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千万次庆典”征文活动

民俗西王母论

前面的话
西王母,太多的人潜意识中脱口而出的回应就是西王母是神话。
民俗学科说西王母就是一个民俗文化圈或西王母就是民俗事象。
宗教学科说西王母是著名的道教女神。
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说西王母是国名、部族名、酋长名。
进而,民俗学科又把属于民族的、道教的、神话的、文学的西王母统揽在一起当民俗事象材料来述说;宗教学科或把神话的、人类的、民族的、民俗的西王母全当作道教元素来应用;地方写作者又把西王母神话细节作为西王母民族考证的依据,划出了其具体地域,确定了民族西王母的诞生地、居住处,把西王母这个人类中的远古女性籍贯具体到了某省某县。
西王母,首先是人,是民族,是人类。
西王母,是远古母系社会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域,地域名西王母。
西王母,是远古母系社会一个民族的名称。
西王母,是西王母部落的首领名,代有其人。
西王母,是神话偶像,西王母是先人类而后成神话。
西王母,是道教女神。
西王母,是民俗事象,是最广大的民众把人类、神话、道教、文学中的西王母记忆以自己所知所记收集到一起,太多的人都叫她王母娘娘。
西王母,在先秦之际,其历史面貌本来是清晰的,当时的人完全能写出其传、其历史。由于古人受地理知识、交通条件、田野调查条件的限制,把一句话能说清的历史本来只说了片言之语,留下了悬疑,致使历代写文章的人因摆脱不了共有的认识局限性,把本来简约的西王母话题越说越复杂。又由于原始战争、自然灾害、人类大迁徙、人类曾经遭遇过的一些文明突然消失的劫难,使本来没有文字的文明成果物质文本即属于文物的证据消亡,终了把历史以零散断片、纷坛缴绕、难理头绪的形态留给后世,这就是古老岁月在千百年间给西王母的人文态度,这就是古人对西王母未尽的历史责任。
今天,人们应以科学态度对待西王母,无论是谁,首先要崇拜科学,尊重科学,借科学至高无上的能力,把纷纭庞杂的西王母宝库来一个分类,把西王母民族史、西王母神话史、西王母道教史、西王母民俗史、西王母文学(艺术)史剥离开来,就一个学科说一个问题,西王母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就能魅力无穷地款款向21世纪走来,向地球村走去。
如果你以这种科学风度去对待西王母,任何人都是西王母学家,在你接触的任何一篇、一部、一套西王母史迹时,在随意间碰到的任何一节、片言只语的西王母历史文化信息时,你都会下意识地分拣中哪些是西王母民族或者神话、道教、民俗、文学(艺术)元素,西王母学科一点也不神秘,一点也不复杂的本来面目,将时时处处向你全方位开放,向你深情地示意,向你发出友好而美妙的文化邀请。
                   民俗西王母论
“甘肃泾川西王母信俗”,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西王母,即西王母民俗,西王母民俗最显著的特征,当有祖祠、宫庙、庙会、祭祀、朝拜、朝觐、纪念、祈求、寄托、祖先崇拜、特别崇拜心理等物质文本存在和程式性、俗成性民众参与活动和心理需求愿望。
(一)西王母主题庙会:全体民众与信徒共同参与
拙文《泾川:民俗文化圣地》曾言:“泾川西王母祖庙庙会,具有西王母信仰民俗的经典性,庙会始于宋天宝戊辰年(968),至今是第1033届。该庙会以纪念中华人文先祖西王母,祈求长寿幸福、国泰民安为主旨,吸引陕、甘、宁民众奔波数百公里,台胞越过海峡与县域民众一起赴会,最多达10多万人。当日下午,泾川县城居民倾城出动,端午、农历七月十八日还有回山万人游之俗。祖庙庙会,是国内罕见的以民间信仰传承西王母文化的西王母民俗。”(《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 )
