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竹簡
地址: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787872/
介于人类学与文学之间?
后记中有藏族学者评价,大概意思是说:这本书是介于人类学与文学之间,因此吸引双方面的读者,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但看完这本书却觉得有点言过其实。
作为一个在西藏生活了很多年的“西藏人”,作者写起西藏来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隔膜。如果当作散文来看,这本书写得还凑合;当作猎奇来看,则会有点失望;如果当作人类学来看,就基本没有太多的价值了。
作者的优势在于,她生活在西藏的那个年代,是在旅游业把西藏掀得翻天覆地之前。但是,她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书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她对西藏的热爱不可否认,可是,还是有点太煽情或者说太过忽悠了——严肃点儿说,也就是把西藏理想化和浪漫化了。而且,无论是藏北,还是阿里,都写得乱糟糟的,没什么系统。个别篇幅不错,但整体而言就稍差了。
而且我挺受不了的是,她和摄制组为了拍摄西藏文化系列方面的纪录片,为了拍得漂亮一些,还要求当地的活动改地点。其实,人家对地点的选择,不也是西藏真实风俗的一面吗?而对于当地资源的开发(掠夺?),当地人不同意,而后来去找活佛。活佛同意了,她就认为是开通,那如果活佛当初不同意呢?还有,她把西藏人朴实的环保行为,认为是“消极的环保主义”,而她如何定义这“消极”呢?“消极”就一定是不好的吗?
其实马丽华对西藏的态度,是带着“大汉族主义”或者“汉族精英主义”的。写藏族,还是西藏作家自己写得好,比如阿来。阿来的《空山》3部曲,还有早年出名的《尘埃落定》,都很好——尽管是小说,却比一些散文、报告文学、甚至纪录片,来得更为真实。
当然,没去过西藏的可以看看,它还是能唤起大家对西藏无限的向往的。或者说,它其实很适合并不打算真正了解西藏和藏族人的读者——读书,有时候只是图个自娱自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