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11年会直播平台~~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年会”也成了“节日”,节日似乎都离不开狂欢,为什么狂欢?谁在狂欢?狂欢之中“我”扮演了什么角色?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交换苹果,分享快乐——突破时空第一步

作为学社会员甚至是学社干部,应该多到论坛走走,随时可以联系我们(底下有我电话),我想如果想交流的话。建构属于网络时代属于自己的空间感。经营好自己的时间。

如果觉得对哪方面感兴趣,无论是读书还是实践,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关键是要主动思考,头脑是自己的,思想也是自己的。多反思多质疑。迈出通往思辨之门的第一步。

个人发展与社团发展是密切结合的,如果走学术道路,我们的信息掌握是最全的;如果要选择就业,我们知道你需要什么而且社会能给你什么。所以,还是请选择交流吧。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46# 的帖子

其实交流有很多种方式,一是很严肃的,会议式的交流;二是私下的但是带有身份偏差,如会长和副会长会员之间,或者学长与学弟学妹之间,也是很正式的。

我最希望的交流是一个团队中,大家没有身份偏差,也不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空间。  立足于问题富有默契的交流是最好。像朋友一样分享自己的想法,像朋友一样互相扶持一起解决问题。总之在坚持目的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客气委婉推脱和顾虑,增进信任和感情。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49# 的帖子

对对!其实当初社团的诞生也是因为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很多时候,爱情是在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而爱情火花的碰撞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在大学做的事情一定是充满智慧的,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有独特性的,是能够创造出新的生命的事情。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71# 的帖子

明天继续,大会战,一起上啊!

北京方面收到!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太阳鸟 于 2011-11-21 10:46 发表
雪南社长关于推进学术社团发展的建议转载如下:


一、组建学术小组,定期制定学习计划,请老师举办培训讲座,学习写学术论文,交由指导老师修改,亦可以让学术小组与我社毕业的未毕业的学长,学姐给予指导和支持 ...
学生以为长大的学习小组完全可以纳入论坛读书会,潍坊会议上志愿者团队就每个成员学术发展的问题曾讨论到凌晨三点多,其实发现不仅是本科生学术修炼不够,就是硕士博士也不一定有很好的学研习惯。因此我们发起了学术交流会,在原有读书会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民俗学学研道路上的一些先天缺陷,这其实跟非遗的保护与研究是一致的。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术实践”的具体操作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集中谈一下长大非遗社(非遗社)和民俗学网志愿者(cfngroup)联合学研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讲如何操作。