拙文《民俗学史中的灿烂一页:泾川有全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庙会》又言:“ 泾川西王母庙会为什么在三月呢?因为三月是重修王母宫竣工之月,从张铎于宋天宝戊辰年(968)刊勒陶谷碑文于石始,至今已1031年,也就是说,庙会已有1031届了。陶谷碑重书日期为天圣二年太岁乙丑三月十五日,这是回山王母宫重修后的竣工之日,此时举行了盛大的朝拜进香活动,后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明彭泽碑记说,明初,王母宫曾重修,二百载后,渐以颓废,泾籍太学士闾沂倡导,平凉韩王赞助,大规模重修了一次,“经营于正德甲戊五月上旬,落成于嘉靖壬午五月中旬”,前后达八年之久,八年中在两个五月开工、竣工,故五月也有庙会出现,并流传至今。三月是继宋代庙会之俗,五月端午庙会自明代更有特色,当日下午,泾城几成空城,老幼朝山。三月、五月,还有七月十八日(传为王母纪念日)成为风雨无阻的朝王母盛会。泾川西王母庙会之期,总与重修王母宫开工竣工之期和王母纪念日相系。
明代的庙会,在彭泽碑记中可以看到:“而吾泾缙绅士民得以亲炙而交游之,皆以斯宫之在兹,而吾泾自国初抵今,藏修于兹以登仕途者,又不特寒族父兄子侄也。”庙会的内容从碑文中也可见一斑,即除王母殿、玉皇殿、周穆汉武庙外,“其余雷坛及玄帝等庙有差,则皆乡耆之意,欲为旱、潦、疫疠之祷而设也。”庙会凝聚着乡耆民众之意,也就是民众之会,祈雨、抗涝、免病、除灾是关键的民众心理需求。
清代庙会情况可见清光绪七年筹资复修王母宫《共成善果》册序言记载:“王母宫,建自西汉元封年间,厥后历代修葺,灵气攸锺,凡有祷祀无感不应,每岁三月间,远近朝山进香者,不知其几千百人。”正如《泾州志》靳学颜诗云:“游客年年策马来。”
何九如《王母宫山与王母宫石窟》言:“每到三月二十日王母宫逢会之期,春风轻拂,桃花、迎春、丁香、紫荆等花盛开。”《泾川一览》记载:“按照旧时的惯例,古历三月二十是泾川瑶池王母的盛会。”王子隆曾任建筑瑶池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在《回中山与瑶池》一文中说:“民国24年(1935)3月,庙会后收入了布施,会首景登霄经理修缮大殿……”“每年3月庙会期,桃杏争妍,绿柳才黄,红男绿女,蔚为壮观”。 
泾川西王母庙会的最大特征是:民众进香、布施自愿,人到达即可,但一定要在心中默念西王母。就在十年浩劫期,凌晨或深夜,人们还是去山下或山顶默默而过,这和40年代驻军站岗限制自由但民众自愿上山一样。
据宋代碑刻记载,宋天圣二年太岁乙丑三月十五日,是重修王母宫竣工的日子,当时的碑文中说:“合征幼妇之词,庶尽上真之美”,即王母宫满足了儿童妇女的愿望,也表达了天上真人的美德。这一年,是泾川西王母庙会的开始。明代彭泽的“重修王母宫记”碑,对庙会又有描述:“第兹宫为吾郡千年之胜迹。而吾泾缙绅士民得以亲夹而交游之,皆以斯宫之在兹。王母宫内的王母殿、王皇阁,周穆王、汉武帝行祠,雷坛、玄帝庙有差,则皆乡耆之意,欲为旱、涝、疫疠之祷而设也。”清代庙会在清光绪七年筹资复修王母宫《共成善果》册中有记载:“王母宫,建自西汉元封年间,厥后历代修葺,灵气攸钟,凡有祷祀无感不应,每岁三月间,远近朝山进香者,不知其几千百人。”正如清乾隆《泾州志》靳学颜诗云:“游客年年策马来。”宋明清碑刻史料都说,泾川西王母祖庙不仅传承西王母史迹,还吸收了当地老百姓的民俗之意,既是亲夹交游的去处,更是祈福纳祥,盼望风调雨顺、吉祥平安的所在。庙会凝聚着乡耆民众之意,也就是民众之会,祈雨、抗涝、防病、免灾是关键的民众心理需求。
据考证,宋代在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王母宫重修庆典后,一直相沿成习,每年都有三月庙会。由于王母宫山下有北魏佛窟,每月十五日是佛教的法会日子,王母宫庙会就推迟了五日,在三月二十日隆重举办。延续到民国年间,有泾川省立中学教师张文亭连续五个年头的三月二十日的日记记载,这一天,中学例放春假一天,师生列队去赶会,公务员也放假。日记中说:四十年代战争期间,驻军站着岗,当地民众、各界人士还是与岗哨擦肩而过赶庙会。近20多年来,庙会一年比一年规范、盛大,最多的一年一天来10多万人,回山一天门出现交通堵塞长达数小时之情境,山体几面大路小路上全是人。台湾同胞朝圣团的到来,又使庙会从1990年起有了全新的内容。
这个庙会有以下特色:前三天开始,筹备会,告示,迎贡,仪仗出行,贡献,敲钟,献万民伞;庙会当天,进早香,少女用露水洗手,朝水,奏乐,祝寿,求子(偷馍),  拴福,唱戏,自乐班表演,回山万人游,购物,小吃展,赛吃(家家扶老携幼到庙会现场临时搭建的小吃摊、小饭馆吃一次),夜市,放河灯,法会,台胞还愿等20多项活动。购物和当代的县城商贸大会结合,南北20省展销团定时来泾,长达20天。台胞还愿,成了近17年来新的内容。(《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
