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妃的民间传说
据民间传说,如花似玉的香妃出生时就身上散发着一股奇香,她又整天沐浴在沙枣花的香波芬露之中,浑身上下透散着香味,成为天下第一位“香姑娘”。香妃之名便由此而来。 关于乾隆与香妃见面的情景,有如下记载。且说乾隆听和坤一番介绍后,情不自禁,欲火上蹿,急命宫监带香妃入宫。玉容未近,芳气先袭,既非花香,也非粉凝,别有一种奇芬异馥,沁人心脾。临近御台,乾隆见她柳眉微蹙,杏脸含晕,益发动人怜爱。宫监叫她行礼,她却丝毫不理睬,只是泪眼盈盈。乾隆以为她生长在西域。不识朝廷礼制,不忍多事苛求,便命宫监引入西苑一所寝宫。令她居住并嘱宫女好生伺候。香妃之香和她那别样风韵,让乾隆大帝心醉神迷,对她恩宠有加。 这些传说大都是野史中的记载,当不得真。史书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初,香妃便选人官中,被封为“和贵人”,是年26岁。三年后升为嫔,35岁又升为妃。 乾隆帝对香妃的生活习俗格外关照,给她的珍贵物品,哈密瓜、回子瓜、葡萄干、杏干等干鲜果品,常不断供。每逢赏赐哈密瓜时,乾隆皇帝总把最上品的花皮瓜赏给香妃,其他嫔妃只赏到列入二等的青皮瓜。就在香妃病逝前五天.乾隆于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四日最后一次赏香妃春橘10个。香妃在宫内有专设的回子厨师叫努依玛特,常给她做谷伦杞(抓饭)和滴非雅则(皮芽孜炒的莱) 等。这年的正月十五在圆明园奉无殿的宴会上,她仍居西边头桌首位,可见香妃在宫中的地位一直靠前且稳固。喜爱出巡的乾隆不论南巡、东巡、热河木兰秋场,都有香妃在身侧相随。一次,有人把在围场打得的一只野猪、一只狍子进献给皇帝。皇帝分赏给颖妃、停妃、顺妃、诚嫔、循嫔每位野猪肉一盘,而独赏给容妃狍肉一盘。可见,乾隆对她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确实是十分尊重的。不能臆猜他们的夫妻生活的具体情状,但可以断定他们是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的。 传说1788年香妃病逝,年届80岁的乾隆老泪纵横,也曾生出将香妃的遗体送回喀什安葬的念头,但有悖于大清祖传皇规。按规定,满清的后妃只能葬于皇家的东陵后妃园寝中,绝不准移送原籍。乾隆陷入“两难”,在惆怅百结之中,忽地茅塞顿开,香妃、香妃,何不在名字上作作文章。一个万全之策应运而生。 他命令雕工匠仿照香妃生前的体型相貌加工了一个与真香妃一模一样的“香妃”。全身裹以白布,只留出面部以便香妃家人观瞻吊唁。这居然蒙过了一大家族人。此时被册封为辅国公的香妃的哥哥图尔迪亦已去世,乾隆便传旨将其兄妹俩一真一假的遗体同时迁葬喀什,由香妃的家人护送灵柩回新疆。 100多号人的抬尸队伍,历经半年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香妃的亲人们查看了香妃和她哥哥的遗体面容,确认无误后即刻下葬入穴。香妃的遗体早已隐秘地葬在了清东陵,而那个檀香木雕制的假香妃,却登堂入室地埋进了祖先阿帕霍加的墓之内,由此人们只记住了香妃和香妃墓,而对于墓地的真正主人却疏于谈论。当然这也是传说,却又给香妃的故事加上了浓郁的神秘气息,也给后人流下了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