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看看真题,热热身。。。

看看真题,热热身。。。

上海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俗学》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抓周                 2.冥婚                3.宗族
4.
《歌谣》周刊         5.AT分类法           6.民俗志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民俗有哪些社会功能?
2.
我国民族服饰体现的观念有哪几个主要方面?
3.
北方秧歌主要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
我国民居四合院有哪些特点?
5.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论述题(从下面三题中选做二题,每题35分,共70分)
1.
在民俗学发展史上,各学派对的认识是不同的,请做简要介绍,然后谈谈你自己对的理解。
2.
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哪几种?请结合一个民俗研究个案,具体分析一种民俗研究方法的运用。
3.
风水术又称堪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在中国大陆又有盛行态势。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风水术及其盛行原因的认识。

上海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俗学》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4分)
民间信仰
笑话
童养婚
岁时节日
神话
五服
民俗志
民间游戏
儿歌
文人《竹枝词》
二、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
   1
、民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
、什么是成年仪礼?它有哪些类型?
   3
、为什么说民间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
   4
、工匠民俗有哪些特点?
   5
、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
三、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
  1
、请结合具体的民俗活动事例,论述民俗的社会功能。
  2
、结合顾颉刚、钟敬文等人的学术活动,谈谈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史。

2008年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民俗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
、物质民俗      2、民俗志       3、重阳节      4、成年礼  
5
、民间信仰      6、幻想故事      7、俗语        8、历史地理研究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何?
   2
、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特点?
   3
、什么是图腾?请举例说明。
   4
、巫的职能主要有哪些?
   5
、我国民间小戏有哪些类型?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以我国汉族近世以来的婚俗为例,谈谈你对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理解。
  2
、我国最近调整了公共假日的设置,取消了缺乏民俗内涵的五一黄金周,把假期从3天调整为1天,同时在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分别放假一天。试分析这种调整对保护我国民俗文化有何意义?

2009年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民俗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民俗 2、物质民俗 3、民俗的传承性 4、百工五法 5、七曜  6、行业神
7、巫术 8、不落夫家 9、祭祀 10、堪舆
二、简答(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民俗的社会功能。
2、简述民俗的基本特征。
3、简述服饰构成的要素。
4、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有哪些?
5、简述中国古代“六礼”。
三、论述(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举例说明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结合实际,谈谈民俗学的任务和作用。

2008年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民俗学》试题(A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菜肴
2.家风
3.人生礼仪
4.民间游戏
5.图腾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民俗”一词在我国古籍中的记载
2.岁时节日的由来
3.商的交易的主要民俗形态
4.人类婚姻经历的主要阶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民俗地方性特征形成的相关因素


2
.日常饮食惯制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体现

2007年温州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民间文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创作的本质
2.当代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3.温州杂剧
4.生产谚语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造人神话在世界各地都有产生和流传所反映出的历史文化现象
2.民间文学对屈原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3.民间故事的“三段式”结构
4.传说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
5.作家文学创作与民间文学创作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性的理解上的不同
6.民间叙事诗在商周时期产生的概况
三、论述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1.史诗与神话的关系


2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在创作、流传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2008年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民间文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1、创世史诗  2、南戏  3、“肉里噱”  4、《玛纳斯》  5、民间说唱
二、简答(70分)
1、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教科书?
2、简述神话学诸派别。
3、谈谈传说的一般特点。
4、举例谈谈儿歌的种类。
5、举例说明谚语的特点。
6、何谓相声艺术“四要素”?
7、你认为我国古代汉族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哪几首?
三、论述(60分)
1、以《杨家将》的传说为例,分析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2
、举例说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3
、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角度谈谈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的意义。

2009年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民间文学》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美国学者
将“民”的范围无限扩大,认为“民”可以是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
2.1918年2月,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
、周作人等主持成立歌谣征集处。
3.“三套集成”指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
》。
4.1958年,在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        ,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方针。
5.“四大传说“指牛郎织女传说、
传说、白蛇传和梁祝传说。
6.“AT分类法“的全称是“                 ”。
7.
,又叫“俏皮话”,是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俗语形式。
8.神话研究的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

9.《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的作者是美籍华人学者

10.信天游是在
地区流传的山歌。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民间文学的群体性特征
2.集体无意识
3.文化发明神话
4.箭垛式人物
5.魔法故事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民歌的抒情娱乐功能
2.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区别
3.民间小戏与民间说唱的区别
4.民间故事在结构方式上的惯用套路
5.谶谣的政治功用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2
.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2010年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试题一

简答题:
1
、何为民俗?人们对民俗的一般理解有哪些?你心中的民俗概念是什么?


2
、中国古代民俗有哪些显著特点?



3
、汉魏时期有影响的民俗著作和与民俗相关的著作有哪些?请予简要说明。



4
、德国格林兄弟对民俗学有何贡献?他们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5
、柳田国男对日本民俗学做出过怎样的贡献?



6
、当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有何特点?你怎样看待民俗学的学科前景?




论述题:
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进入第一批二批国家保护名录的民间文学为例,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及其保护的意义。




2
、根据体裁不同,民间文学可以分为不同大类,请举例分析这些大类的特征。




3
、民俗文化资源在当代社会得到广泛应用,请举例分析应用的范围及其意义。



《文化人类学复习题目》

人类社会的宗教信仰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文化相对论

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
田野工作(field work
亲属称谓制
族群(ethnic group

试述整体论.影视人类学

试述20世纪中国人类学史的基本演变线索。
跨文化研究在人类学中的地位如何
1涂尔干2费孝通3.格尔茨4.传统5.社会结构6.象征人类学
进化论2.博厄斯3.米德4.结构主义5.利奇  林惠祥
深描
巫术 文化 体质人类学 符号 语言人类学
.简述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差别
人类学的概念是这样建立的
.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试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支领域(亲属制度,宗教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之一论述本学科的研究特色
试比较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的结合
简述人类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试述特纳的仪式象征论.
简述文化族群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请评述你读过的一本人类学论著
简述国家的产生
.试述宗教的功能
简述人类学作为一们学科产生的主要根据
1)参与观察与直接观察的区别
2)参与观察的参与的意义
3)参与观察的优点与缺点
4)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各自的特点(30
1)简述文化人类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差异
2)简述生命的通过礼仪的主要内容以及其象征意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3)谈谈乡土社会的主要特点以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些特点的作用。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