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1期敬文沙龙直播帖

21期敬文沙龙直播帖

杨利慧老师主持,介绍董晓萍老师的学术方向及学术成果。
董老师近期研究方向:新时期的民俗研究和国家文化建设。同时也关注以民俗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建设。
体现了本土专业的文体意识,和开阔的视野。
曾在多国学习工作过,有多国学术训练的融合。

民俗学是作为社会科学还是作为人文科学发展?转化过程的优劣,存在什么问题。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董老师发言

感谢大家来听这个“未必有用”的介绍,也感谢朝戈金研究员来参加沙龙。谢谢大家的到来,咱们一起讨论。我准备比较仓促。
钟老离开我们12年了,我们可以思考、反思什么?他为我们北师大学人留下的宝贵财富究竟是什么?

《民俗学的人文学科建设模式》

什么是钟老留给我们的财富?什么是我们应该理性发展的?现在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

去年以来我写了一些文章,连续涉及到了这些问题。《民俗文化的新建设》、《政府非遗与民间非遗》、《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建设》。

简要谈谈个人观点。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国家文化模式-社会经济模式-五四文化模式

非遗浪漫主义-经济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一、民俗学团队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大师精神。
第一,钟先生是高尚风格的教师。学无高低贵贱,人无亲疏长幼。
第二,钟先生是学习型的智者。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钟先生是正确处理挫折感的伟人。

大师精神传承的力量就在于能在团队中传承。钟老走的时候留给我们八个字“建立中国民俗学派”。北师大成了中国民俗学派的发源地。我们的教师人数很少,但是我们11人,多数都在国家多方面拥有话语权,这个比例是最高的。钟老没有告诉我们民俗学怎么在社会学和文学之下发展,但是北师大的民俗学形成了多方面的分支群,是符合当今一流高校的发展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连续12年排名全国第一(03到12年)。
北师大民俗学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全国排名也一直是第一。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钟老教给我们的是如何扎根中国国情发展民俗学。
钟老教出了很多学生,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朝戈金、尹虎彬、巴莫和她姐姐等。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二、民俗学人文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与预测

团队文化背后的深层问题是民俗学发展的理据。思考中国民俗学的建设模式。

(一)五四文化模式
民俗学的最初成立与两个概念有关,“民间文学”、“民间信仰”。承载载体是民间文学的体裁(genre)。民俗学19世纪在西方兴起,是对文学的思考有关。我们国家20世纪的民俗崛起走了不同道路,体裁很早就转向文化运动。1934年就提倡建立民间文艺学。1979年正式成立民俗学科。
明清民间文艺思潮的转变。从明代复古文学运动重新评价民歌开始的,明清新兴的时调小曲是当时的大宗。这后来为上中下三层文艺的发展提供遗产。还有明清戏曲的发达。把“戏”和“曲”两个概念整合。民间文学非正统文学的价值。

看图:五四时期与后来学者研究明清民间文艺重要著作体裁分布示意图。

五四文化观还是在与明清文艺通气。

图:五四白话文学(含民间文艺)书目基本数据示意图。

五四学者强调文本的研究。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电脑没电了。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