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崩溃了······
首先声明,看鄙人的读书报告是会吐血的~~~童鞋们请自觉做好预防措施••••••
导读1《浅论福柯》
福柯这个人:
学术背景:先后获得哲学、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的学位。(小伙伴儿们都惊呆了!)
一、文明与疯狂
他的思想分为三个阶段:理论架构;探讨语言、知识、历史三个范围;尼采式的权利在社会的运作过程。
P15:“当语言用于指正一项特定的事物时,一方面它似乎将其与别的事物之定义做了区别,但另一方面他所标明的意义却是语言本身层层牵延的结果。”
不知道我这么理解对不对:比如说“苹果”一词,一方面,人们把它叫做苹果是因为它不同于其他的水果:“梨”“香蕉”等等,另一方面,为什么不把苹果称作是“香蕉”呢,因为已经有水果叫做“香蕉”了•••但是,我觉得这是不是有些话颠过来倒过去的说的意味?
在《文明与疯狂》中,福柯对“疯狂”一词进行了梳理:
中古末期:人们将“疯人”看作是“上邀天眷”的人
古典主义时期:人们认为这是一种“病态”(表现:1656巴黎综合医院建立)
十九世纪:人们认为这不该被视为病态,要加以治疗(其实与产业革命,狱卒制度有关)
二十世纪:认为这是一种“精神失常”,要接受心理治疗(受到佛洛依德的影响)
但其实这不也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的吗?福柯不是反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吗?
《文明与疯狂》其中包含的深刻含义:
第一,社会规范着其成员;第二,话语暗含了权利施加与承受;第三,知识领域非连续;第四,理性通过与疯狂对立显示意义。
一方面,语言被压榨,另一方面,语言又统御着人类的思维。
二、事物的秩序?语言的秩序!
在《事物的类别》中福柯提出语言不能重现事物本体,不能分出秩序。他的人类学科即:生命、劳力、语言。由于时代对历史的重视,其被语言文献学、财富分配理论、生物学所代替。其中,译者用《堂吉诃德》举例,说明了文艺复兴末期的语言观就是“语言即事实”。但是,福柯的观点是语言并不能反映事实。“我们通常信以为真的一些事物定义,实际上都是经过语言扭曲后的幻想。P15”文字本身存在,语言本身就是有意欲的。
在探讨语言、人、宇宙秩序的关系时,福柯说:“人,就像画在海滨沙滩上的一张脸一样,终将为历史的浪潮所冲失。”译者也说:“人只是世界中一暂时的过客,人的观念只出现也仅属于一偶发的事件。”
我很同意这段话,看起来很文艺,小清新,但是细细体会却有些伤感,我们看似漫长的一生实际也就是白驹过隙,一闪而过。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当年还念着“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还装忧郁,现在直接忧郁,都不用装••••••感叹五百遍,事实就是这样。季羡林先生遗言“人生没有意义”。算了算了,又伤感了,向来以晦涩难懂为能事之福柯,还挺文艺••••••
海顿•怀特将福柯的四大知识领域用几个词来表达:中世纪末——隐喻、十七、八世纪——转喻、十九世纪——提喻、二十世纪——反讽。
我真的没有理解是什么个意思???
从文章中看,福柯是一个要打破传统的人,他多次提到打破、分裂、毁灭•••这样的词汇,但是他个人就是一个矛盾的人,在考掘学后,他又提出宗谱学,他也在修正自己,文中说宗谱学就是对考掘学的修正和延伸,因为两者都否定传统,以求重新评估相关定义的关系。他一直在打破历史观念,从空间角度,从历史的间隙中寻找所谓的“客观描述”。比如,他提出考掘学的宗旨是:“要对四散分立于历史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制度、政教体系做最中立、客观的描述。”他提出的客观描述让我想到了户晓辉《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他提到民间文学的两个维度,其中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描述和体会这种接触对话。但是仅仅描述是不是有些消极???并且,“客观描述”谁又能达到???
其中各种定义,“话语”“声明”,是不是“声明”就是“话语”的实体???
文中说“考据学打着解构的旗号,但又怀抱胡塞尔式客我中立的现象学信心,尾随60年代风行的结构主义模式,却难掩其追寻意义所在的诠释学意图。”我觉得确实是这样!!!
我也觉得福柯就是一个“在结构中建构”的人,他否定了别人的建构,把别人的建构都拆解了,换上自己的建构,还声称自己的是最好的•••••这个••••••你懂得•••
后面还没有读到,各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