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楚地风情]打得罗(陀螺)

[楚地风情]打得罗(陀螺)

[楚地风情]——打得罗(陀螺)


得罗形状似莲蓬,引以皮条旋若风。
越转越鞭鞭越转,一时忙煞众儿童。
——汉口竹枝词

    陀螺,在武汉叫“得罗”。以前的孩子们小时候经常玩,男孩子尤其喜欢。
   “得罗刻木为之,平头尖底,皮条缠之,引放於地,旋转不已,少缓则鞭之,古名‘千千’”。
    陀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那时候它的名字叫“千千”。“千千”是直径约四寸、象牙制的圆盘。当中有一个一寸长的铁针,用手拧这铁针,使针尖在桌上旋转如飞,快停的时候用衣袖拂动它,比赛谁转得久。这游戏是宫女们在深宫里寂寞的时候玩的。和现在的玩法相比,那时候的玩法文雅多了。
    宫女的纤纤素手拧转“千千”,再小心翼翼地用衣袖拂它,“千千”的转动带来了宫女们舒心的欢笑,所有的不快都烟消云散。用鞭子抽陀螺的玩法则似乎有点暴力,这样陀螺无形中成了一些男孩发泄多余体力的对象了。
    陀螺的名字最早见于明朝。它是否由宋朝的“千千”转化而来,已经不考。明朝时陀螺已经成为儿童的玩具,而不是宫女的角胜之戏了。无形中,宫女为儿童开发了一种新的玩具,看来,深宫并不仅仅能生产怨妇,也能生产发明家。
    陀螺有各种材质。最经典的是木质的,它像个漏斗上圆下尖样的一个锥形体,在尖头上安有一个小钢珠。亦可在陀螺涂上几圈环形颜色,转起来就非常好看,另外还需制作一个鞭子,即用约二尺长的一小木棍,在棍的一头系上一根绳或细皮条、布条即可。
    铁陀螺和木陀螺转动的时候是无声的。塑料陀螺则与之大不一样,它可以发出声音。这种陀螺陀中空有洞,上下有柄,上面的柄可以用来绕绳抽绕,一旦旋转起来,陀身的洞眼便会发出“呜呜”的声响。为了使它能够旋转得更快,声音更大,往往在绳端系一个活动的小木片。绳子缠好后,一手紧抵陀螺,一手猛力从木片洞口抽绳。这样,陀螺便会飞转,发出洪亮的声响。看着像幽灵一样旋转的陀螺,思绪会跑得很远,甚至会由飞转发声的陀螺想象到随风呼啸的轰炸机。
  有些玩技好的孩子,可一人同时抽打2至3个陀螺。同时有几个陀螺在身边旋转,你得不时紧张地注意它们的动态,看见有一个转得慢了,就给它一鞭子,像个监工一样。这样满头大汗地在多个陀螺中间来回盘旋,不停地挥动手里的鞭子,像一个暴君。陀螺任劳任怨地不停旋转。那种满足感真是无与伦比。
    被鞭子抽着旋转的陀螺简直就像对现代人的一个绝妙的隐喻:滚滚红尘中,人们被时间赶着走,被工作赶着走,被责任赶着走,在各种重压下生活,围着自己的生活圈子打转,生命不息,旋转不已。
   
                                
                                                                                                                                                                                                                                                              
    武汉(湖北)人喜欢打得罗,省市运动会和民运会都设有这个项目。而且由于玩的人多,在武汉还自发地形成了几个固定的打得罗的地点:江滩、解放公园、硚口公园等。
    如今,不知道还有多少现代人玩陀螺,再过几年,或许大多数人连陀螺是什么样子都不会记得了吧。其实这个游戏简便易行又低碳,是一项很适合少儿们的室外游戏,应该好好传承下去。

TOP

图片!!!今天出去走走,发现很多人在广场打陀螺,来年陀螺定会转进长江大学,不错的民俗体验!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