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敬文沙龙直播贴~~~~(图见21楼、22楼)

《民间文化论坛》副主编提问:民俗学者和我们的生活,民俗学者是主体,应该是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主体。民俗学者应该把田野看作对象还是完整的生活,很可能我们完成的作品中是割裂了生活的。
第二个,为什么民俗学者的东西百姓认同度不高?他们写的是哪一类作品,为什么不吸引?民俗学者在公共传统文化中的角色该怎么平衡?
第三个,趣味民俗学与日常审美的关系。


老师回答:山曼老师是不断积累的。民俗学在地方性知识方面也应该是一个专家,而不只是方法论方面,民俗学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样才能写出趣味性的书。现在的民族志多是学术性的。
学术性的作品的普及,学者应该制作出公共的文化产品,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生活也是需要去解读的。老百姓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过年,但是我们要提出各种答案,这样有助于文化传播。
美,肯定是有趣的。上世纪八十年大家都在搞美学,但美德本质是什么,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就是生活”,所以民俗生活就是美的。政府提出各种经济指政治指标、却没有提出民俗,仅仅是物质丰富,不能算小康。农村的建设应该受到更多的学者关注。农村城镇化,要关注农民,关注土地。民俗学者责无旁贷。很多小康指标是不能用数据呈现的。

TOP

副主编继续提问:日常审美是民众的审美,它跟趣味民俗学,趣味民俗学还是属于精英的,两者如何勾连?

万老师:很多东西去解读才是有意义的,不去解读就不会发现意义,应该揭示两者的关联性。

问:趣味民俗学和精英审美是不同的么?
答:是有很大差异的。现代人们生活的导向是由精英主导的,比如八小时工作制、比如交通堵塞,但是还有一些纯粹是民间的,是自由的,与政府主导文化形成反差,颠覆关系的。我们应该呈现出来。

TOP

杨老师主持:总是有很多人喜欢万老师,他在路上总是讲笑话,各种颜色的,还唱民歌,讲风水。吸引少女,还有很多中年妇女,老少通杀(万老师插画)。这就是万老师提的趣味。虽然讲话比较分散,但关怀是很明确的。民俗学要更加吸引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生活。我记得钟老在三十年代末谈到,“旧生活表情的勇士”(貌似)。提醒我们如何开掘民俗的魅力。学者多侧重理论,对应用民俗学关怀较少。这就是万老师提醒我们注意的地方。

TOP

中场休息十分钟,接下来是萧放教授。

TOP

第二场开始

TOP

康丽老师主持:微观的角度。地方性知识和理论相协调。反思被内化成为学者进行思考的重要力量。因为反思的存在,使我们关于地方的思考面临诸多挑战。在我们刚开始接触民俗学时,都有很多天真的想法,但现在已经不太合适了。学者首先要自觉,然后要自省。

萧放老师:地方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

TOP

萧放老师发言内容:

我的讲座比较催眠,大家可以打瞌睡。
本来应该讲历史民俗学,但是在去年暑期班讲过就不想重复了。今天的内容与钟老的宗旨有关系,我讲地方文化研究的问题。
地方文化与地方关系概念有大有小。我针对几个问题来讲。
地方学的定义:地方学顾名思义是对特定地域空间内的生态环境、经济方式,社会构成、文化传统等
地方学的特点:文脉的梳理、历史接续、地方特点

第一、超越地方的地方文化研究。要保持理论高度,超越地方看地方,鸟瞰地方文化。很多学者熟悉地方文化,缺乏理论
1、文化整体角度看文化,总体文化中的局部研究。虽然以特定地方为研究对象,但要超越。
2、从文化联系的角度看地方。地方文化是网络整体中的网结,发掘其潜在意义,要从其关联的文化体系中着手。地方不仅不是孤立的存在,还是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3、宏观历史构成中看地方。地方是历史地、层累的地方。应该特别强调历史的视角。文献和田野互相补充。现在的趋势是田野,文献重视不够。地方是经历是历史变迁的地方,是历史构成的一个结点。不仅是地方自身的时间,开应该关注大的时代历史给地方带来的历史印记与记忆,通过战争、灾难、移民、交通、事件、地方行政区划等深刻影响地方人民的思想意识,以致成为地方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TOP

