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读后感] 隐秘的诱惑 ——读 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简史》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隐秘的诱惑 ——读 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简史》

  隐秘的诱惑
  ——读 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简史》
  说到宗教,我总是怀着神秘感,而对于神秘又充满了好奇,甚至是诱惑。或许是大多数徘徊在宗教大门之外的人的一种状态。民间宗教的神秘性有甚于世界性的大宗教,于我而言之,我想隐秘更能描绘我对它的状态。可能对于我来说,隐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民间宗教的其自身的隐秘性,其二是我对于这种隐秘的好奇,甚至恐惧以及要了解这种隐秘的冲动。说一个曾遇到的事情,不知道是几年前了,偶然间自己家中发现了一本关于十八层地狱的介绍的书,我不知道其具体来源了,或许是曾造访我家的劝我父母信教的人留下的。当我第一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竟然是害怕甚至是恐惧,或是受到教育惯性的影响,我排斥,做了一个也令我现在想来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在翻了几页之后偷偷地烧了。呵呵,现在想来或许是没必要的,应该拿过来稍微研究一下的。我想这就是我当时对于隐秘的心态,好奇以及恐惧。读过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简史》,或许我更多的应该是怀着好奇去了解认识民间宗教,在阅读过程中在史料和民间宗教典籍征引论述过程中,我似乎看到了血肉完整的“真身”,隐秘少了许多,多了些沉静下来的思考。

  民间传统与主流缺位
  在阅读过程中在想,为什么民间宗教有着如此持久的生命力?作者在书中作了简单的归纳,即“宗教的兴衰取决于现实对它的需要,取决于宗教的社会基础是否稳固。”(p219)我想这是有道理的,而现实需要和社会基础又是互动的共同构成了民间宗教生命力的泉源。上溯三代夏商周,先民有着巫术、卜筮的传统,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占卜祭祀在先民的生活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悠久的传统。虽然时间流转,思想潮流也在发生变化,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绵延后世。卜筮文化在经历早期文明的繁荣之后似乎在官方历史中沉寂,但文化惯性也促成了这种传统在民间暗流潜涌。在漫长的时代里,以文字传承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占据统治的中心,在历代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儒释道的汇流,并长期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民间宗教信仰则处于主流的边缘,甚至受到主流的绞杀。但在主流之外的民间也不同程度上收到了主流文化的侵染。在民间宗教信仰中也呈现出儒释道等的汇流,又发生了变异,成为所谓的“异形”。
  大多数底层民众由于无法掌握文字记载的典章,主流意识形态的侵染又远非受到教育的知识官僚阶层那么深厚和持久,加之以数千年来的民间文化传统的浸淫之中,民间宗教也就有了较为稳固的社会基础,同时民间宗教也主流之外为群众提供了自己的信仰,让民间宗教的发生发展有了相对肥沃的土壤,虽历经冲击却依然有着持久的生命力,或许民间传统的暗流是无法割断的,即使主流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割裂,甚至是断层。

  转向、家族与兴灭
  纵观民间宗教的经典和号召,与主流相关的同时也相异。或许民间宗教经典产生之初,也是有意无意向主流靠拢,产生了依托儒释道、摩尼教等官方的/非官方的所谓主流的变体,即民间宗教的思想。然而,民间宗教的信仰主体是民间群体,其构成极具复杂性,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发生转向。转向的第一重是由个人的哲学思想或是信仰转向民间,和民间传统相结合,成为民间宗教的经典;第二重是在经典基础上形成的民间宗教组织有信仰群体的政治转向,寻求政治和经济的诉求,构成了与主流相对抗的态势,也就注定了民间宗教组织的兴灭,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单独的某个民间宗教组织的命运也就与主流的官方的态度成正相关。
  在阅读过程中,也发现在了这种民间宗教组织的兴灭也是伴随着家族的兴衰,“中国民间宗教社会基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重迁安土的小农经济,或类似稳固的社会集团”(p219),可见家族传承也在民间宗教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往往家族的命运也是与这种民间宗教组织命运息息相关的,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民间隐秘世界。

  《叫魂》、大师及其他
  在阅读中,会清楚地看到民间宗教长期活跃在中国民间社会,那么我想民间宗教思想或多或少地侵染甚至是植入了民众意识的深层之中,这种经验的观念的不可磨灭性和传承性也是民间持久生命力的泉源之一。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叫魂》一书的叙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发现江浙一直是民间宗教组织活跃之地,也就意味着民间有着深厚的、悠久的、多元的民间信仰传统,也就是说叫魂的传播有着天然的社会文化语境,并不需要刻意地营造传播的环境,同时加之统治者对民间宗教信仰的极度敏感、紧张甚至是恐惧,这也造成了叫魂的影响会扩张到至数省。
  我想或许到现在为止,这种民间传统依然有着生命力,但它的体系是庞杂而巨大的,即便是曾经历冲击,却始终未曾真正的中断,或许又过短暂的冬眠。现在回想数年之前的某些民间气功组织,或许这是民间宗教信仰复杂性的显现和集中爆发。同时,在当今的社会,又偶然暴露了那么多“大师”,即使被证明是荒谬的,但是不可否认其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相对于以前的民间宗教组织,不是寻求政治诉求,而更多的是寻求经济利益的扩张。

  受到今天老师课堂的启发,也提出一个问题来思考。在民间宗教思想中,寻求末世获救进入净土或天堂是其核心之一,精神的诉求和超越成了人们信仰的支柱,那么在想身体寄托和精神寄托之关系时,我们可能会更多想到宗教之中精神诉求的超越性,而忽略了身体的、物质的诉求,即以持戒以实现天堂和来世的幸福。但是,我们看到罗教在漕运水手之中传播过程中,以老庵、新庵为据点在满足水手的生存生活的需要的功用似乎超过精神追求,因而在精神的和物质的互动中物质是先行的,换句话说是底层物质的不满足也推动了民间宗教组织的发展。

  马西沙 《中国民间宗教简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TOP

谢各位鼓励

TOP

也赞同楼上两位的批评。要驱除自己所持的神秘感,自我感觉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方面普及一下宗教的基本知识,当然了宗教环境的体验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先从了解开始,慢慢去除想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