(二)平时与庙会之外的节日:全体民众有意无意间纪念西王母
拙文《千年诚心祭母娘——1993年西王母庙会纪实》言:“最迟从宋开宝元年(公元968)算起,今年的西王母庙会,已是第1025届了。
信教与不信教,进香与不进香,贡献多少,布施多少,都不讲究。人人到达回山下,亲眼见母娘塑像,看壁画,观石窟,照相留念,在楼檐下望,登上 回山巅,奏响晓钟,极目泾芮川道、南北二﹙土原﹚,心绪飘向天际,体验从天而至俯视人寰之意。再拜王母宫,静心静气;来到古瑶池,饮矿泉神水,嗅花木奇香,夜里跑灯、放河灯。人不能到,心要到达。即使忙在县城乡村,心里也一遍遍说:我也游回山了。凡参加回山庙会者大半天只运一口气,少说话,无杂念,人人成了大气功师,从出发到归来,简直是做了一次超级气功,人人心中如是,这是回山王母庙会的中心内容。古三月二十是宋代重修王母宫的日子,庙会经千年不衰,年年掀起高潮。”(《泾州之秘》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拙文《回山万人游》言:“古三月二十西王母庙会上,在西王母发祥之地看戏,有飘飘欲仙之感。现在庙会搬进县城,山还是要游的。平时认真上班,沉浸于构思计算公务事业中的人,忽听说今天三月二十,便要离开办公桌去游山,这天不登回山进瑶池,如违犯了公众纪律一样。不号召,也不组织,就这么默默地去了。最早去的还是农人,近处的早游,几十里外的如游正月十六一样携老扶幼赶来,有的走到山下来不及上山,游一圈山根就回去了。工作人员特忙实在上不去,心中便说我已去了。于是,泾川人的身与心可以说全部去游了回山。     
阵势更巨、人数更多的是端午游,端午划龙舟去水边是国游,泾川人却游回山。这一天,多有烈日,裙子出现了,半袖短裤出现了,花绳荷包挂满孩童胸背。时间是下午六点之后,人流准时哗地出来了,从大街小巷,从大村小庄,一流一流地流来了,七点左右,一座县城成了空城,外地人惊诧,抬头一望,密匝匝的人流忽地如花开在之字形的路上,回山晓钟是之字的一点,如花人流写成了完整的之字。七彩衣裙染得回山色彩丰富,树木小草愈绿,仅色彩一项之美已把人镇住了。     
少女们媳妇们少不了比荷包,看绣物,问谁做的好,立即去追根寻源,泾川荷包也成了名物。泾シ内河堤上不知不觉站满了干部群众,望着河水与晚霞,说:游端午、游三月二十、游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是泾川人的一年三游,只游一游或二游,一年的好运不会特多,一旦有了烦恼,便怨未参与三游。民间自发的游日游项,关键是身心运动,游百病、游欢乐、游青春、游长寿、游吉祥如意国泰民安,游物阜民康。
早先游人一万,现已不止,石油工人、过路人、海外友人港台同胞陆续来了,游人由3万向10万递增。一个县城有10万人集体登山传统项目,堪称体坛盛事了。(拙著《动性》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
(三)以祈求长寿幸福、国泰民安为主旨
柯杨《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泾川人都要举行传统的西王母庙会。其俗开始于北宋开宝元年 (公元968年),即宋代重修王母宫竣工的日子,至今已有1031年的历史,即使在10年“文革”中亦未中断。这个庙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论是否信仰道教,不论是否朝拜进香,不论是否贡献布施,都无所谓,大都以祈求长寿幸福、国泰民安为主旨。每逢此日,不但本县和附近各县的老百姓都要登一回王母宫山,甚至陕西、宁夏的人也奔波数百公里前来朝拜王母。尤其是这天下午,泾川人几乎是倾城出动,有时达数万人之众,人群磨肩接踵,道路为之阻塞,的确蔚为壮观。近10年来,台湾道教信仰者来泾川朝拜王母者日众。先后共50批,2000多人。尤其是其中“积善丹鼎派”更尊西王母为其主神兼祖先神,称她为“母娘”或“金母”。总之,泾川西王母庙会规模之大、历史之久、影响之远,在全国所有西王母庙会中可谓第一,甚至成为心系两岸、促进统一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载体。”(《寻根》1999年第5期)
(四)对西王母长期存在着祖先崇拜意识
