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读后感] 读《黄土高原的村庄——声音•空间•社会》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读《黄土高原的村庄——声音•空间•社会》

声音•空间•社会





                                 ——读《黄土高原的村庄——声音•空间•社会》






     书中以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村为调查对象,因三位作者学术研究领域的差异,在书中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考察视角,也即声音、间和社会三个方面,而三者的相关性也就构成了书中的行文结构和风格,也让我感受到新的体验,不在单是研究乡土社会的内部,也外部视角切入到考察之中,声音和空间视角研究的介入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杨家沟的历史和现状的机会。
    “黄土高原,如此遥远!”这是作者在序言中的开篇之句。同时作者在序言中对黄土高原又作出了这样的描述,“黄河、黄帝、黄土所蕴含的有关汉族起源的象征性,在近代则作为人的摇篮之地“革命根据地”而再次成为现代的神话之地”。如此遥远的黄土高原又是怎样的一种面貌展现着自己呢?黄土高原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显然和江南的小桥流水的风格是不同的,也和同样处在北部的华北一带也有着差异。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其历史叙事的独特个性。

声音的历史

     在人们的生活中,声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时期也包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的信息,是日常生活的必需的载体。声音作是人们信息传达的副产品,也有着其历史性。声音的历史性与其象征性是紧密在一起的,同时声音也包含了人们的对声音不同的情感。在书中,作者叙述了日常的声音以及非日常的声音,具体又可分为村庄象征性的声音(大钟、牌坊的铃、庙里的钟)、音乐艺术体裁(道教音乐、劳动号子、说书唱戏、祈雨调等)、以电器为媒介的声音(电影、电视、收音机等)、环境音(人说话声、家畜、鸟、爆竹、自行车、汽车等声音)。人们对不同的声音所包含的信息有着相对稳定的认同,对声音的态度也蕴含着人们的对于不同的声音的情感。例如同样对于水声,当地人们认为井水声音好听,而小河水声音不好听,因为井水声音满足着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水,而小河水在雨季遭遇暴雨之后会形成洪水曾给人们带来不好的记忆,因而人们对待的同样是水发出的声音却有着不同的情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就像在大多数地方,人们听到喜鹊、燕子等的声音会感到愉悦,而听到乌鸦显然会产生不详的心理,而这与人们的文化认知和经验是紧密相关的。
     声音有着自己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主导作用的声音也是不同的。如前面提到的大钟、牌坊的铃、庙里的钟的声音则是象征村落、共同体的声音,其蕴含的信息是村落居民所共知的。在祈雨过程中,祈雨调则是在特定时期才出现的,它是处于一种特殊时期的声音,它的出现意味着村落中出现严重的干旱。此外,在“文革”时期,村落中大喇叭和无线广播传出的声音几乎都是包含着政治信息的,再如爆竹的声音一般是在节日庆典或是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能听得到。声音的象征性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系统中显然是约定俗成的,其历史的渊源的追溯也使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声音作为信息的载体,通常有着自己的集散地,就像批发市场一样,例如错落中的戏台、商店,城市中的广场、网络空间中的微博等都是声音的集散地,如果在地图上尽兴标注的话,声音就像城市CBD一样会形成诸多的消息中心,其声音的传播生命是强大的,尤其是人们所共同关注的声音。当声音集散地越发集中之时,声音也可以构成一种权力,可能就像网上传说中微博大V的感觉一样吧。

空间的秩序社会关系

     黄土高原的独特自然环境,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栖息之所,也成了黄土高原的灵魂所在。其独特的地形环境,也就构成了其居住布局的差异性,平原上排列整齐的民居,也不同于西南山区民众的居住格局,它更中国民族特点一样“大杂居,小聚居”,窑洞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村落的各处。由是,居住的格局也构成一种空间的秩序,显然这种秩序的发生有着社会组织制度的影子。在居住空间布局之中,与城市直接买楼层不同的是,在农村建房过程中地点的选择性比较强,那么由此也就会出现地点选择的位置情况也就展现出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因素的显然也是多样的,比如杨家沟以前的地主马氏居所占尽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具有居高临下的纵观村落的全貌。
     此外,空间的秩序不仅体现在窑洞的布局上,还在诸多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如在黑白喜事的宴席上,房屋内部的空间布局上,家谱的中位置等等,在空间秩序的差异也是村落社会关系的一种显现。除了血缘亲属关系的之外,在空间秩序上构成的地缘因素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因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在杨沟村中构成的“相伙”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雇佣”,而是人们在长期的日产生活中形成的“互酬”关系,这也是在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一种互助式的伙伴关系。

      声音和空间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对社会关系内部构件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在书中作者们也避免行政的、当地学者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进入村落的生活,或许由此获得成果又是不一样的。同时,作者在叙述中显然不仅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同时也相处中构成一种互惠的关系,调查者在不知觉中被杨家沟村民以及艺术剧团等“利用”之中。这些都让我们思考作为一个调查者应该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进入被调查者的群体之中,如何建立起一种互惠的关系。


深尾叶子 井口淳子 栗原伸治 著《黄土高原的村庄——声音•空间•社会》 林琦译 民族出版社 2007年2月


[ 本帖最后由 朱卿 于 2013-10-1 15:49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