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甘肃部分地区元宵灯会和元宵节俗

甘肃部分地区元宵灯会和元宵节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关于元宵节的各种风俗传说也是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其中也都是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种种期盼与向往,有的热辣奔放;有的深沉含蓄;有的悠远神秘;有的温馨浪漫。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古代的情人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首词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充满浪漫色彩的元宵之夜。

  在我国西部很多地方的习俗中,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物件。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裏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习俗和浪漫,元宵节也被许多人称为“情人节”。

  兰州的元宵节俗

  兰州人过元宵节基本上和国内尤其是西部很多地方的习俗是一致的。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邓明先生曾撰文指出,兰州的元宵节有四大主题,一为吃元宵,二为灯会、猜灯谜,三为放烟花爆竹,四为闹社火、唱太平歌,其核心是一个“闹”字、一个“圆”字,要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尽情宣泄,合家团团圆圆再团聚一次,节后各奔四方,勤勤恳恳埋头劳作。

  据邓明先生考证,自明清以来,兰州人就盛行闹元宵的习俗。据《皋兰县续志》记载,明清时“元宵前后四日,作粉粢,馈元肴,夜烟灯、箫管、彩帐、锦屏、秧歌、社火、侲童、番鼓、侈丽甲于陇右”。

  兰州人制作的元宵也自有特色,元宵以桂花冰糖核桃仁馅的居多,有自家滚制的,更多的是甜食店滚制的。店家将一盘盘点有状元红的元宵码成金字塔,听任顾客购买。为了招徕顾客,特用棉花团成元宵,点上状元红,在方盘里码成金字塔,挂在店铺门口,分外醒目。亲朋互赠元宵,用以表示百事顺遂圆满的祝愿。正月十五的晚上,每人必品元宵,取意合家团圆和睦,表达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康乐、日子甜甜蜜蜜、诸事圆满的心愿。

  榆中观灯

  元宵的灯始于何时?据史料记载,是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近年来,和国内很多地方一样,榆中城乡的灯会越来越盛行,县城或一些大镇子,每隔几年都要举行大型的灯会,从腊月二十九开始大街小巷都要挂上各种各样的灯,到腊月三十必须要挂齐。从正月初一开始人们观灯闹新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大人小孩都要去观灯,有不少村子的人趁着农闲开着自家车或是出租车带着家里的老人和亲戚朋友去县城观看华灯齐放,灿若霓霞,爆竹轰响,锣鼓齐奏,社火穿城,人山人海,笑声连连,灯火通明,真是热闹非凡。

  榆中县文化馆彭举彦馆长告诉记者,每年正月十五观赏完灯后,人们又赶到县城中心广场和金牛广场去观看烟花,到了晚上八时,焰火喷射升空,呈现出各种图案:有的是一片茂林修竹,有的是当空盛开的朵朵菊花,把夜空照得通明。焰火升空,炮声轰隆,县城的元宵节氛围至此达到高潮。

  庆阳人过元宵节

  在庆阳地区,人们习惯于将元宵节称为正月十五,并向来把它看作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前夕,各家各户准备的年货已基本用完时,十五前夕,人们又要为十五重新购置各种食用物品,筹办丰富多彩的社火灯会。正月十五当天,人们重祭灶神、财神、土地等诸神。入夜,户户门前大红灯笼高挂。小孩则手提各种自制的鱼灯、荷花灯和兔灯等,随大人们逛灯会,相互观赏,看热闹。

  西峰市文化局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过去西峰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有多处固定的“灯山会”。 灯山会热闹非凡,而灯山会上的“香树”“灯树”更是辉煌别致。届时,群众自编自演的“社火”也高举形态各异的高脚灯笼,敲锣打鼓到各村社、街道及门店前演出。

  在这些热闹的民俗中,“打铁花”、“蒸面灯”是庆阳人正月十五的特色。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打铁花”,就是用旧犁铧在正月十五夜烧炼成铁水泼向高大树木的顶端,铁水与树枝接触,瞬间迸溅出金光闪闪、五彩缤纷的火花(即:火树银花),以此作为一种节日的庆贺活动,供人们观赏。

  “蒸面灯”,也是庆阳人传统的正月十五习俗。正月十五,家家户户讲究用酒蒸面灯。面灯一般有两种,“广灯”和“月月灯”。

  凉州元宵灯会

  凉州人的元宵灯会也很有特色。

  据乾隆十四牛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旧时,金塔寺等地有黄河灯会,情景亦十分壮观。建国后,历年元宵节的灯会胜似往昔。

  据武威市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武威元宵灯会,不论新俗、旧俗,都要举办三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元宵当天,天刚擦黑便万灯竞放光华。此夜,凉州人都要出门游灯,街上人头攒动,灯光闪烁,热闹非凡。如果遇到龙灯,则观灯者必从龙下钻过,说这样一来就沾了“龙光”。又据说龙是多子多孙的吉祥物,钻了龙灯,就可以人丁兴旺,日子红火。由此可见,元宵节的盏盏彩灯,不仅好看,而且也寄托了凉州人对更加美好光明前景的向往。

  在凉州农村,元宵闹灯又别有情趣。农村的花灯,于朴拙自然中见巧夺天工的智慧。有的用玉米芯浸油,燃作火炬;有的用洋芋或萝卜将里面剜空,灌上油,插稔子点燃作火炬;还有的将老葫芦壳削至半透明,外绘以各种图案,制成花灯。更多的是以彩纸扎成各种形状的灯笼。凉州的元宵灯会,源远流长,颇负盛名。

  旧时《风俗志》载:凉州“元宵前后,四市竖坊,盛张灯炬,且架高山,蒙纱画佛像,名鳌山灯者,不一而足。镇海、姑洗两塔,亦层层燃灯。一时燃爆竹,吹箫管,火树银花,与日月交辉;笙歌欢腾,彻夜不休;人民云集游乐,以为太平丰余之兆,自唐时已然。”

  凉州灯市中,最神奇有趣的要数金塔寺的“黄河灯会”。“黄河灯会”,顾名思义,就是取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意,有“阵排天地,势摆黄河”之妙。又说是仿照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第五十回“三姑摆布黄河阵”里黄河阵的摆法。先扎好灯山门一座,悬灯结彩,以立门户;后取中央太极之意,在灯阵中央竖五丈高杆一根,上挂九莲宝灯、吊斗、旗幡;再将360根灯杆,挑起360盏各色花灯,按九宫八卦之势,分为九座城池,摆成黄河九曲连环之阵。观灯者必须按八卦方位,按照一定路线行进,方能曲尽其妙,遍踏所有灯城而出,否则将会迷失方向,如入迷宫。每年元宵燃灯,四方乡民蜂涌而至,照以上规矩遨游黄河灯阵,“出入门户,连环进退,井井有条”。









(责任编辑:甘肃文明网 来源:甘肃文明网)




http://www.godppgs.gov.cn/2011/0215/60.html



TOP

回复 2# 的帖子

victory:

[ 本帖最后由 狄道流珠 于 2012-3-1 16:18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