柯杨《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言:“在泾河一带的百姓中,尤其是在妇女中,对西王母长期存在着祖先崇拜意识。他(她)们的家乡,就是西王母的故土,他(她)们就是西王母的后裔。他(她)们的崇拜方式,除了一年一度到王母宫庙会朝拜外,在平素遇到大喜之事或不幸遭遇时,也会在心中默念王母之名以示感谢与祈求护佑。再者,一辈又一辈的老人向自己的儿孙们讲述西王母的神奇故事和传说,叙述西王母的功德和业绩,也是他(她)们祖先崇拜意识的反映。这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文化传统。其原因,恐怕与西戎和华夏民族早就相互融合有关。古籍中不但有“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的记载,而且有“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史记•邹阳传》)的说法,证明西戎与华夏民族的密切交往与相互融合的历史极为悠久,而其古老文化因子的遗传至今仍然不衰,这样,西王母便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祖先之一,与伏曦、女娲、黄帝、炎帝、蚩尤等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寻根》1999年第5期)
刘映祺《论西王母》言:“今天,西王母信仰主要存在于海外华人中间,在台湾据说有百万之众。在国内,据笔者了解,甘肃省的泾川县民间对西王母至今保存着特别的崇拜心理。这里的人遇事需要乞求神灵,首先想到的是西王母而不是其它神。民间尚有许多关于西王母的当地传说。
古历三月二十日,是宋朝重修回山王母宫的日子,所以沿传为盛会。至今到了这一天,四方信徒不避风雨路遥,都要到回山朝拜西王母,其至诚之心理,在海内其它地方是少见的。信仰西王母是泾川当地的重要民俗。”(《寻根》1999年第5期)
西王母民俗除以上最显著的特征性民俗生态外,还有虎崇拜,因为西王母民族图腾是虎,西方白虎是地理方位符号,虎崇拜体现在吃穿住行娱的形式方面:
娱,有古代的虎舞,虎舞造型在出土文物中还可窥知。吃,在北方面食地区特别是关陇地区以面食做虎,凝聚着民众的崇拜与敬畏之情,是祭祀之圣物。穿,有虎帽、虎鞋、虎枕、虎背心、虎裹肚、虎香包、虎挂件,无数不知名的农妇自觉升华着审美天赋,在布艺和剌绣中以虎为艺术偶像,为表现题材的第一选择。住的形式有穴居,即黄土高原上数以亿计的土窑洞,石窑洞,至今部分仍在使用。行则体现在关陇地区特别是泾川一带春节社火队伍之前,都挚有虎旗、虎灯,以虎威开路,以虎灯壮胆。
还有一种从古代一直应用到数字时代的虎图腾崇拜现象,就是西北特别是泾川一带地区给男孩起虎名,即使在今日的行政机关和大中小学里也随处可见有取名为虎、虎虎、生虎、存虎、永虎、来虎、兴虎、根虎、金虎、银虎、虎银、玉虎、蛮虎、碎虎、大虎、小虎、三虎、俊虎、拉虎、毛虎、振虎、爱虎、继虎、山虎、虎林、虎成、虎刚、虎强、虎祥、虎丹、 虎军、虎明、虎将、虎牛、虎勤、虎子的公务员、中小学生、硕士、博士。
在其它动物中,除熊、牛有个别家长起为男孩名外, 狮、豹、狼、犬、猴、狈、豺、狐决不用于人名。只有虎的取名率与龙远远拉开距离,龙只能屈尊第二。虎本来和狮、豹、狼、犬、猴、狈、豺、狐一样,同样是伤人之兽,但这里的人乐意取虎为名,完全是虎崇拜,虎图腾的直接反映,和龙图腾、龙崇拜一样,既望子成龙,更望子成虎。
西王母民俗,在严格界定之后,还有各地各民族许多从形到义,从建筑到吃穿住行娱、朝拜祭祀方面的俗成经典,本文的列举仅为沧海一栗。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艺术、民间信仰方面的大家将会对它有集大成式的科学调查和发现,以准确齐全的图文成果公诸于21世纪。