一、基于情感共同体的相关性。加入社团和加入论坛最初都是情感促发,如果没有一腔热情,老师花太多口舌也无济于事。据说今年非遗社的招新不错,我想既然大家有想法有兴趣,就有可能成为情感共同体。最初志愿者团队也是一帮老师和博士在这里经营,但是后来更多青年学生加入进来,而且通过不断交流加强了情感认同。长大非遗社和cfngroup到目前为止都已经完成了情感共同体的建构,这是所有人的幸运,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我们都共同珍惜它。耿羽一直在坚持说要把情感的力量化作学术的力量,要注重自身的发展。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逻辑问题。也就是个体在一个所谓的共同体中怎样实现和体现自己价值的问题。以前成立团队我们似乎都觉得每个人是在奉献,其实不然,团队所表现出智慧不一定是每个人智慧的总和,因为需要精英主导,但个人在团队中所获得的智慧一定是大于这个“智慧表象”,无论你是主导者还是顺从者,给你提供能量的都是这个团队和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而认同你也是这个团队和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无形中实际上增加了你的“价值”(个体和社会双方面的)。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二、生成学术共同体的可能性。共同体的形成一方面基于情感召唤,另一方面基于共同的“问题意识”。因为大家都在从事口头传统研究而且都认为讲述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便会形成民俗学关于史诗传承人、故事家或者形成表演理论、口头程式理论这样一些学派性的共同体。而现在的年轻学子面对的很多问题也有共通性。比如cfngroup的每个人都是研究生,面临的都是个案研究居多,特别是面对乡村社区关于信仰关于日常生活的话题,但是存在的问题都是田野调查不集中,理论和研究方法针对性不强,这虽然不是一个具体的“问题意识”,但是却是大家都要解决的,所以学术共同体的发生就源于我们要读理论著作,而且是多学科交叉的读,还要学会写综述,自己做学术史。最近大家对基督教的问题很感兴趣,所以都在各自看相关的成果著作,然后在群里论坛展开讨论,这就是学术共同体成熟的标志。而非遗社的条件要更好,一是面对的是“非遗”,而且这些年已经形成了“非遗传承人”的核心问题意识,所以大家的问题更集中;二是大家都在一个物理空间,不像cfngroup分散在全国,大高开个年会还要从云南坐三十几个小时火车,所以非遗社面对的是“真实的个体”,这样的原生的情感和真实的时空感是最难得的。因此学术共同体不仅有可能性还有可行性。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三、cfngroup与非遗社联合学研的效果分析。读书实践和研讨应该是一致的,研讨意味着大家在一起互相批评,指出对方的问题所在,因为每个人的思维结构和想法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学研一方面要求要学进去,尽最大可能从读书和实践中积累材料观念理论问题;另一方面要说出来,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不断通过口头与书面的方式来把自己加工过的东西展示出来,无论是成品(paper)或半成品(idea),都需要别人来补充、批评、修正。而一个共同体中,大家所站的角度,做持有的资源和所期待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这正好构成了一个可以相互贯通的可能性空间。cfngroup虽然都是民俗学学科点上的研究生,但拥有的资源信息都大不相同,有各自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或文学的传统,所以大家看的书接受的导师的思想都不在一个向面上。另外,本科生阶段,大家接受的通识教育,无论是史学领域还是文学领域或者是语言学方面的,这些不同学科的思维特点和理论方法都很不一样,但都存在贯通的可能。文史知识学习不可能不看文献,民俗学和非遗即使有自己的针对性,但都逃不过文化传统的大语境,而社会学关于社会分层、社区文化、社群关系等理论都是我们走进田野踏入社区之前必须了解的东西。在学术交流会当中,高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帮助低年级的补齐学识、介绍更多书籍成果,大家一起看概论看专著,所收获的一定比自己闭门造车要多。此外,学社在乡土实践过程中会感受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从学术研究层面来阐释解释和解答的,特别是面对现代社会变迁和社区文化分解重组的过程,作为社区的一份子,我们或多或少对家乡对故园与心理归宿都产生过排斥、认同、迷茫和冷漠,而大家之所以读文科,除了生存这个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只有吸取思想家和学术大师们的智慧精华,我们才能在体悟和思考中活得明白、过得更好。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最后、参与读书会和学术交流的具体建议。
1、成立“学研联合会”(cfngroup—学联)。长大非遗社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是民俗学论坛的志愿军了,同时民俗学网也赋予了学社番号,而且还有“旗帜”。因此,我希望学社成员真正融入到cfngroup中来,而我自己也是从成立学社开始就一直在参与论坛,所以这种身份 是双重的。名称的意义是在告诉我们要从情感共同体向学术共同体迈进,也就是说团队成员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工作情况,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多下功夫,在学术实践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把自己锻造成能参与学科接力的人,否则,民俗学论坛迟早会不是我们的战场。以前大家没有这个共识,但是现在都有了紧迫感。长大非遗学社立足于学校,是一个兴趣组织,有很强的拆合性,但参与到民俗学论坛上,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参与者的身份,因为民俗学是一种事业,或者说学术是一种事业,更可以说选择文史类学科,本身就已经参与到文化事业这个事业中来了,况且大家一直都在和社会打交道,已经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了。读书交流不仅仅是学术实践,也是生活实践,是日常的。如果爱思考爱民俗文化,大本升硕士,硕士升博士。这都构成某种选择,但也是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由民俗学博士组成的“波士团成员”在网站定期发起学术交流活动,一期一个话题,提供核心必读著作,预设一些问题。由cfngroup硕士管理团队成员制定阅读计划和研讨具体时间场所。所有人均可参与撰写综述、读书笔记、读后感。一定要动手动笔,要把零碎的思考变成综述,再由综述出发,建构自己的论文。说简单一点,学术交流会目的就是一个,读书写作。要产出。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谭柳王魁 于 2011-11-21 17:43 发表
我迟到了,给大家作检讨。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要家访,要讲公开课,这段时间各种忙,累的够呛!唉,上班的人儿是各种的伤不起。目前和八十个小孩相互看的还算顺眼,作业难得改。
     今天的主题是 ...
谭部长的讲话充满青春活力,其实见到你的文字就如沐春风了,我们也很想你耶。而且你的工作也很重要,都是祖国的花朵,民俗学的未来呀!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长江非遗社 于 2011-11-21 21:40 发表
学术例会确实出现了问题,主讲人对家乡都了解不够,仅仅只在网上查查资料而已。我们应该有时间在家里好好调查调查。
要把家乡叙说好,其实并不在乎材料多少,我相信每个人对家乡的情感都是饱满的,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重点还是我们的问题意识,从一个很小的点或事情出发,最好是日常的,不是大事件不是官方建构出来的东西。

民俗是生活文化,是生活记忆,乡民的一言一行都在叙说着村落的传统,我们是转述者但更多的是反思者。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109# 的帖子

现在很多国家级课题都在寻找能与数字记录检索技术相结合的地方。如北师大钟敬文民俗文献数字实验室。还有民大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数据库。民间文学方面,母题和类型本来也是数据库的形式,只是那时还没有计算机技术,都是文本的。而三套集成时期做的仍然是分门别类的收录,不过纸质文献最不好的一点就是利用率低,检索不方面。今天搞非遗,国家也有中心数据库。还有几大试点,宜昌市就是最早建立数据库的城市。而且花了很多资金。

建立数据库是一个花钱的过程,但是现在钱的问题实际上是好解决的,很多院校都在申请这些项目的经费。最重要的是一个项目的操作方案,这个数据库的独特性和价值在哪里,如果建立之后没有利用价值就没意义。还有要充分吸收学术界和政府建立的各种数据库的成果,起码首先大家心理有个底,不能做重复工作。

还涉及到多方合作的事情,这真是一个现代化的团队做的事情,很有挑战性,可以设计成挑战杯和谷歌杯的项目。。。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我们可以专门做非遗教育资料数据库。针对高校教学的。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144# 的帖子

要学习怎样做口述志和访谈。恰恰你想的是不符合要求的。访谈其实没有严格的计划,可以参考一下巴莫曲布嫫老师所说的“五个在场”,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演述者的表演中去发现问题。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猫咪 于 2011-11-24 22:49 发表
大家希望微博直播吗?届时我们会通过“中国民俗学”的官方微博对长大的年会进行直播。
这个点子好,我也用我的私人微博给大家宣传,现在粉丝也有几百个了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