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有童鞋在读或读过《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
户晓辉的《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
楼主今天剪了个新发型,自我感觉良好,整个过程除了理发师比较话唠使劲推荐做头发、办会员卡之外,还是蛮愉快的。因此,楼主心情大好,在此国庆假期已经过去一半的桑心难过的时刻,决定草草整理一哈户先森的《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导言部分的读书报告。
背景:本书由导言and四章组成,分别是:一、(人)民;二、母题和功能;三、神话;四、生活世界。导言部分是每个同学都要读的,其他四章妹纸们两两一组做报告。楼主目前只做了导言部分的报告,so,贴出来,希望有读过的童鞋可以共同讨论。
本书涉及好多哲学概念,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民俗学(民间文学)进行批判。楼主无力,看完整个导言部分,只想说以下几个问题:
1、楼主深刻地反思了从前对“民俗”、“民”的肤浅认识。我以为民俗学注重的应该是“俗”,也就是记录工作,民俗学者的工作就是做好客观、完整的记录,所以一度怀疑民俗学做这样的文本记录或者俗物保护有什么意义?有什么意义?咆哮完之后,楼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管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出发点都必须是“人”,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俗”的载体。我们焦虑,是因为忽视了那些默默注视我们的灵魂,而这些灵魂恰恰是最平凡却又最接近“美”的。
2、“爱”与“自由”真的可以实现吗?作者所讲的“爱”类似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无差别的爱。据老师讲,户晓辉先森应该是受基督教影响比较多,所以他这个“爱”与基督教的博爱关联很大。可是我们回过头来想,当出现尼采所说的“上帝已死”时,该怎么办?工业文明把人类都圈禁在一个巨大的动物园中,以致于“人"逐渐失去感受真善美的能力。被冷漠紧紧包围的人类,渴望爱却又排斥主动追求“爱”,都市民俗学要面对和解决的不正是这样的问题么?关于“自由”,作者是希望达到一种绝对的自由,即排除了一切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的自由,我理解的就是达到庄子“丧我”的境界。可是,人能排除一切社会关系活在这个世界上吗?从一出生开始,你就是一个“社会人”,即便如孙悟空那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也必然逃脱不了如来佛的手心,人又怎么能排除一切束缚而“遗世独立”呢?爱与自由只能是作为终极追求,却不必然能实现。
3、纯属楼主个人吐槽。为什么现在的学者都喜欢使用西方的理论呢?这主义、那主义,外国的月亮真的比较圆么?作者论述纯粹民间文学,楼主莽撞又无知地以为大可使用东方哲学,或许表达还能更清楚形象生动。就比如作者论证自由这一段,康德、海德格尔,“主体”、“纯粹”,一大堆名词看得楼主眼花缭乱、找不着北,顿觉人生迷茫,前路坎坷。写书是为了让读者看不懂么?何必呢。(好吧,楼主肤浅又无知)窃以为,金庸大得东方哲学的神韵。《笑傲江湖》里有提到《独孤九剑》剑谱,兹摘录:“归姝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整个独孤九剑的剑法精要就在于“以无招胜有招”。“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自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此乃大气魄也。另有《倚天屠龙记》里一段情节,楼主印象深刻。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问了好几遍“忘了多少”,张无忌从忘了一小部分,到一大部分,到全忘了,张三丰才满意地点点头。这个过程不正是向“纯粹”迈进的过程么?可能作者的确需要一堆深奥的理论支撑,但作为读者,还是让我肤浅到底吧。
之后的章节等整理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