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教育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民俗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更多人参与奉献而且坚持下去,民俗教育与民俗学教育不同,但民俗学教育是民俗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现在全国培养的民俗学研究生已经不少了,可以看到,凡是博士毕业后基本上走上民俗学教育科研的第一线,而硕士毕业生将近一大半的人在走向其他行业,当然并不是说民俗学研究生一定要从事本行,因为现在专业对口的事情太少了,不过就中国民俗学的发展现状看,这些民俗学的人才的确更应该走上民俗教育的第一线,或者民俗研究的第一线,也许硕士毕业很多时候还说不上是民俗学研究或者成为民俗学者,但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推广研究需要这一批人才去做,非遗当然是一个契机,但我们又不能仅凭非遗来考虑民俗学研究生的就业和发展,之前风林火山提到的职业院校的民俗教育这是完全可能的,还有很多地方的中小学,这都是民俗教育的园地,在应试制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果有民俗教育理念的输入也未尝不是一件成功的事情。总之,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步履却是艰难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师范院校,包括北师大华师大这样的部级师范院校以及地方师范院校都应该承担起民俗学教育和未来民俗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任,而民俗学在这些师范院校是有师资的,问题就在于民俗学的教学科研是否被师范类院校重视,这个重视程度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未来民俗学学科的地位可能直接决定了这些院校对民俗学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项目,教学课时的增长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而民俗学教育科研人员的团队塑造也会成为今后民俗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目前来看,很多院校的民俗学师资十分分散或者说是力量单薄,如果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师能凝聚起来,形成民俗学教育科研团队,这样的势力就巨大了,所以高校的民俗学是一个从个人到团队再到学科点的发展模式,而基础民俗教育是一个由高校输出民俗学人才到面到点去扩布的发展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核心要素都是与此相关的个体的人(人才),也就是说“事在人为”,看民俗学有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看民俗学能不能从理念到实践不断前进,看民俗学能不能建构自己的认同和空间。当然,我们都在路上~~~~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10-24 22:20 编辑 ]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