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乌丙安:没有民间文化滋养不会写出好作品

乌丙安:没有民间文化滋养不会写出好作品

  乌丙安年过八旬仍身兼数职 他说——
  
  没有民间文化滋养不会写出好作品
  
  2015年05月29日 09:19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肖杨
  
  6月2日,87岁的乌丙安要赶赴山西、北京等地,对他一直关注的文化生活保护村落进行考察。这位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自2003年以来,全力投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奔波于全国许多地区。5月27日,辽宁日报记者专访了他。
  
  87岁仍身兼数职
  
  乌丙安自幼酷爱民间文学艺术,1953年,师从我国民俗学奠基人钟敬文,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民间文学专业,是新中国首批研究生。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为中国与国际民俗学事业和民俗学专业教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当代民俗学史上,被誉为“我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87岁,仍身兼数职。乌丙安是国际民俗学家协会最高资格会员,全世界78人,我国仅两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他的嗓子哑哑的,因为他每天要说很多话,要把保护意识渗透给他身边的每个人。
  
  文化身份不能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
  
  乌丙安认真学习了《讲话》,他说:“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都无法认同自己,别人怎么可能认同你?丢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别人还怎么识别你?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民族的文化支撑是什么?我认为,民间文艺绝不能离开民间。文脉是先有根脉,再有须脉。植物的脉络和文化的脉络是一样的。而我的专业不会有做完的时候。具体说来,大家喜欢《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名著中那些民俗文化、那些俗语都是来源于民间,包括老舍、巴金的作品,都是因为接地气才会获得大众的喜爱。传统文化非常珍贵,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是最重要的根基,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千万不能丢掉,如果没有民间文化滋养是不会写出让人惊叹的作品的。 ”
  
  要融入而不是高高在上
  
  那么,文艺工作者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呢?
  
  乌丙安说:“我认为一定要融入民间,不能高高在上,我搞民俗研究,每年会有100个工作日在下面采风,住在老乡家里,跟他们同吃同住,以至到哪个地方都学会了一方的方言。没有这样的民间生活,怎么去创作?大家喜欢看韩剧,是因为韩剧里面渗透着太多韩国传统文化和民俗,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那种刻骨铭心的乡愁怎么可以轻易忘掉?虽然现在现代化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但有一种回归是无法替代的。 ”
  
  要有保护文化遗产意识
  
  多年来,除了民俗研究外,乌丙安还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文化部、住建部先后聘任他做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委员。
  
  乌丙安说:“我甩开膀子干到今天,紧张时一周要‘起飞’两次,在国内、国际忙碌,和联合国打交道,要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让我自豪的是,我们成功了。现在我国非遗保护数量列世界第一位。 ”
  
  此外,乌丙安还透露,辽宁正在申报的是辽东抚顺满族生态保护区和辽西朝阳红山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自己一直在从事的事业,乌丙安教授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你要有很高的道德情操,你的学问才能发挥它本身的能量。”
  
  作为民俗学家,乌丙安著有《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论》、《中国民间信仰》等具有前瞻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民俗学专著。□本报记者/肖 杨

没有民间文化滋养不会写出好作品-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lcl.cssn.cn/gd/gd_rwdb/gd ... 50529_2014853.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