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勃老师简介

张勃老师简介



张勃,1972年7月出生于山东定陶县,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历史民俗学 节日文化

个人博客:张博的星空

工作经历:
2010年11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2008年7月——2010年10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
2002年7月——2010年9月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
1994年7月——1999年9月   山东省博物馆

教育背景:
2004年9月——2007年6月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9月——2002年6月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0年9月——1994年6月 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著、合著:
1.         《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版。
2.         《中国节庆》(第二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版。
3.         《中国节日丛书•清明》,三联书店2009年4月版。
4.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第一作者),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1月版。
5.         《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卷》(二人合著,第一作者,2007年12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项目)
6.         《俗语谚语精选9999》(与人合编,第一作者),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7.         《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礼仪卷》(主编),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年9月版。
8.         《百年重大考古发现秘闻录》(第二作者),齐鲁书社2004年5版。
9.         《科学文化与民间俗信》(参与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      《中国古代儒家语录四书》(与人合注,第二作者),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文章:
1.         《郭立诚眼中的东岳庙》,《文史知识》,2012年第1期。
2.         《驱云驾雾祥龙来》,《百科知识》,2012年第1期。
3.         《年的文化内涵》,《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月17日。
4.         《七夕节,中国传统社会的女儿节》,《文化月刊》2011年第8期。
5.         《谁在复兴七夕节?》,《文化月刊》2011年第8期。
6.         《中国岁时民俗文献的书写传统及其成因分析——兼及这一传统对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的影响》,《民族艺术》,2011年第3期。
7.         《对乡土民俗的关怀与书写:杨嗣昌和他的〈武陵竞渡略〉》,《文化遗产》,2011年第3期。
8.         《存异:民俗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功能与意义》,《绿叶》,2011年第7期。
9.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民众的盛大节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0.      《世界城市与北京学的发展》,张妙弟主编:《人文北京与世界城市建设2010年北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同心出版社,2011年5月版。
11.      《端午节是流动的传统》,《文化月刊》,2011年第5期。
12.      《“端午”作为节名出现于唐》,《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载入中国民俗学会等编:《寻觅端午文化魂脉: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兴)论文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13.      《当前语境下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兼及建构新兴节庆活动的一点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1期进行了观点摘编,文章主要内容以《节日的"非常性"缺失 关注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为题刊登在2011年5月4日《中国文化报》上。
14.      《〈帝京景物略〉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兼及关于民俗志的一点思考》,《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
15.      《〈宛署杂记〉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节日研究》2010年第二辑。
16.      李一楫和他的《月令采奇》,《闽南》,2010年第5期。
17.      《民俗学视野下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意义》,《民俗研究》2010年第2期。
18.      《〈北京岁华记〉手抄本及其岁时民俗文献价值》,《文献》2010年第3期。
19.      《晚明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2009北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20.      《清明时节》,《中华文化画报》2010年第4期。
21.      《中国民俗学研究应该眼光适度向上》,《民族艺术》2009年第2期。
22.      《双赢:当传统节日成为家校协同教育的平台》,董芍素主编:《我们的节日—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嘉兴)论文选》,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
23.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用柳习俗》,《文史知识》2009年第4期。
24.      《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25.      《唐代节日特征述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6.      《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载冯骥才主编:《文化血脉与精神纽带: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1月。
27.      《民俗文化中的牛》,《百科知识》2009年第1期。
28.      《从官方建构到民间传统:中和节的故事》,《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29.      《山曼先生:作为有思想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实践者》,《鲁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30.      《置之脑后的艺术——枕顶绣》,《百科知识》2008(8)。
31.      《民俗文化中的鼠》,《百科知识》,2008年1月(第1期)(《齐鲁晚报》,2008年2月14日、《新阅读》转载)。
32.      《政策过程视角下的唐玄宗诞节》,《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被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传统节日与文化空间——“东岳论坛”国际研讨会专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8月版)、《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7年11月版)收录)
33.      《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载《民俗研究》2007第1期。
34.      《红盖头》,《中华文化画报》,2007年第5期。
35.      《山曼老师,我会想您的》,《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
36.      《唐人的年节》,《第二届东岳论坛论文集》,载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节日文化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7.      《白居易的节日生活》,《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8.      《乡民艺术研究视角转向中的一部佳作》,《齐鲁艺苑》,2006年第4期。
39.      《从我国传统社会官方与节日的关系看当下语境中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载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节日文化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40.      《〈中国民俗通志•信仰志〉:民间信仰世界的忠实记录》,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1月6日。
41.      《唐代的改火——一项被发明的传统》,载《文史哲》2005年增刊。
42.      《干预:当下官方对传统节日的应有态度》,《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该文主要观点被《新华文摘》2005年23期摘编)。
43.      《从传统到当下: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民俗研究》,2005年1期(并载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节日文化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44.      《历史人物的传说化与传说人物的历史化》,《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
45.      《一样民俗两样情》,载《金桥》,2005年第2期。
46.      《问题与对策——对山东省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查与研究》,《资产建设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月。
47.      《为着保护的记录——〈中国民艺采风录〉读后》,《民俗研究》2004年第4期。
48.      《红盖头功能试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5期。
49.      《祈子不等于祈孕说》,《民俗研究》,2004年3期。
50.      《以重构求生存——关于七夕节命运的反思》,《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6期。
51.      《寒食节起源新探》,《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另载冯骥才主编:《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中华书局,2011年3月版。
52.      《从寒食节的兴衰看官方与民间合力对习俗的影响》,《齐鲁学刊》,2004年2期。
53.      《论传统节日对市民社区认同感的培养》,《社会工作》,2003年第8期
54.      《花供会及其渊源初探》(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3年4期。
55.      《试说儿童游戏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枣庄师范学报》,2002年6期。
56.      《明清文学中的打瓜子》,《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4期。
57.      《压力下的憧憬》,载《七夕文化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58.      《介子推传说及其文化意义》,《管子学刊》,2002年第3期。
59.      《丰收的祈愿》,《民俗研究》,2002年第2期。
60.      《一部研究节日文化的力作》,《民俗研究》,2001年第3期。
61.      《弼马温与避马瘟》,《民俗研究》,2000年第1期。
62.      《〈醒世姻缘传〉中的民间信仰描写》,《金瓶梅文化研究》,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

翻译:
1.         《三盘山出土车饰与西汉美术中的祥瑞图像》,载巫鸿:《礼仪中的美术》,三联书店,2005年版。
2.         《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载巫鸿:《礼仪中的美术》,三联书店,2005年版。

课题:
1.         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2004年度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实施与社会稳定关系之研究》,已结项。
2.         主持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节日志·清明》预研究项目,已结项。
3.         主持北京市北京学研究基地项目《元明时期北京岁时民俗文献的辑录与研究》,已结项。
4.         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唐代社会与节日变迁研究》(07CLSZ04),准备结项。
5.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节日志》子课题“清明节”,在研。
6.         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北京传统礼仪空间的当代应用研究”,在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