第二、特定地方文化的微观与综合研究
深入地方文化内部进行微观研究,两方面
1、充分发掘地方资料的蕴藏,文献档案资料、考古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将资料数据化、信息化。
地方资料由四个方面组成:地方社会、a、个人和家族有意编写保存的文献资料,政府档案、地方志、笔记、家谱、文集、杂纂、竹枝词、碑铭,尤为重要的是地方志,北京尤其丰富。外国人写的关于北京岁时记的资料。b、地方生活中的辅助性实物、文字、图像资料,这类资料是一个很好的。c、地方社会活态传承的口头资料,神话传说、谚语、杂耍等。口头性、仪式性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d、地下考古发现的文化资料。
2、通过大量的文献档案资料,口头资料,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归纳地方文化渊源,类型,演化阶段、运行的内在逻辑,加深对地方文化的认识,综合研究。对地方文化发展路径进行引导,以促进地方文化的当代发展。地方性研究要发掘内在东西

TOP

第三、地方文化的平行研究。宏观微观之外,还有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平行比较研究,我从比较文学观念借来。两种研究方式:1、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平行比较研究。加深对地方风土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解,风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概念。和辻哲郎的《风土》。风土是自然、历史、人文的风土。地方风土制约着人们的生计方式,特定的风土决定特定的文化特性。
2、另一个是对地方之间互动关系的平行研究。地方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社会联系,形态形式多样。要考虑动态和变量的关系。举例北京和天津的互动关系。地方间的平行研究,属于中观层面,比较不同地方特性,以及形成特性的历史与未来的可能。

TOP

第四、关于北京地方文化研究的几点看法。
北京是金元以来的首都,是首善之区,同样是地方。
1、研究北京文化要超越北京地方,要以宏阔的视野,华北、中国、东亚、乃至世界的位置进行适当的定位研究。北京历史文化丰富多样近现代又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从历史时间看,是中国历史都城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单元。北京城与传统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皇权思想,居民构成也是以宫廷政治与社会生活需要。
虽然改朝换代,但民众的生活文化却很少受影响,沉积在北京文化的土壤中。
2、对北京地方文化进行深度研究。深入北京内部,理清北京的文化肌理与脉络。首先是大量文献与档案资料。如熊梦祥《析津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是重要资料,以及外国人书写的。其次是政府档案,年鉴中的文化资料、当当代人的笔记与口述资料。
3、关于北京地方文化风土类型的研究。特殊的地形、地理条件。性格强悍、容易发怒由其生存环境决定。它和游牧文化是抗拒和连接并存,有很重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汉族文化一般内敛,讲究伦理,但北京地方的女性经常抛头露面,把男人抛在身后,做小买卖也是女性。与北京 地方民族地方文化有关系。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4-1-11 16:40 发表
能不能帮我提个问:地方文化这个范畴是如何提出来的,“地方”如何理解?哪里不是“地方”?地方和民间有啥关系?
好滴

TOP

萧放老师带来了临近天安门的一个会所的相关照片,但是遗憾的是不能展示······PPT各市问题···在这个会所每个月生活费只有300元,但是他们依然生活的很悠闲~距离北京天安门很近的地方却存在这样一个地方,他们的文化丰富了北京的文化。
北京的当代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有一个新的形式的改变,总的来说是北京文化重新整合,北京水很深~~~~
外来人可能是看到一个角度,北京的文化意义需要我们去发掘探讨。值得大家去调查,城市田野和乡村田野很不一样,刚才讲的地方文化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TOP

评议人:赵世瑜老师

康丽老师:在你的大学的冠名少了师字有什么影响?
两个学科赵世瑜老师的社会史的卓越成就,赵世瑜老师对地方文化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是赵老师的一种精神
在被问到“如何评价钟敬文先生您的导师”时,赵老师回答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赵世瑜老师:回家真好!!!重新体验钟敬文先生的,15年转瞬即逝·····
本来没有差役,刘铁梁老师临时脱逃····现有户要来承担差役
让我来评议,萧放老师觉得他诚惶诚恐,实际上,是我诚惶诚恐,一般我是属于“毒舌”一类的,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慈祥了
之前,万建中教授把学问和研究的对象融通的更加圆润了,达到了非常高的例子,他和山曼老师有很多共性,包括颜色笑话,很多民俗文化,回来了,有了很多变化,完全是独当一面

拍马屁结束·······(笑声)

