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與藝人,武館與少林??淺談非遺保護
在民間工藝裏面,特别注意區分匠人與藝人兩個概念,前者是隻會敲敲打打,把東西做成固定模型的人;後者是在敲打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造,是心靈審美之于作品的升華。
而在武術裏面,有武館與少林的區分。武館隻是練習武術的地方,培養出來的可能是打手或保镖;而少林是修道的地方,是以武術爲載體提高自己的德行,同樣是心靈悟性之于功夫的升華。
比較我們可以這樣做結: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注重的不僅是外在的形态,其内在品質,文化精髓,口傳心授的東西才是真正要傳承的。
所以說錢可以爲非遺保護提供支撐,但并不是有錢就能把非遺保護做好的,也是不是沒有錢,非遺就做不成。
許多政府之所以熱衷于非遺的保護,一是因爲他們有國家撥付的資金來做,二是所謂“保護性的開發”爲地方的經濟創造了收入,但是往往非遺的本質沒有被保護下來,就像少林寺到台灣去開分店一樣!!
上次和李永安老師聊,他說每次都是上級來的時候政府把他們的作品拿過去一擺,說我們的非遺保護怎麽着麽樣,有東西爲證,但實際上,政府對藝人卻并沒有放在重要位置,說白了,政府所謂保護是在進行 物質遺産 的開發,忽視了傳承人,更忽視了傳承人内在的東西。
以上的教訓正是我們做傳承人課題組的原因,也爲我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那就是:以傳承人爲中心,以作品和技藝爲基本點。簡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尊重傳承人,尊重技藝,挖掘作品和技藝中的精髓,讓最本質的東西得到傳承,我們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