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被国人淡忘的十大传统民间游艺(二)摘自《中华风俗历:活在岁时记里的传统中国》

被国人淡忘的十大传统民间游艺(二)摘自《中华风俗历:活在岁时记里的传统中国》

【蹴鞠】
     蹴鞠在古代极为盛行,相传起源于黄帝时。《史记》:“处后蹴鞠。”《后汉书》:“六博蹴鞠。”《汉书·艺文志》有关于蹴鞠的文字二十五篇,颜师古在注释中写道:“鞠以韦(皮革)为之,实之以物,蹋以为戏。蹴鞠陈力之事,在昔附于兵法。”《太平御览》引用《三仓解诂》称:“鞠,毛丸,可踢戏。”
    蹴鞠,就是如今的踢球。汉朝时做这种游戏,要在地上挖出洞窟,把球踢入其中,又因为球很容易跑到别的地方,需要奋力追逐,所以还要挖出一条界线,以示限制。(可参见《后汉书》中的《戚夫人传》及《霍去病传》)隋唐时有专门的球场,宽广平坦,和今天的运动场没什么差异。蹴鞠的时候,把两根数丈高的竹竿插在地上,并用网把竹竿网住,作为球门,以能踢进球的为胜。踢球的人分为左右两队,相互比赛。还有一种称为踏球的娱乐,即用脚蹬踩在球上,拐弯奔跑。《唐语林·卷五》:“今乐人又有蹋球之戏,作彩画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蹑,球宛转而行,萦回来去,无不如意,盖古蹋鞠之遗事也。”明朝汪云程著有《蹴鞠图谱》,上面罗列的规则很是详细,涉及分左右两队、球门、社规以及踢法等许多细则。及至南宋临安,蹴鞠打球已皆有社团。

【角力】
    角力,我国古时候称为角抵,也称为觳抵,民国时统称为摔角。相传黄帝时期,蚩尤有角,用角抵人。而后人进行的角抵游戏,战国时就已经有了。秦吞并六国后,角抵之戏也广为流传。东汉文颖为《汉书》作注中有:“两两相当,角力技艺、射御,故名角抵也。”《史记集解》中引应邵语曰:“角者,角材也;抵者,相抵触也。”可见角力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比试武技的方式,以其作为游戏,用以夸示武力。《史记·李斯传》称:“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汉书·武帝本纪》也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另有:“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可见秦汉皇室都酷爱这种游戏。
    角力在东汉时的长安和后魏的洛阳尤为盛行。张衡《西京赋》称其为“程角抵之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载:“羽林马僧相善抵角戏,掷戟与百尺树齐,虎贲张车渠掷刀,出楼一丈,帝亦观戏在楼,恒令二人对为角戏。”到了隋朝,凡是都城百姓,每逢正月十五日,都要进行角抵游戏,戴怪兽面具,男子穿着女子的服装,摔角运动失去原来的尚武精神,以至大臣柳彧曾奏请废除这一活动。宋朝时,冀州有假扮成蚩尤表演的娱乐,由两两相对的人戴着牛角相抵较力。这一活动后来流传到日本,更名为柔术。
    蒙族人平时居住在部落中,常有两三个少年,身穿皮制衣服,脚蹬长靴,以两人为一组,各自用衣服的颜色作为区别,在地上画一个圆圈,铺上沙土,分东西方向,徒手相扑,另有一人裁判,连胜十人者为止。遇到祭祀大典等日子而进行此项游戏,则兴致更高,王公也必要前去欣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