东四西四,东单西单,四个牌子····你要不注意,转瞬就改变了

东岳庙琳琅满目的东西,很多东西,这就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想到邻里的年轻人,距离的都是遥远的东西,甚至在讲完了之后,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清醒,给年轻人讲的东西都是遥不可及的,而不是身边的东西,现在小孩子放眼世界,自己的草根就没有了,过去的传统教育,当妈的教当下的故事,念叨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而距离比较遥远的是由学校的老师教的,现在基本上当妈的讲述已经很少了,这基本上是缺失了,现在大家只知道元的东西,不知道进的东西,这种缺陷就连民俗学者都不能做到,就算是民俗学者总对自己的家乡有种特殊的感情,萧放老师提到,甚至到了北京四年,到一个地方做四年田野的没有看见,就你上大学的时间,你走走,看看,有没有做过???生活的一个部分,你有没有呢??基本上没有,不能怪别人,只能扪心自问,怎么样来传承之前母亲所要做的,需要共同的努力。

TOP

我挺讨厌用···"~学、~学",
萧老师的三个维度研究后,没有什么可以讲的,讲的非常全面,都对!
我建议,你将第一个放到最后一个去,这样的一个研究说到地方志的好处,但我们是要一个超越性的问题
经过质疑和讨论,讲到他们非常强调地方感,提到的格尔茨,本国的费孝通先生结构性共时性的问题,在学者当中得到很多重视的方面
我想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地方研究的重点在哪里???
首先一个无论是各种各样的资料,我们需要知道这种地方性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拿到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首先不是说就是去轻信这个东西符合了我们预设的东西,首先这个东西是那样的人制造出来的,回到中国的老本行“考据”,这种工作很多没有做,许多地方志经过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你只有对这些过程了解的清楚了,你才比较清楚的知道在什么地方用~~~~
我在很多大会上,忍不住要放炮!!!北京市,很多基本的工作没有做,61年万寿杂记,到现在这么多年了,其中有一段碑文,为什么神榜把他搞错了,一帮民间的人和皇族打官司的记录,很有价值的材料,非常常见的关于北京的资料,经过了半个世纪,我检索了很多引擎,没见过用这段材料,非常基本的工作没有做
口述等等要找出是很艰难的,但是,你要是做出来,这是必须的!!!

很关键的是,你想要寻找到地方文化的特质,要想认识这个,就要这个机制中进行!!!

在这种地方性文化研究当中,过去研究把民俗研究对象简称为民俗事象,聪明人是不会被这民俗事象限制的,都会发现他背后的具体的特定的人群的

如果要研究北京,我过去提出几个方面:长时段、族群
珠江三角洲的研究,在明代初年的历史以前的记录找不到,真正可以梳理清楚的历史

北京是一个非常连续不断的历史,研究北京最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族群,我们都是北京人,又同时不是北京人~~~你可以坐很小很小的大院,把所有的个案积累起来,就可以做出来一个很好的硕士论文,总而言之,在这个过程中,你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像这样的很大的思考是要贯穿到小的地方!!!

TOP

提问环节:
归有光替张多童鞋提问:地方和民间的关系
萧放老师答:空间确定的问题不是一个学理的问题
民间是一个层级的问题
地方要怎么去对应

归有光童鞋问:你认同万老师的趣味民俗学呢?
很好的话题,民俗学与大众的沟通是我们应该去实践的东西,趣味民俗学到底怎么界定,这样就没与味道,这是一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作为学理去研究就会很枯燥,我们在做这类事情的时候,尽量的根据对象有道理有思想,有思想才有深度

归有光童鞋问:怎么避免模式性个案?
萧放老师答:模式可以借鉴,但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个性,所以不会有模式这个问题

程德兴师姐问:地方学、社会学想象力等等激发了很多想象,让我想到叫魂的研究,但是地方微观研究强调历史,把地方文史资料,过分资料化?
萧放老师答:叫魂的这个角度是很有意思的,资料是一个基础,没有资料只是空想!!!

程德兴师姐问:超越地方的落脚到平行学,民俗学还是没有摆脱模式?
萧放老师答:类型和模式是很好的,民俗的特点就是要类型性,根据具体的材料,把他用好才是对的,不能为了理论而理论!!!看看顾颉刚。

代改珍师姐问:对于什刹海的研究。
萧放老师答:做什么角度?都逃不脱历史的研究。
赵世瑜老师答:你觉得你的问题意识呢?你做田野那些访谈,你体会出哪些问题,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们的问题从哪里来?符合我们预设的问题意识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