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贵州苗族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贵州苗族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size=+2]贵州苗族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类:

      1、苗族古歌(申报单位: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苗族古歌》主要流传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黄平县及周边的雷山、榕江、剑河、凯里、施秉、镇远、三穗等县市。




                                                                          古歌师在酒场上演唱古歌



   
                                                                                    送客酒歌


     2、刻道〖苗族〗(申报单位:贵州省施秉县)
     本为苗语。汉语译为“开亲歌”,是苗族古歌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一路酒歌,有一万多行的歌词内容。现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一带尤以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中的高塘最为典型。
      






二、“民间舞蹈:”类:

(一)芦笙舞:
此次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芦笙舞,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苗族锦鸡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贵定苗族鼓龙鼓舞·长衫龙和具有“苗乡霹雳舞”之称的毕节地区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的苗族滚山珠等。
1、锦鸡舞(申报单位:贵州省丹寨县)
   








2、鼓龙古虎·长衫龙(山包单位:贵州省贵定县)





3、滚山珠(申报单位:贵州省纳雍县)
   







(二)木鼓舞:
反排苗族木鼓舞(申报单位:贵州省台江县)
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城东南反排苗寨的反排木鼓舞,是一个祭祀性舞蹈。它是祭鼓节重要的活动环节,是连接苗族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的文化纽带。






三、“民间美术”类:

苗绣
苗绣文化寓意丰富,传统工艺精湛。

1、雷山苗绣(山包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2、花溪苗绣(山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
花溪苗绣指的是花溪苗族的挑花制作工艺。这是苗族“花溪支系”的一种刺绣方法。分布在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党武乡、石板镇及花溪乡范围内,并扩展到周遍地区。有追念祖先、记录历史、表达爱情等功能特征,极富装饰性。






3、剑河苗绣(申报单位:贵州省剑河县)
剑河苗绣指的是剑河苗族的锡绣。这种锡绣制作工艺,是以金属锡作为主要材料的一种刺绣方法。主要分布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具有用料特殊、手工精细等特点,华丽高贵。






四、“传统手工技艺”类:


1、苗族蜡染技艺(申报单位:贵州省丹寨县)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主要分布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乡、排调镇,以及相邻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一种世代相传的防染手工技艺。早期图案古朴,中期纤巧而精致,晚期日趋写实与奇巧。





2、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申报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这里指的是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是苗族先民辗转迁徙带入贵州,并与当地新环境结合,逐步完善的一整套与自然环境十分协调的建筑样式,早已成为苗族风俗文化的载体。






3、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申报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苗族芦笙制作工艺,保存了中国远古既有的传统簧管乐器制作技术,并在其基础上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乡土性和系列化的类型体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表征价值。是苗族历史记忆、族群认同、族群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4、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申报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苗族银饰锻制工艺历史久远、工艺传承谱系清晰、文化积淀十分丰富、传统工艺十分精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







5、石桥古法造纸(申报单位:贵州省丹寨县)
石桥古法造纸,地方特色鲜明,民族特色浓郁,具有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双重价值。造纸作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造纸工艺及相关设备都得到了妥善保护。










五、“民俗”类:

1、苗族鼓藏节(申报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苗族的鼓藏节,是苗族盛大的宗教祭典和宗教节日。鼓藏节12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34天之久。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的特点,反映了苗族传统巫文化和礼仪文化特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苗族姊妹节(申报单位:贵州省台江县)
苗族姊妹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以青年男女交换信物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






贵州省苗族人口最多,将近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一半。贵州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这次,整个贵州省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8个类别共30个名录,其中苗族就占了5个类别中的12个名录。在所列的苗族12个名录中,包含了16个以上不同特色的品牌和地方强项,牵连着20多个县,覆盖了全省各地有关城市与乡村。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魅力无穷无尽。










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