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学本科民俗学会员的现实功能与历史意义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30 08:45 发表
也有太阳鸟照不出的妖啊
太阳鸟武汉荆州两地飞,都累晕了~~ 且这等神妖隐藏极深,不仔细辨认看不出啊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太阳鸟 于 2010-11-29 14:41 发表
第七届代表大会的一个开创性成果:吸收本科生作为学会正式会员
1
本科生能够进入国家级学术团体,这在规范的学术意义上讲,算得上一次低水平的舞弊了。

2
本科生为什么在民俗学学科中具有这样的地位呢?因为从 ...
毛军玉是湖北大学传播学毕业,学的外国语的双学位,考的南开大学美国语言文学的研究生,但没考上。

毕业后先是去了贵州打拼了一个多月,感觉不是甚好,后来单枪匹马开始北伐,到了北京才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于是闯出了自己第一份心仪的职业——做一名文化记者。

有意思的是,毛兄也是通过论坛联系我的,后来听说他要回湖北考察 黑暗传 ,于是我推荐了守华老师,但是他又害怕自己身份卑微,不好意思靠近这样的大佬,于是我又私自给他孙老师的电话,让他先搞定守华老师的弟子¥&……¥*(¥&……

期间他回湖北的行程都一直和我 在保持通话,但是田野毕竟很难,要经费,要时间,所以这个课题要做下去,估计还得花更多的功夫。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1-29 14:50 发表
近年来,在培养和引领本科生走向民俗学道路上,田兆元、孙正国、巴莫JJ诸位大佬,可说是民俗学科最大的功臣。
今天早上走在路上突然想到这个话题,当然脑袋里可能没有孙老师这样的表述。但爱东老师的 学术共同体 ,祖师崇拜,圈子  等著作理论是我把我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向。

作为当事人吧,首先是光荣大于行动。接着是思考我们要怎样尽快地从一个边缘人真正进入专业或职业的学术群体,当然,也许我们一辈子都只能是边缘人,因为向锡诚老师那样的前辈级的人物都还自称是边缘人,而我们何时又才能达到先生这个水平?

不过最好的一句话是,我们还年轻,“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属于我们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田老师说学术研究需要禀赋。 孙老师说田导是布道者。

龙哥似乎也在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善莫大焉!

只是在禀赋之后,我们必须明白:

完成学业需要勤奋。  学术训练需要耐心。  成就学问需要执着。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太阳鸟 于 2010-11-29 14:41 发表
第七届代表大会的一个开创性成果:吸收本科生作为学会正式会员
1
本科生能够进入国家级学术团体,这在规范的学术意义上讲,算得上一次低水平的舞弊了。

2
本科生为什么在民俗学学科中具有这样的地位呢?因为从 ...
发现我上面说的都是好听的话,也是废话~~

隆重推出一个经验吧:问课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网络教学与自主性学习。

其实和民俗学所有的一切缘分还是来自于 教学,来自于课堂和网络。

中国文化概论让我们学生和孙老师第一次结缘。

民间文学又可以让我们进入一门新的文学世界。

神话学更是让我们遨游其中,不能自拔。

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我们带回现实,付诸行动。。。。

————————————————————

课堂之外的三大学术网站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不仅仅是专业的,更是家乡情感的,文学空间的,社会对话的。

如果没有课堂,我们没有机会接触作为课程的民俗学,如果没有网络我们没有机会激发自己无限的兴趣。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两篇论文,不谋而合。

一篇是“家乡民俗学”的,一篇是“返乡调查”的。

这跟我们的调查理念和社团管理不谋而合。。。

也许是因为家乡我们介入了民俗学,不,肯定是因为家乡!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重新思考大学本科的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育?

今天看书,德国民俗学的发展,浪漫主义传统,审美的,美学意义的……

回头反思我们的本科教育,民间文学的美在何处?民俗学的生活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作为一个学科理论的教学,会出现很大的悖论,因为这个学科的理论实在不是很丰富,我们的教学如果追求书本,教材(当然钟老的概论,刘老师的教程都编的很好很好),学生能学到什么 ???

或许很多学生学完之后,会开玩笑的说民间文学我就对那个 AT  1——99, 100——199, 映象最深。

孙老师的本体论,基于生活性,审美性的思考,我们在教学与研究中是否现在很难触及了~~~

某些“科学主义”的研究思维是否限制了我们对民间文学、民俗“本真性”的阐释~~~故事不仅是结构的类型的,民俗更不仅是功能的,思维的。

大学本科生先入为主的应该是“感性”的审美教育和生活呼唤!

所以我们的民间文学、神话学课程可能有些失败。

听龙哥说他的民间文学课没有翘课的,而且玄珠老师的课也是“人满为患”,不知二位是否可以就这个话题提供相关经验~~~

我们怎样培养后备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别首先就给他们用“人剑合一”的碧血剑谱,那样他们会急火攻心,内力不足而死掉的,所以这个培养还得从“打坐”慢慢开始~~~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我不知道现在学术界的青年学者们当初是怎样和民俗学结缘的?

像爱东老师,宗迪老师这样的,是否更具代表性,他们是在什么恰当时候遇到了这个“人文学科”,从而在研究中又转向“社会学科”的呢?

(或许我理解的“人文”与“社科”有点狭隘了,二者是不可分的。只是中文系出身的很多筒子都有“人文”情结)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