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感念---长江大学非遗社团答谢《中国民俗学会贺信》书
小序:
这是一群因为没有顾忌而大胆实践的本科大学生;
这是一群因为淡忘家乡而立志回归家园的远方游子;
这一天,2009年12月28日,他们却意外收到了来自我国最高水准的民俗学研究团体---中国民俗学会至高无上的嘉许与热情洋溢的贺信!
于是,我们想:
每个时代总有一些事件,每个人总有一些转折,让历史深刻铭记,让人们永远感念;而这封沉甸甸的镌刻了钟敬文先生名言的《中国民俗学会致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贺信》,正是一个必将被历史珍藏的事件,正是一个必将寓示我们大学人生转折的美好记忆!
于是,我们想:
永远感念中国民俗学会吧,但一定不是一句空头的答谢辞!
一 答谢诗
《十九岁的青年》
1
当2009以甲流的方式
包裹长大的校园
当2009以1024的方式
感动中国的灵魂
此刻
我们成长为十九岁的青年
当家乡已不再温馨
校园生活成了简单而轻狂的情人节
当老师已不再熟悉
浪漫学子成了孤单而冷漠的新人类
此刻
我们成长为十九岁的青年
来吧
亲爱的同学
让我们携手寻找一座圣殿
她是人类
她是家乡
她也是我们梦境中的自己
因为
我们是十九岁的青年
2
您听
唐人的古琴又弹出美妙的天外之音
您看
楚人的祭祀又激起竞渡的祖先之舟
您饮
夏人的陶器又盛满生活的豪迈之酒
可是
我们并不知道
这就是我们祖先的遗产
是呀
历史的延续将人类铸造
人类的记忆将历史重现
而生活
将永远饱经沧桑的嘀咕——
历史
断裂着
人类
淡忘着
前行的路啊
每一步
都那么现实那么未来
可是
我们始终在寻找
那无数个我们祖先的遗产
3
一次偶然的会议
让世界记住
人类有多么丰厚的文化传统
人类有多么强盛的文化能量
而这些
恰好在当代的中国
被命名为
文化遗产
而这些
恰好在当代的中国
被存放在
古旧的博物馆
十九岁的青年来了
我们不相信
博物馆能容纳整个遗产的真实
我们不相信
巍巍华夏延绵不断的
只能存放在现实边上的古城之中
十九岁的青年来了
我们要记录
渗透在生活底层的一点一滴
我们要记录
表达在杰出艺人的一言一行
浓缩于僻远乡间的一人一物
这就是
十九岁的青年们
呤唱的一个句子:
传承家乡非遗,守护精神家园
这就是
北方圣殿的中国民俗学会
让我们起身致敬的理由
二 答谢礼
仪典:
2009年12月31日---年会开幕式上,主持人宣读《中国民俗学会致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贺信》,全体会员起立以掌声致谢
礼包:
2010年01月01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组委会向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快递会议文本,并上传论坛一个“年会图文礼包”
一句话答谢辞:
我们这群长江大学十九岁的童鞋,一定用最真诚的行动,永远感念中国民俗学会2009年最珍贵的嘉勉!
此致
敬礼!
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组委会
2009年12月28日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09-12-28 05:2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