 17:26 发表
华南学派 是不是人类学成功进行本土研究的一个典型例子?  民俗学应该向华南学派学习什么呢? [ ...
谢谢双霞老师又一次的耐心细心解答。

我一直对民俗学研究的模式(大概就是方法论,研究范式的含义吧)心存困惑,因为读的人的书多了,你会发现,咦,这个人好像用的是民俗学的原理但又好像不是做的“纯民俗学”的研究;而有的人是做纯民俗学的研究,但他的研究视角和方式又不是传统的民俗学理论所能涵盖的……后来想了想施老师所说的“学术共同体”,慢慢的可以理解这种现象。但是这几次看到华南学派或利用华南学派学术范式的人,他们写的文章又真的令我们这些搞“纯民俗学”的人瞠目,看看他们的学术背景,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都有,还有他们使用的文献学的方法,真的很“繁琐”,学起来很令人头疼。上海会议,田老师提出要为民俗学证名,而要求我们再也不能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了,要做出真正令学界认可的东西,我想田老师所说的“简单的事情”是不是指我们传统的民俗研究方法还不到位?或者是不是因为方法的原因而导致我们很多研究存在瓶颈呢?再或者是不是因为很多人不敢打破(能力不够)现有的理论框架,进行大胆的创新呢?  历史人类学让我们发现了那种传统的民间文献学的功夫真是到位,而看文学人类学,又觉得他们那种紧跟世界学术前沿,西方现代及后现代的学术方法真的也很棒。哪么,我们的问题是民俗学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是选择传统还是紧跟时代?  或是自己融汇古今,贯通中西,杀出一条血路来?

学生才疏学浅,看的书不多,只是一点贸然的想法而已,请老师批评解答!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40# 的帖子

双霞 姐姐的来的是旁敲刺激,诱敌深入,以“农村包围城市”啊!  

虽然我还没又能进入研究生的专业学术训练阶段,但是这些切身经验和实践真知将一定能指导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研究。

秉性 二字,是你谈的最多的,也是我现在无法感触到的,记得七月份上海会议结束之后,我跟着田老师,坐他的车回住处,他路上跟我说:光有一片激情不行,做学术还是需要“禀赋”。  其实当时我真不知道 田导到底在暗示我什么! 后来思前想后,也许就是他在评议时所说的“超越”吧,因为我们现在写论文总是求大求全,本科生的题目一般都是可以写出一本书的,呵呵!让我们不断的超越本科阶段,超越研究生,超越博士,而不是像很多到了“教授博导,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本科生的水平”

其实需要的就是专业的学术训练,也许所谓的“学术训练”并不在乎方法,而全在“禀赋“二字,它取决于一个人的“秉性”,这种秉性并不是像双霞姐姐自嘲的那样,而相反应该是很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东西,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天资和个人的智慧!我们很难想象罗永麟先生曾在早稻田大学读“农科”,而后来居然在民间文学上做出这么大的成就~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期待下面的精彩!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