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阿拉善盟积极抢救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拉善盟积极抢救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拉善盟积极抢救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www.nmg.xinhuanet.com   2008-11-10 11:37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9日电(包秀文、牛甜)内蒙古阿拉善盟近年来积极开展抢救、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近日公布的自治区第一批10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8名代表性传承人中,阿拉善盟占到7大类、46名。

    据了解,阿拉善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蒙古族长调民歌、沙力搏尔摔跤、蒙古鹿棋、蒙古象棋、蒙古传统游戏诺日布和吉日格、阿拉善地毯制作技艺、蒙古族驼具制作、查玛、阿拉善佛教岩刻、阿拉善烤全羊、广宗寺佛乐等17个项目。

    据阿拉善盟群众艺术馆馆长呼群介绍,近年来,全盟各级文化部门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搜集整理蒙古族长、短调民歌2000余首,民间故事200多个,蒙古族谜语、谚语300余条,传统手工技艺近百种,还有民俗、体育竞技、音乐、美术、医药类的大量资料。已拍摄影像资料约12000分钟、图片18000多幅,采集录音7780分钟,记录文字50余万字。经过筛选、论证,确立了一批旗级、盟级重点保护项目。目前全盟有两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阿拉善烤全羊、查玛、蒙古象棋、沙力搏尔摔跤、阿拉善地毯、蒙古族养驼习俗等6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继续开展了项目的挖掘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对蒙古族骑马射箭、蒙古族传统医药两个项目进行了摸底调查和挖掘整理,初步掌握了两个项目的基础材料。

    为了让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中“生根”,阿拉善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消夏活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在民族学校开办蒙古族长、短调民歌以及沙力搏尔、蒙古族棋牌游戏等培训,以使这些项目在青少年中得以传承,同时也营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