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令法的修正和编辑,大家还可以在这个综述下继续讨论一些问题。相比而言,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和民俗曲艺)在民俗学领域的研究可能问题意识并不太明确,特别是跟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学)相比,就完全没有形成“民间艺术学”这样集中的学术团队。而现在非遗保护和博物馆、文化馆有一大批人在从事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冯骥才先生推动的一些民间工艺保护中,也带动了地方民间艺术保护的热潮。无论是研究还是搜集整理方面都还有许许多多有待民俗学讨论的话题。
我先抛砖引玉,来一个后续跟进的讨论吧:这次会议蔡磊老师的论文可以说问题意识比较明确,因为她关注到了民间工艺村的问题,以前大家都说故事村、谜语村,现在林继富老师也在谈民间叙事传统与村落共同体的问题,因此蔡磊老师提供的这个个案就是可以和故事村个案研究类比的,但是民间文学最近关注到了民间叙事与记忆传统的问题,而工艺与记忆可能并不能直接关联起来,但是从蔡老师带有很强的社会学色彩的研究中也能看出一项技艺(民俗)的社会勾连作用和功能,而市场化的发展,这种勾连可能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要是能呈现出来(就像江浙一带历史上乡镇企业、手工作坊、私人老板 村镇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要继续从这里出发谈民间工艺的保护的话,工艺村的模式是容易成功的,因为民间工艺很容易形成现代产业,当然这是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了,但是这种村落典范是很多的,比如我所在的恩施高拱桥村就是知名的茶艺(茶文化)村,以一种民俗产业建构一个村落的发展路径和共同体的认同模式是可行的。且相比而言,民间工艺在适应消费社会来说,比民间文学更有市场,所以从这一层面讲,故事村可能在逐渐消逝,而工艺村在大量繁殖。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