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神马?10娃娃觉得过农历生日是农村人?

这也可以做区分标准,无语

TOP

引用:
原帖由 rop 于 2014-3-21 14:42 发表
呵呵,当然了,农历嘛,不是农民咋弄得懂嘞。身边的城里人好像没有过农历生日的,当然是遥远的农村人在过啦。或者只有老人在过农历生日,老人们又常说自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有这样的印象再正常不过了。
对于,“农历嘛,不是农民咋弄得懂嘞。”,这一点,我表示不赞同,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为主界定的,包括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等,其法定的放假日期也根据农历来定的,要不然每年的春节为什么不统一定在元月一日呢,而是每年不同,所以才有了每年假日办要公布一次放假日期,难道这些节日只是少数人再过么,显然并不是如此。农历作为一种天文历法,可能更接近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关系不是很大,在民国建立孙中山改元之前,农历是绝对的主流。当然了,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农历似乎并不重要了,但是其一直“顽强地”存在官方之中,同时也存在于民间。当公历成为一种公约之时,农历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也是一直存在的并发挥着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考虑,中国的传统是建立在两千多年的农业社会基础上的,因而其时间观念也是是以农历作为立法系统上做的延展,包括节日、生肖、祭祀仪礼等等。虽然,在向着工业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作为传统的时间观念的农历有其一定的不适性,但同时也有其文化的根性,最后的存废有赖于民众的选择。

这种说法,可能有不合理之处,仅一种想法的交流。

TOP

回复 9# 的帖子

农二代与城二代的说法,个人并不太认同。“农二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确认,由于产业分工、户口等问题确实造成了这样的事实,但是“农三代”的说法并不能成立。
同时城二代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成立的,如果是世居城市,也就无所二代的问题,个人觉得你所说的“城二代”和“农三代”是趋于一致或者大部分相重叠的,也就是说部分农二代转成成“城一代”(不到一定取得城市户口,但是在经济上足以在城市自足和生活),此外,我认为“农三代”是不成立的,这个群体要么成为继续是农二代,要么是城二代,不存在三代的问题。在换一种方式来说,说几代几代似乎有继承的意味,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不可否认其存在阶层的流动的趋势大幅度放缓,阶层的被动继承的事实。
在谈到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农历和公历的使用似乎成了身份认知的再区分和确认的过程,现在农历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了继城乡空间分割和阻隔上的,又在时间观念进行再一次区分和确认,而又有着一定程度的污名化的倾向。那再回到刚刚提到的问题,如果在空间上的向城市空间转移,在时间认同上趋于公历认同,那么城乡二者就能达成一致么,未必。城乡的区分最主要的还是产业的分工和分布,还有户口问题的人为限制,形成了乡向城的单向流动,这种流动的过程,或者说是城市化,肯定会伴随着诸多的改变和认同的带来的心理上的、行为上的“阵痛”,显然公历和农历的区分和在确认,其是定位是有产业分工造成的城乡差异,更多得带给了乡的低级化,因而才会有在和城市文化结构走近时,一方面乡村被城市塑造成了矮化的、落后了的空间(难道工业发达之后雾霾就代表先进么?),又通过种种的在确认,最终造成了乡村的自我矮化,然后才形成了身份认同上的痛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