民间信仰一直是西王母民俗的核心体现,它在各民族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实际效用。它和现实生活交织融合在一起,和民族的现行各种俗制、文化活动、信仰和道德都有密切关系。它所发挥的历史社会的、文化的多种功能对各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进而发生作用于社会的现行秩序和活动中,提供给社会以道德价值的参照,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存活在生活中的西王母民俗和中华民俗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储存。同时,在影响21世纪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旅游业中,它以其惟一性、“化石”性、可视可听的表演性、大量的普通民众民间信仰的偶像性,以及具有历史文物等与其它文化遗产相提并论的资源价值和应用价值。
但是,就科学人文而言,西王母民俗也绝对涵盖不了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神话学、宗教、文学艺术概念中的西王母本来,民俗就是民俗,既不是宗教,也不是神话。西王母民俗就是民间因西王母曾经存在而形成的西王母记忆和西王母纪念意识,是乡下不识字的老奶奶即口头文学中把民族、神话、宗教、文艺、历史的西王母的各种信息、文化元素揉和在一起,打乱学科,错落时空,形成的妇孺皆知的王母娘娘的解释和讲述不尽的王母娘娘大传。是保存关于西王母过去的回忆的宝库,使西王母永远在民间不会被遗忘。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征文能发照片否

帖子怎样发照片 请告诉

TOP

甘肃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建庙2120周年庙会今天﹙2010.5.3.﹚举行中照片1

1.甘肃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建庙2120周年庙会、甘肃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第1042届庙会今天﹙2010.5.3.﹚举行中﹙宋开宝元年/公元968-2010﹚,10点以后,大雨不断,仍有数万人前往。至下午,赶庙会者络绎不绝。
从宋开宝元年﹙公元968-2010年﹚未中断的西王母祖庙庙会,全国唯一。
2-8三月廿庙会抢头香,十九日﹙5.2﹚夜卖香表者;女经师诵经;学子献求学幛;廿日﹙5.3.﹚0时0秒给抢得头香者披红;
9-15台湾台中仙福堂朝圣团凌晨专程到达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祭拜西王母;从台湾护送瑶池金母金身至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接受香火;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潘家岘九天双龙圣母宫太平鼓朝圣团前三天来泾川回山演出助兴;欢迎、欢送台胞;
16.17台湾台中仙福堂朝圣团从台湾带来的平安符、吉祥果,广为赠送给大陆广大乡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甘肃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第1042届庙会今天﹙2010.5.3.﹚举行中照片2

18-20.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潘家岘九天双龙圣母宫太平鼓朝圣团前三天来泾川回山演出助兴;
21-23三月廿庙会凌晨0时起抢头香,山上山下,当天烧高香;
24.29山上山下,合家老少美餐泾川小吃,是庙会主要内容之一;
30.33.唢呐、秦腔自乐班,刺绣花钱、电子产品展销也是庙会内容;
34.39.赶西王母祖庙庙会,少年学子最多,女性多,全家老少同乐;寻找高考状元梦,比美丽,比青春,比长寿;
40.婴儿第一次赶西王母祖庙庙会,是当地重要民俗;
41.42.少年比成年看重西王母祖庙庙会文化价值,书画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在景区各景点展开;
43.47.少男少女甩“状元红飘带”,谁的红飘带能挂在西王母梧桐树上,谁高考能得高分,是庙会主要内容之一;[localimg=400,300]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