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的求索值得吗?

回复 1# 的帖子

坦白地讲,经过了一个学期,我们还是在迷茫,为未来迷茫,为民俗学的前景迷茫。民俗学本身的学科从属就是一个问题,设置在文学院下,但毕业生却拿到的是法学学位,有些许尴尬。这也为以后找工作埋下了隐患。
抛开一切通通都不谈,跟着老师学了一学期还做了一次田野作业,觉得民俗学真是以百姓为本,真正关系民生的学问。我们与他们面对面的交谈,好奇着,关心着他们的生活。我们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似乎完全脱节了,只有与他们在一起时才会发现原来自己这样无知。。。。。。
对民俗有兴趣真好!但是学术又是另一回事,可以看看相关的学术文章,看看学习民俗与感兴趣于民俗有什么差异

TOP

回复 5# 的帖子

这要根据每个学校自己的情况来看,也从你自身来看,当然,欢迎田野~~~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4-3-24 15:33 发表


这个完全是民俗学为了寻找存在感而进行YY的想象资源。

关心民生没有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这种表述就显示出这个学科最大的内在矛盾。“他们”是谁?二十年后,“他们”又是谁?如果他们是一群人,那么现 ...
由于对承载者的关注,现在有许多人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视野当中,如果非要将“他们”限制在特定的团体中,那是真正的局限了。我们现在研究农民工,研究移民,研究传承人,这些人并不是单单“个性”,而是代表了一个集体,我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当然,并不是因为关心或者感兴趣就可以成为学术,这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上浅见,请各位批评指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